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江南水乡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诗意般的生活方式,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的灵感之源。古往今来,无数骚人墨客沉醉于此,在这里留下了传世的篇章。</p><p class="ql-block">唐朝大诗人白居易说:“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诗人虽离开了江南,但在记忆中,江南的春天依旧鲜活,如在眼前,写下了对江南的无限眷恋与赞美的诗篇。</p><p class="ql-block">而韦庄说江南是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p><p class="ql-block">宋朝诗僧志南更是在的一首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中,勾画出一幅清新淡雅的江南水墨画,意蕴悠长,让人沉醉。</p> <p class="ql-block">在众多的江南水乡古镇中,周庄是最负盛名的一座,素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美誉。 当代艺术大师吴冠中先生曾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建筑大师贝聿铭题词“周庄是国宝”。</p><p class="ql-block">周庄镇,古称泽国、贞丰里,隶属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地处昆山、吴江、上海三地交界处,镇域面积38.9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8.16平方公里,占比46.6%,古镇四面环水,因河成镇,依水成街,以街为市,呈现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风貌,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p><p class="ql-block">古镇始建于北宋时期,即在1086年开始修建,因邑人周迪功郎捐地修全福寺,百姓感其恩德,改贞丰里为“周庄”,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周庄是真正意义上的水乡泽国,北接白蚬湖,南通南湖,一湾活水贯穿全镇,镇外湖荡环列,镇内河港交叉,构成“井”字形骨架。构成八条临河小街,民居大多依水而建,前店后宅或下店上宅的建筑结构。虽然古镇历史悠久,但仍保持着完好的“小桥流水人家”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走进周庄古镇,水巷之间,驳岸、拱桥、粉墙、黛瓦,保存完整,吴韵厚重。井字型河道上完好保存着14座建于元、明、清各代的古石桥。0.47平方公里的古镇,800多户原住民枕河而居,60%以上的民居依旧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吴侬软语,阿婆茶香,橹声欸乃,昆曲悠远,“小桥流水人家”如入画卷。</p> <p class="ql-block">3月27日上午,在游览南通濠河古护城河景区后,9:05分驱车前往本次江苏之旅的重点苏州。一个半小时后,10:45来到苏州市区,苏州片区的地陪胡彦山导游(江苏名导)上车,继续往周庄行驶。继续往周庄行驶,11:45到达周庄,12:20步行到餐厅用饭,1:0分进主景区。</p> <p class="ql-block">11:45到达周庄旅游团队接待中心,胡导办好手续后,带着大家步行前往周庄旅游主景区。</p><p class="ql-block">这是竖立在接待中心停车场的广告牌。</p> <p class="ql-block">说实在话,路有点远。</p> <p class="ql-block">跨过周庄大桥</p><p class="ql-block">周庄大桥是昆山市周庄镇的重要交通枢纽,位于急水港上,连接古镇南北两岸,是江南水乡的重要景观桥梁。</p><p class="ql-block">该桥始建于1987年,历时两年建成,全长344米,桥面净宽10米,车行道7米,人行道两侧设有古色长廊,与古镇建筑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大桥右边是白蚬湖</p> <p class="ql-block">过了周庄大桥,白蚬湖边耸立着九层云海塔</p> <p class="ql-block">背依白蚬湖的周庄云海度假村是1996年投巨资修建的接待重要人物的大酒店。据说曾经接待过服务过美国前总统卡特、韩国前总统卢泰愚等政要。</p> <p class="ql-block">进入古镇主马路大牌坊,上镌刻有江同志题写的“周庄”两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12:20步行到来到一个叫做周庄土菜馆的餐厅用午饭</p> <p class="ql-block">土菜馆对面不远处是上演宣传“只此周庄”戏剧的场地,为什么定这个名字呢,我的理解“只此”乃独有之意也。