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教育赏识》中,李政涛以细腻的笔触与丰富的教育实践案例,为我们展现了“赏识教育”这一理念的深刻内涵与强大生命力。读完此书,我对教育的本质与方法有了全新的认知,深切感受到赏识在教育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一门充满温度与智慧的艺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书中强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蕴含着无限的潜力与闪光点。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和家长往往更关注孩子的不足与错误,频繁的批评与指责,可能会逐渐消磨孩子的自信心与学习热情。而赏识教育则以尊重和理解为基础,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就像书中提到的案例,一个原本成绩平平、沉默寡言的学生,在教师发现其绘画天赋并不断鼓励后,逐渐变得开朗自信,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成绩也有了显著提升。这让我明白,当孩子感受到被认可、被尊重时,内心会产生强大的驱动力,从而主动去探索、去成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赏识教育并非无原则的溺爱与纵容,而是要把握好赏识的“度”和“时机”。李政海在书中指出,赏识应基于孩子真实的努力与进步,虚假的夸奖不仅无法达到激励效果,反而可能让孩子产生自负心理。同时,在孩子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赏识教育同样适用。此时的赏识,是对孩子不轻易放弃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给予肯定,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例如,孩子在尝试解一道难题多次失败后,家长或教师可以说:“虽然你还没做出来,但你一直没有放弃,这种坚持的精神非常棒!我们一起再试试看,一定能找到方法。”这种赏识能让孩子在挫折中汲取力量,培养坚韧的品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将赏识教育理念落地并非易事。它要求教育者时刻保持耐心与细心,用心观察孩子的点滴进步;也需要教育者调整自身的教育心态,摒弃功利性的教育目标,真正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这让我反思,在日常的教育场景中,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我们是否因为过于关注结果,而忽略了孩子在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展现出的美好品质?是否因为急于纠正孩子的错误,而吝啬给予他们真诚的赞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教育赏识》这本书,为教育者点亮了一盏明灯,让我们懂得以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用爱与鼓励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当每个教育者都能将赏识教育融入日常,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温暖的教育环境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收获自信与成功的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