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游记之三十五</p> <p class="ql-block"> 山西的临汾有一个襄汾县,这个县是由原来的襄陵县和汾城县两个县合并的,汾城县在明清两代称为太平县,现在这个地方叫汾城镇。这个汾城镇将原太平县的古建筑较为完整的保存了下来,形成了一个古建筑群,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挺多,还挺耐看。</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古建筑跨越金、元、明、清四个朝代,被称为“古代县级城市的建筑标本”。城隍庙、文庙、试院、学前塔、县衙、关帝庙保存完好,到这个地方参观,把这些主要景点看一看,三五百年前,中国的县级城市是一个什么模样,完全可以找到答案。</p> <p class="ql-block"> 砖木结构的房子,与当地的产出有关。山西有煤有粘土,用粘土砖建房子可有年头了,木头就是当地的硬杂木,完全可以就地取材。和普通的民居比较,这些“政府工程”就讲究多了,外立面彻墙的砖是磨过的,光滑平整,木构件精雕细琢,美感十足,属于那个年代最高级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们只是在古街走了走,在城隍庙里转了转,在文庙的大殿前看了看,绕着鼓楼拍了拍,只能算作走马观花,给我的初步印象是:汾成古建筑群,可看的景点很多,适合深度游。鼓楼周圈的汾城镇建国初期商业建筑群,可以粗略的看一看,那里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标语,砖雕的红色五角星图案,年龄大一点的游客有一种曾似相识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走在三晋大地上,随便一个小山村都可能有一座元代的戏台,田野的玉米地里,都可能立有一座清朝的功德碑,这里的文物古迹太多太多。今天见到是一座古代县级城市的建筑群,可看的地方很多,随便一块砖雕,一采斗拱,都可以仰起脖子看上半天,古建之美,摄人心魄。</p> <p class="ql-block"> 人们常讲古老的中国,处在这个环境当中,是这几个字的具象化。透过这里精美的古建筑,可以联想到那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以及当时的社会形态。无论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为之,古人将这些宝贵的东西留了下来,感谢曾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古人们,感谢为此付出辛劳的工匠们。</p> <p class="ql-block"> 城隍庙里的主体建筑有过庭、大殿、角楼、厢房,还有排列整齐的千年古柏,无论从哪个角度观看,每一个单体建筑都是一件艺术珍品,都值得细细的观摩参观。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两边的角楼,那个重檐飞角,像盛开的花朵,精美至极。</p> <p class="ql-block"> 整体院落的摆布,非常的和谐有序,建筑错落有致,主殿显现的是雄伟大气,角楼突出的是精巧雅致,山门亦是过庭,还是舞台,去掉台子上的木板,敞开大门,迈步可以直通大殿。关上大门,搭上木板,就是一座舞台,演员站在台上,就可以“将出相入”,演戏给大殿里的神看。</p> <p class="ql-block"> 古建筑中的大殿,大多数房角上都有鸱吻,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鸱吻</span>有3.5米高,突出一个古老高大,这里城隍庙大殿上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鸱吻,表现的是秀美。上图为远景图片,在阳光的照射下,琉璃制品特有的晶莹亮光, 折射出一团七彩光晕,美的能闪了眼。</span></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古老的街巷,黑瓦灰墙,飞檐翘角,层层叠叠地铺展开来。游人们三三两两,沿着青石板路缓步而行,时而驻足仰观,时而低语品评。这建筑群规模不小,屋宇连绵,虽经数百年风雨,仍自岿然不动。我随人群踱入其中,恍如隔世。梁柱间的蛛网微微颤动,似在诉说着什么古老故事。阳光从檐角漏下,斑斑驳驳地洒在石阶上,明暗交错,竟显出几分禅意来。</p> <p class="ql-block"> 正对着城隍庙大门的影壁,个别地方有些损毁,但大模样还在。留下了一副不完整的对联,上下联的上半句都还在,下面的字看不清楚,对联的上半部分,我细细的琢磨琢磨,总体感觉有一点直白,还略带一点消极,与精美的古建筑不太搭,见仁见智吧!</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鼓楼保存基本完整,在鼓楼周边保留有建国初期的商业建筑群,近几十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大拆大建,这些50年前的建筑还能完整的保存下来,实属不易。上一点岁数的游客,看到五交化商店这几个字,看到自力更生这样的标语,看到还留有红色底漆的五角星,会有一种亲切感,似乎回到了那个火热的建设年代。</p> <p class="ql-block">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好多个县城,甚至是乡镇,有集市贸易的地方,都有国营新华书店,有国营饭店,有国营五交化商店,由国营百货商店,还有邮电局。在城市化进程中,这些正慢慢消失,在这里能看到这些东西,倍感亲切,希望能更好的得到保护利用。</p> <p class="ql-block"> 时间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以鼓楼为中心形成的商业核心圈,依然完整的保留着。有坐贾有游商,吆喝声此起彼伏,游人如织,生活气息浓郁,人间烟火气十足。我也混迹其中,挑选当地的特色美食果腹,乐享慢生活。</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文庙也是一个重要看点,因为正在修缮当中,只有部分景点开放,院子当中的几棵柏树十分奇特,古铜色的树身油亮油亮的,随意流露出的是古朴和典雅,这些千年古树,是历史的见证者,千百年来,无数人的从它身旁走过,更新的是面孔,不变的是日月。</p> <p class="ql-block"> 上图为文庙的大殿,没有看到文字资料介绍,站在远处拍了一张照片,挺大气的。建筑制式为重檐歇山顶,灰瓦覆顶,房顶的正脊垂脊和戗脊,均为黄色和蓝色的琉璃瓦,图案精美,四周有木柱回廊,高高的基台由青砖铺设。在那个生产力尚不发达的年代,一个小县城能有这样的雄伟建筑,我是发自内心的敬佩。</p> <p class="ql-block"> 在鼓楼的西边,有一座九层砖塔,当地人称之为“学前塔”。因其建在古太平县的文庙学宫之前,在道光年间,也就是距今189年前,被当时的陈县令改叫学前塔。这是一座明代古塔,最初叫“文峰塔”,意为祈祷太平县文风蔚盛,这个陈县令在修建试院的时候,把这座宝塔围到了院子里,故而就叫学前塔了。塔身保存完好, 我绕塔走了一圈,希望能见到一些文字记载,没有见到,它周围的附属建筑正在修建当中,相信这儿只会越来越好。</p> <p class="ql-block">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至今已有47年了,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实实在在得到了改善,中国共产党解决了千百年来无数人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巨大问题一一让万千贫困人口脱贫。有吃有喝,生活安定,这就是太平盛世,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梦想。太平盛世游历古老的太平县,感慨良多,祝福良多,祝愿这里的人们生活幸福安康!</p> <p class="ql-block"> 我在这里发一点不带褒贬的感慨,守着这么好的古建筑群,就把这里叫做太平县有什么不可以呢?天下太平是无数人的期盼,这么有历史渊源的名字,这么有文化品位的名字,这么通俗易懂的名字,为什么只留在古石碑上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