</p><p class="ql-block">据称,“只此周庄”整个表演介绍了周庄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事件,有歌舞、杂技表演,还有惊心动魄的打戏,还有古今穿越的戏份。演出是沉浸式的,需要跟随演员移步换景,体验感满满!</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验票处的石牌坊,是新老镇区间的“三八线”界碑,就是镌刻有“贞丰泽国”四个隶书大字的石牌坊,系名书法家沈鹏墨宝。两侧坊柱上,有著名老报人冯英子撰写、著名书法家顾廷龙手书的对联,诠释着“贞丰泽国”的寓意。上联为“贞坚不贰攀日康庄有道路”,下联为“丰衣足食向阳桃李自时”。</p> <p class="ql-block">用好午餐,12:55分,来到了进入景区的验票处,大家在这里拍了一张集体照。</p> <p class="ql-block">周庄景区内有一块刻有“中国第一水乡周庄”字样的石碑,是景区的重要地标。该石碑位于景区入口附近,是游客进入周庄后首先会看到的标志性景观。</p> <p class="ql-block">旁边竖着一块“中国文联文艺家创作基地”石牌</p> <p class="ql-block">周庄的桥,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渡口,也是快时代留给慢生活的船票。</p><p class="ql-block">跨过这座桥,就进入了周庄古镇核心景区。</p> <p class="ql-block">沿着河岸漫步,古朴的石桥横跨其上,宛如一道道彩虹连接着两岸的生活。站在桥上,俯瞰着桥下缓缓流淌的河水,不时有几艘摇橹船悠然划过,船桨拨开水面,泛起层层涟漪,那清脆的 “欸乃吱呀” 声,仿佛是水乡奏响的轻柔乐章。</p> <p class="ql-block">船娘头戴斗笠,身着蓝印花布衣裳,一边熟练地摇着橹,一边哼唱着吴侬软语的歌谣,那软糯的曲调,将水乡的柔情蜜意展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在茫茫人海中,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互为表里,你看我,我看你,人生就是这样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江南水乡,美女如云。当年西施在水边浣纱,美丽的容颜连鱼儿见了都忘记游动而沉入水底。</p><p class="ql-block">今天,在周庄到处都是美女在拍照,婀娜多姿的身材让人浮想联翩。但这其中又有多少是真正的江南美女呢?</p> <p class="ql-block">一路跟着胡导,不久就来到坐落在周庄古镇中心处的标志性景点之一的双桥。</p><p class="ql-block">从这里沿河道往北走可欣赏古戏台、全功桥直至蚬江桥,往东可到沈万三水冢,往南沿河道可从北市街走到南市街直至南湖,许多主要的游览景点都在这一带。</p> <p class="ql-block">双桥由世德桥和永安桥组成,因两桥相连,故名双桥。两座石桥首尾相连,形状像古时候使用的钥匙,因此,双桥又名钥匙桥。河面的倒影与桥本身形成了一个标准的圆。桥上走人,桥下行船,为古镇增添了亮丽的风景。</p><p class="ql-block">双桥又称钥匙桥,由一座石拱桥和一座石梁桥组成,因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古代的钥匙,所以人们称它为“钥匙桥”。双桥是周庄的标志性景点之一,也是陈逸飞的画作《故乡的回忆》的原型,闻名中外。</p> <p class="ql-block">双桥中,东西走向的世德桥为石拱桥。世德桥东端有石阶引桥,伸到街巷中去。世德桥长16米,宽3米,跨度5.9米。</p> <p class="ql-block">永安桥为石梁桥。永安桥的桥栏由麻条石建成,桥洞很窄,仅能容小船通过。永安桥长13.3米,宽2.4米,跨度3.5米。桥面一楷一竖,桥洞一方一圆,十分别致。</p> <p class="ql-block">双桥建于明万历间(1573年-1619年)由乡内人徐松泉、徐竹溪、徐正吾出资建造。至乾隆三十年(1765年)重光二十三(1843年)又由乡内人捐资重建。1957年永安桥再次修缮。</p> <p class="ql-block">1984年,画家陈逸飞把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景色画成38幅油画,称作《故乡的回忆》,在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画廊展出,引发轰动。哈默访华时将“双桥”油画作为礼品送给邓小平。联合国曾以此画为首日封图案。</p><p class="ql-block">陈逸飞以双桥为灵感的油画《故乡的回忆》,让周庄从江南烟雨走向世界舞台。周庄人也把陈逸飞称为“周庄之父”。</p> <p class="ql-block">站在桥上,看河水悠悠流淌,两岸白墙黑瓦的民居倒映水中,随手一拍都是绝美的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吴冠中先生当年这里创作的江南水乡水墨画,笔墨简洁明快,极富韵味,江南典型的白墙青瓦,层层叠叠的,彩色的小人小船点缀其中,给整个画面增添了色彩和动感。