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晨七点半,高铁缓缓驶入沈阳站,我带着些期待,前往大东区马铭师妹处学习发展心理学。原以为课程九点才开始,而心理却隐隐觉得可能是八点半。但这份疑问,我并未去澄清。走出高铁站时,耳机已备好,却未进入腾讯会议听课。然而,晨师妹的语音和李总关于年检事务的沟通,待一切事务处理完毕,再看群中八点半发出了会议链接,我误以为是那时开始,进入才发现——课程是九点开始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刻,我本可以责怪自己的“以为”,责怪自己的不够认真。但我知道,有些事情,不必强求自己去消耗精力。我允许自己保留一份从容,哪怕有些“以为”带来了偏差。</p> <p class="ql-block">马铭师妹的课程紧凑而深刻,从九点到下午五点,她用生动的故事与真实的案例串联起发展心理学的脉络。当讲到老年心理学时,她设计了一个“死亡”体验环节,让人直面生命的终点,再唤起对“如何活着”的深刻思考。这一天的学习,让我对过往的自己、对身边的人、对来访者的经历有了新的理解与共鸣。青春期的自杀行为,往往源于自我认同的缺失;婴儿时期若缺乏安全依恋,可能带来一生的情感困扰;保姆带大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情感疏离;自闭症干预的关键时期一旦错过,便难以弥补;而“双相”患者常常陷入“怎么做都不对”的痛苦之中。这些知识,不只是理论,更是生活的映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晚,我决定静下心来复习,重新梳理这些内容。从“以为”中觉醒,以更精进的态度,开启新的学习旅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