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的街头还少见私家车,学驾驶是件稀罕事 —— 报名处的名单里十有八九是男性,女性学开车的,一只手都能数过来。那时候的驾驶员不是如今的 “技能持有者”,而是份体面的 “铁饭碗”,几乎每个单位都设着专门的驾驶员岗位,握着方向盘的人走在路上,袖口挽起露出手表,总带着股旁人羡慕的底气。<br><br>那时学驾驶有全培和半培,全培基本上可以包过。也就是说,考试不过可以继续免费再学。而且全培的培训学校师资力量强大,教得也很好的。但全培一般都是大货车,解放或东风五吨,车子很高,学开车,第一件事情是要学会爬车。要快速地爬上货车,这是一种像投名状一样的行为。如果你连车都爬不上去,那你基本上也大概率学不会开车。<br><br>我们的那时不像现在分为科目一,科目二,等等。那时我们理论考试叫交规机常考试,交规要90分以上,机常要70分以上。这是第一关,第二关是倒桩,没有电子杆,都是真的毛竹杆,倒车入库,然后移库,最后再把车开出去,再倒车进库。最后是路考,路考通过后才能毕业。全部学完要十个月,基本上就是一年。期间要学习理论和修车,保养。<br><br>我们学习的学校以前名字叫坟头技工学校,这名字挺吓人,不过学校旁真的有很多坟地。特别是初春坟头上的小草在春风里摇晃着,略显诡异。<br><br>以前九十年代初宁杭公路刚开始修,道路不宽双向两车道。路边都是田,干活的人累的时候都在路边柳树下歇息。我们停车换人,他们看我们一个个麻利的爬车,都笑出声来。在他们看来,这些人有些笨拙的可笑,但同时他们眼神里又有点羡慕。<br><br>由于我个头比较小,所以每次轮到我开车的时候,我都要带着垫子。站在驾驶室门下,大声喊道:“报告”。师傅在副驾驶位上铁着脸,威严的点点头。他不是只对我这样,对所有人都很严肃。看着师傅点头,我然后拉开驾驶门,把垫子放在驾驶位上,接着按着规范一手拉把手,一脚登踏板,像穿天猴一样上车。左脚踩一下离合器,右手把挡位推进空档,然后还习惯性的摇一下,确定在空档,点火,挂挡,打方向灯,起步。这一连串的动作必须按规范,一点不能错。抓着大方向盘,眼睛看着前方,不时够着头看看左右倒车镜。<br><br>正在田里干活的农民,只听见车子发动声,循着声音,没看见人。从田里看大卡车,视角几乎看的是驾驶室无人。在他们错愕的目光中,车子缓缓驶离。“快看,没人”听见这喊声时,我已经换到了四档。那时还没有无人驾驶的概念,要不,早在三十年前,这个词就不是科幻,而是现实了。<br><br>有一次,我路过城市技术学院,那幢大楼还在,我似乎听见有人在喊我:“师傅喊你去学修车”,我假装没听见。任午后的阳光罩在我一路小跑的背影,让喊声只是在空档的教学楼里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