</p> <p class="ql-block">富安桥位于双桥南方,沈厅迮厅西方。相传桥旁有总管庙,原名总管桥。为单孔拱桥,长17.4米,宽3.8米,跨度6.6米。富安桥是周庄最古老的桥,建于元朝,后由沈万三之弟沈万四出资重建。</p> <p class="ql-block">富安桥桥身四角建有桥楼,四座桥楼飞檐朱栏,粉墙黛瓦,为江南水乡仅存的桥楼合璧的立体型建筑,是水乡特色构件。桥上的武康石采自浙江德清县的山崖间,坚硬耐磨。</p> <p class="ql-block">此桥虽多次重修、换料,但这五块武康石一直如旧。较长的一块武康石在桥东做了栏杆石,另一块较长的则用作桥阶,而较短的三块铺在西桥了。桥境是桥两头靠近地面的部分。</p> <p class="ql-block">在游览周庄古镇时,除了欣赏那些独特的水乡风光,还须深入探访一下那些大户人家的宅院,感受一下周庄富人们昔日的生活情境。而要说到周庄的“两厅”,那无疑是沈万三后人精心打造的沈厅与张厅,它们分别代表着周庄古镇不同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值得细细品味。</p><p class="ql-block">离开双桥后,往前走了不远,来到张厅。</p><p class="ql-block">周庄的张厅是周庄的一大看点,原名玉燕堂,坐落在风景如画的古镇北市街河道边。它由明代中山王徐达之弟徐逵的后裔在明正统年间(1436至1449年)所建,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p><p class="ql-block">清初此宅卖给张氏,后世为张厅。张厅里有一副著名的对联:“桥从前门进,船自家中过。”这是张厅的真实写照。当然周庄的民居很少有张厅这样的格局和规模,这副对联形象地反映了古镇的风貌和水乡人传统的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张厅大门前的私人码头水域与南湖相通,反映明代航运经济特征。</p> <p class="ql-block">张厅大门前停放的花轿。</p> <p class="ql-block">张厅坐东朝西,前后有六进,房屋多达70余间,占地面积约1884平方米。走进张厅,你会依次看到门厅、轿厅、主厅、堂楼、后河屋和水道阁等部分,设计精巧。</p> <p class="ql-block">"轿厅—正厅—堂楼"的轴线彰显官宅规制,正厅玉燕堂因屋梁装饰形似官帽,又称纱帽厅。</p> <p class="ql-block">后花园箸泾河穿宅而过,形成"船自家中过"的独特水道系统。</p> <p class="ql-block">后花园里的“玉燕峰”是一块珍贵的太湖石,洁白如雪,玲珑剔透,象征着灵秀和吉祥。</p> <p class="ql-block">在张厅大门前,可欣赏水乡绝美的风景,对面是太平桥,右侧则是世德桥。</p> <p class="ql-block">透过太平桥,隐隐约约可以看到远处的青龙桥,小桥流水乌篷船,白墙黛瓦袅炊烟,柳条依依客来往,不知何处是他乡。这就是水乡。</p> <p class="ql-block">从张厅出来再往前走,相隔不远处就是沈厅。张厅与沈厅相邻而居,仅隔一条街巷,距离不足百米。</p><p class="ql-block">沈厅,原名敬业堂,由沈万三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建成。沈万三,这位元末明初的传奇巨富,其财富之巨,富可敌国。他凭借着卓越的商业头脑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在商贸领域纵横捭阖,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商业传奇。沈厅作为其家族辉煌的象征,见证了沈家几代人的兴衰荣辱,也承载着江南地区深厚的商业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时至今日,世人依旧在谈论着沈万三这位富可敌国的商贾传奇。走进沈厅,人们看着气势恢宏的建筑,不禁感叹沈氏几代人的兴衰荣辱。</p> <p class="ql-block">敬业堂占地面积2900多平方米,砖木结构,单檐硬山顶,小青瓦屋面上筑哺鸡脊。面阔三间8.3米,进深8界9.2米,檐高2.9米,扁作构架。内四界前连鹤颈轩,后连双步。轩梁上刻有精美雕花,描金。四界大梁上置荷花凳坐斗,斗上置山界梁。边间歩柱设有落地罩。两侧连有厢房,连接大厅。</p><p class="ql-block">敬业堂共有七进五门楼,分布在中轴线两端,由三部分组成:前部是水墙门、河埠,供停靠船只、洗涤之用;中部是墙门楼、茶厅、正厅,为接送宾客、办理婚丧大事及议事之处;后部是大堂楼、小堂楼、后厅,为生活起居之处。其有大小一百多间房屋,是典型的前厅后堂的建筑格局。敬业堂为沈万三后人修建,具有纪念意义,在建筑、历史、文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据清《周庄镇志》记载:“沈本仁早岁喜欢邪游,所交者皆匪类,及父殁者有言'不出三年,必倾家者’。本仁闻之,乃置酒,召诸匪类饮,各赠以钱,而告之曰:‘我今当为支持门户计不能与诸君游也!’”。于是,沈本仁闭门谢客,经营家业,拓建大宅,置广厦百余间,成为一镇巨室,并取名“敬业堂”以示敬业之意。