京腔京韵自娇娆

陶佳珞

<p class="ql-block">  我自幼喜欢听京剧。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不少京剧名家唱片,父亲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会放唱片给我们听。虽然那时我年龄小,听不懂唱词的意思,但就是觉得那调调挺好听的。记得听过梅兰芳的《霸王别姬》、周信芳的《徐策跑城》、马连良的《空城记》等等,当然,那时这些戏名都是父亲告诉我的。可惜啊,在特殊年代,那些给我京剧启蒙的珍贵唱片连同留声机一起全都被“扫进了历史垃圾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演出后留影)</p> <p class="ql-block">  好在京剧并没有被“斩草除根”,现代京剧在继承传统京剧艺术特性的基础上创新登场(现实题材的京剧早已有之,但传播面不广),唱遍大江南北,大街小巷,人们耳熟能详,踊跃学唱学演。“十年熏陶”,我学会了《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几出现代京剧里的所有唱段,连台词都能背下来,还学会了拉京胡且受到京胡行家的夸赞。因为喜爱京剧,所以我学唱京剧没觉得有什么困难,殊不知,京剧艺术博大精深,京剧殿堂富丽丰赡,我仅仅学了一点皮毛而已。</p> <p class="ql-block"> (排练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  历史翻过极其特殊的篇章后,改开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我国戏曲园地也迎来了百花齐放的绚丽时光,优秀传统京剧剧目获得新生,在传承与发展中显现出繁荣景象,广大京剧爱好者得以便利地通过各种媒介欣赏到传统京剧艺术经典,领略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提升传统文化艺术修养。以前我只会唱那几出现代戏的唱段,后来“老戏”听多了,也就能唱上几段了,经典“老戏”的韵味让我着迷,老一辈京剧艺术家的艺术功力使我深感震撼。</p><p class="ql-block"> 我退休后,社区京剧表演组织者邀我参加他们的排练和演出。虽然只参加过两次社区演出,但在排练过程中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唱功”,也学到一些京剧表演动作,颇有乐趣和收获。几年过去了,当时情景仍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 (排练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  在学习戏曲身段动作过程中,我真切感受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老行话的分量。我国著名戏剧理论家、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谭霈生在《论戏剧性》一书中阐述道:“戏剧,就其本质来说,是动作的艺术。” “在戏剧中,动作不只包含外部的、形体的,也包含内部的、心理的。而且,就‘戏剧动作’的真正含义来说,后者比前者更丰富、更重要。”</p> <p class="ql-block"> (演唱:陶佳珞)</p> <p class="ql-block">  那看上去简简单单的几个动作,要真正“做出戏来”并非易事。心里要有戏,脸上要有戏,眼睛里要有戏,举手投足、一招一式都要有戏,即使静静地站立在台上,也要有戏、有范儿、有美感。 “唱念做打”中,唱、念、打三者均离不开“做”。“做功”对任何行当的京剧演员来说都是基本功,十分重要。</p> <p class="ql-block"> (排练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  表演动作好不好看?身段美不美?直接影响到观众的审美感受。学戏时除了模仿老师的动作,还得靠自己用心去“找感觉”,去体会唱段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只有把动作真正做到位,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恰到好处,才能让观众获得美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 (排练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 (排练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 (排练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 (排练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云手翻飞水袖飘</p><p class="ql-block">京腔京韵自娇娆</p><p class="ql-block">人生如戏多精彩</p><p class="ql-block">快慢皮黄五味调</p> <p class="ql-block"> (彩排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 (彩排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 (彩排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 (彩排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 (演出后留影)</p> <p class="ql-block"> (演出后留影)</p> <p class="ql-block"> (演出后留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