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昨天,老家的消息传来,家里隔壁那位九十二岁的老人突然走了。我怔了片刻,一股难以名状的悲伤从心底泛起——为一位我甚至无法用语言直接交流的老人,我与她相识甚浅。然而思绪却不由自主地倒带:<br> 记得第一次随爱人回村,陌生的乡音,陌生的环境,让我有些局促。我站在家门口,不知所措时,她慢慢走过来,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嘴里说着我听不懂的方言,那抹微笑,它像一缕阳光瞬间抚平了我那细碎的不安。让我在陌生的村子里,先接住了一份最纯粹的善意!<br> 后来再回村时总能遇见她。不管是在村口的小路,还是在院子外的菜园边,她只要看见我,总会停下脚步,热情地打招呼。或许她始终不知道我的名字,只知道是谁的媳妇,而我们依旧没法顺畅聊天,我也只能报以微笑,但她那份从眼神里、语气里透出来的亲切,从未变过。<br> 如今她走了,我才惊觉自己甚至也不知她的名字。我只记得她有位孙女唤阿敏,我就叫她阿敏奶奶。她给予我的,从来不是一个个音节组成的称谓,而是一种最本真的人类情感,无需理由的善意,这是跨越代际的温暖,超越文化背景的接纳。<br> 在这个崇尚效率的时代,我们太擅长计算付出的性价比。可阿敏奶奶用最朴素的方式让我明白了,真正打动人的从不是惊天动地的事,而是这样一次次细碎又真诚的善意。九旬的岁月里,她把温暖揉进每一次问候里,也成了我对那个小村子最柔软的记忆之一。老人家,一路走好!谢谢您曾用善意,照亮过我每一次回村的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