</p> <p class="ql-block">沈厅是沈氏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沈厅内,陈列着许多与沈万三及沈氏家族相关的文物和史料,通过这些展品,可以了解到沈氏家族的发展历程和商业成就。</p> <p class="ql-block">这是沈厅的正厅,占地面积170平方米,面阔11米,进深11米。前后有廊,厅的两边是次间屋,楼与前后厢房相接。屋面为硬山式顶,厅内梁柱上刻有龙凤花卉浮雕,图案形象生动。正厅上,高悬清末状元张謇书写的“松茂堂”匾额。全厅方砖铺地,坚实庄重。厅后两侧天井种有竹子。</p> <p class="ql-block">沈厅,你可以通过沈厅府上丰富的藏品中感受到沈万三的商业智慧和经营之道。还可以从沈氏家族的书画作品之中领略到他们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品位。此外,沈厅还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传统婚礼展示、江南丝竹演奏等,让游客能够深入体验江南传统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沈万三,本名富,字仲荣,世称万三,湖州路乌程县南浔镇(今浙江湖州南浔)人,祖上迁居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东蔡村。民间传说沈万三致富的原因是因为“聚宝盆”,说沈氏获得了一只聚宝盆,不管将什么东西放在盆内,都能变成珍宝。 敬业堂的第五进中,就安放着沈万三的坐像,他的面前有金光闪闪的聚宝盆,人们总要用硬币砸一下沈万山的金元宝,据说砸中了,就能招财进宝。</p> <p class="ql-block">下午将近3点,从沈厅出来,胡导游说周庄主要景点的讲解任务完成,接下来让大家自由活动。</p> <p class="ql-block">我们几个人继续沿南市街前行,一直走到南湖。</p><p class="ql-block">周庄南湖,俗称南白荡,位于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南部,总面积约三分之一属周庄镇,余属吴江市,水域面积近千亩,兼具天然水库与风景区功能。湖面开阔,与南湖湾大桥、全福长桥等现代景观相映,可经南湖通航至青浦商榻。</p> <p class="ql-block">全福长桥,这座东西走向的现代石拱桥,优雅地横跨在南湖之上。</p> <p class="ql-block">该湖古名张矢鱼湖,因西晋文学家张翰隐居于此游钓得名,其“莼鲈之思”典故流传后世。唐代刘禹锡曾寓居湖畔,后人在其旧址建刘公祠纪念。南湖园占地50余亩,分春、夏、秋、冬四景区:春夏季以荷花池、望湖楼、九曲桥为主;秋冬季以全福寺为核心,形成佛教建筑群“水中佛国”。现存思鲈堂、季鹰斋等建筑延续历史文脉。</p> <p class="ql-block">据《周庄镇志》记载,南湖本名张矢鱼湖,是西晋文学家张翰的故乡。在西晋惠帝时期,张翰任大司马东曹掾,他与齐王司马同辅政。但是他忽然辞官返乡,与动乱的世事隔绝,并常年游钓于周庄南湖,过着悠闲宁静的生活。此中还有一个“莼鲈之思”的典故:有人问张翰为啥辞官,他笑答:“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杯酒。” 难道说一个文学家真的没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吗?非也!原来当朝政治腐败,天下动乱,为了避免不测之祸,张翰不得已才以思念家乡的菰莱、莼羹、鲈鱼为借口返乡,个中滋味怕只有张翰自己才能体会了。</p><p class="ql-block">到了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曾经无比感慨写道:“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借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抒发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p> <p class="ql-block">后来,到了唐朝,诗人刘禹锡遭贬,也来到水乡周庄的南湖边小住,等他离开之后,老百姓便将他的住所改建为佛堂。在湖边有一座清远庵,庵里有刘公祠,祠中供奉的不是别人,正是刘禹锡。现在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名人,新建了思鲈堂和季鹰斋,以及刘宾客舍和梦得榭。</p> <p class="ql-block">刘宾客舍和梦得榭则是对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深情致敬。</p><p class="ql-block">刘禹锡曾任苏州刺史,因政绩卓著被百姓爱戴。他在南湖边寓居时,当地百姓为纪念他,将他的居所改建为佛堂(清远庵),庵内设刘公祠供奉其塑相。</p><p class="ql-block">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刘禹锡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p><p class="ql-block">此诗答谢。