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序章:祖训回响,血脉里的精神灯塔】</p><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23日上午,林归丰家族的祠堂前,21位身着素雅衣衫的准大学生,在家族理事林中鹰先生的带领下,正以最庄重的姿态向祖宗牌位行礼——这是林归丰家族延续百年的传统:“入学先拜祖,立志先明德”。</p><p class="ql-block">当林中鹰先生浑厚而清晰的声音响起,逐句带读祖训:“尊祖敬宗,敦亲睦族;勤耕苦读,修身立德;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每一字都像一颗种子,落进年轻学子的心田。祠堂外田脚路的过往车辆沙沙作响,仿佛也在应和着这份跨越时空的叮嘱——原来所谓“传承”,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祖辈用一生沉淀的智慧,借由一句句祖训,化作指引后辈前行的星光。</p> <p class="ql-block">【第一篇章:围坐畅谈,共话成长的温度与重量】</p><p class="ql-block">随着拜敬完毕,族亲、家长与学子们移步座谈厅。这场名为“心与心的对话”的座谈会,没有刻板的流程,只有最真挚的分享——</p><p class="ql-block">理事长林胜声:以家族之名,致敬每一份坚守。</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不仅是为21位学子的成绩喝彩,更是为16年来从未间断的‘振基精神’致敬。”作为家族当届理事会长,林胜声的开场白带着温热的力量。他逐一介绍到场嘉宾:有深耕教育数十载的原海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林胜吾,有连续多年为奖学金奔走的基金会会长林超美,还有始终默默支持家族事务的理事会理事们……“每一位到场的族亲,都是这场‘人才接力赛’的参与者。”</p><p class="ql-block">他特别提到一组数字:自2010年林归丰振基奖学基金会成立以来,16年间累计奖励学子超300人,其中不乏考入中山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985/211高校的“佼佼者”。“这些名字或许平凡,但他们用努力证明了一件事——林归丰的子孙,从来不会辜负家族的期待。”</p> <p class="ql-block">基金会会长林超美:奖学金是鼓励,更是责任。</p><p class="ql-block">“16年前,振基奖学基金会捐出第一笔基金时,就说出这样一句话:‘我们帮不了孩子一辈子,但可以推他们一把。’”林超美会长的声音里带着感慨,“今天站在这里,我看到的是当年那把‘推力’已经变成了‘拉力’——孩子们不仅自己努力,还反过来激励更多弟弟妹妹。”他特别提到,今年的21位学子中,既有高分考入华南理工的林炫鹏(641分),也有通过专升本逆袭的专科生,“每一份努力都值得被看见,每一个梦想都值得被托举。”</p> <p class="ql-block">老校长林胜吾:教育是点燃火种,而非填满容器。</p><p class="ql-block">“我在教育一线工作了40年,见过太多孩子因为一句鼓励改变一生。”这位微胖却目光炯炯有神的老校长,话语里满是岁月沉淀的智慧,“今天的孩子们赶上了好时代,但更要记住:学历是敲门砖,品格才是立身之本。希望你们到了大学,不仅要学知识,更要学‘如何做人’——对父母孝顺,对师长敬重,对同窗真诚。”</p> <p class="ql-block">学子代表林炫鹏:641分背后,是整个家族的托举。</p><p class="ql-block">“我永远记得高三最累的时候,奶奶悄悄塞给我一个红包,说‘这是你太爷爷留下的,专门给读书好的孙儿’;记得每次模考进步,爸妈虽然嘴上不说,但偷偷把我的错题本整理得比我还仔细;更记得今天拜祖时,看着祖训里‘勤耕苦读’四个字,突然就明白了什么是‘传承’。”以641分被华南理工大学录取的林炫鹏,站在台上时眼里有光,“这641分,不是我一个人的,是爸妈早起晚睡陪读的分,是老师熬夜答疑的分,是家族长辈一句句‘加油’的分。未来,我会带着这份‘家族的期待’,在大学里继续扎根,将来有能力时,也要像振基基金会一样,成为别人的‘推力’。”</p> <p class="ql-block">【第二篇章:荣耀时刻,掌声为奋斗者而响】</p><p class="ql-block">座谈结束后,最令人期待的颁奖环节到来。21位学子依次上台,从基金会会长林超美手中接过沉甸甸的证书——证书上不仅印着名字与学校,更有一行烫金小字:“愿你以梦为马,不负林归丰的根脉。”</p><p class="ql-block">镜头记录下无数温暖瞬间:林炫鹏接过证书时,台下的父母悄悄抹泪;专科生小陈上台前紧张得搓手,上台后却挺直腰板大声说“我会继续努力”;年纪最小的新生抱着证书,仰头问妈妈:“我以后也能像学长一样考985吗?”妈妈红着眼眶点头:“只要你肯拼,家族永远是你后盾。”</p> <p class="ql-block">最后,全体理事会成员、基金会成员与族亲、学子并肩而立,快门定格下这张“三代同堂”的合影——前排是鬓角微白的族老,中间是意气风发的家长,后排是眼神明亮的少年。这张照片,或许就是林归丰家族最好的“家谱”:上面写满了名字,更写满了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