显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p> <p class="ql-block">在南湖畔 ,巧遇一只黑花猫,表情很独特</p> <p class="ql-block">在河道对面往回走了一段路,来到了当年大导演张艺谋携巩俐拍电影《揺啊摇,摇到外婆桥》的拍摄地。</p> <p class="ql-block">从此,周庄这座名叫贞丰桥的古桥也被人们叫做“外婆桥”。</p> <p class="ql-block">桥下停泊的乌篷船</p> <p class="ql-block">外婆桥上坐外婆</p> <p class="ql-block">过了外婆桥,就是富安桥</p> <p class="ql-block">富安桥下</p> <p class="ql-block">来到了太平桥上,从这里可欣赏到钥匙桥</p> <p class="ql-block">几对老夫妻还在张厅大门前等着我们</p> <p class="ql-block">他们从沈厅出来后,没有到处逛街,而在张厅前重温往日时光。</p><p class="ql-block">想起曾经熟悉的一首歌:</p><p class="ql-block">没有风雨躲得过</p><p class="ql-block">没有坎坷不必走</p><p class="ql-block">所以安心的牵你的手</p><p class="ql-block">不去想该不该回头</p><p class="ql-block">也许牵了手的手</p><p class="ql-block">前生不一定好走</p><p class="ql-block">也许有了伴的路</p><p class="ql-block">今生还要更忙碌</p><p class="ql-block">所以牵了手的手</p><p class="ql-block">来生还要一起走</p><p class="ql-block">所以有了伴的路</p><p class="ql-block">没有岁月可回头</p> <p class="ql-block">太平桥</p> <p class="ql-block">青龙桥</p> <p class="ql-block">北市街的古戏台,古戏台其实并不老,是名字叫古戏台。</p><p class="ql-block">古戏台始建于2001年,于2021年8月入选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对象名单。该建筑聘请专业昆曲演员进行常态化演出,每周开放6天(含每日6场昆曲演出,周四特设锡剧专场),年均接待游客量达200万人次。2025年4月恢复古戏台戏曲演出后,新增周四锡剧专场演出。通过持续二十年的昆曲展演活动,累计培养中青年昆曲演员百余人次。</p> <p class="ql-block">作为昆山市重点文化地标,该戏台自2021年起成为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示范项目。建筑定位聚焦传统戏曲传承与现代文化服务功能融合,通过专业化剧场设计提升观众体验,并入选2021年度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对象名单。</p> <p class="ql-block">周庄的美食在苏州地区的水乡中也比较出类拔萃,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万山蹄膀”, 据说这是明代富豪沈万山招待座上客的名菜,故名“万山蹄膀”。</p> <p class="ql-block">换一个方向(从北向南)看世德桥</p> <p class="ql-block">万三蹄的得名源于明初朱元璋与沈万三的一段轶事。据传朱元璋登基后,因避讳“猪”(与“朱”同音),沈万三在招待皇帝时以猪蹄膀为宴,面对朱元璋“此为何菜”的刁难,沈万三灵机一动答曰“万三蹄”,并抽骨代刀切肉,既避讳了“猪”字,又避免了在君王面前动刀的忌讳。这一巧思不仅保全了性命,更使“万三蹄”成为周庄的标志性美食。</p> <p class="ql-block">在周庄众多的熟食店中, 蹄膀是最惹人注意、最畅销的特产。万山蹄膀的主要作料是糖和酱油,整只卤制,红油发亮,肥而不腻,入口香甜,是典型的苏帮菜。</p> <p class="ql-block">在周庄大阅逛了,3个小时,下午四点半,来到了景区另外一个叫桔梗的餐厅,准备早一点时间用晚餐,然后赶到苏州投宿。</p> <p class="ql-block">“有一种生活叫周庄”,周庄古镇享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美誉,仅0.4平方公里区域内就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个苏砖门头,是中国水乡文化和吴地汉文化的瑰宝。</p><p class="ql-block">周庄最出名的是风景,“晨、夜游周庄”最能体会水乡之美。坐在游船上,听着摇娘的吴侬小曲,欣赏着两岸那旧的木楼,窗格,那柳树掩映下的绿水,说不出的闲适感觉。</p><p class="ql-block">如若能自由自在地徜徉在江南水乡周庄里,岂不让人不由得陶醉其中,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23日夜写于鮀城十乐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