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式建筑风格”观后感

老康

<p class="ql-block">  2014年我去了中西欧六国,2018年同学叶玲去了东欧八国。2019年我和叶及其他几位朋友又去了俄罗斯、爱沙尼亚、德国和北欧四国。对于欧洲的建筑、雕塑和油画等等,也算是有了一点感性认识。昨天我们结伴去了位于朝阳大望路的“通惠文化创意大街”打卡,一则是玩心不泯,另一则是对媒体上宣传的此处是欧洲建筑风格感兴趣,前去一看究竟。</p><p class="ql-block"> 所谓创意大街,不过几百米的长度。据说这里的欧式建筑,是建成八年,荒废了八年。一眼望去,门窗玻璃都已污渍斑斑,墙壁也有剥蚀。整条街上虽然具备了花窗、路灯、马车、壁画等一式欧洲元素,但是因为是仿制和文化审美的差异,缺乏的恰恰是建筑的历史和灵魂,给人一种粗制滥造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朝阳地区这几年各种文创园似乎遍地开花。所有的倒闭关门的企业,几乎都走了改型为消费场所的路子。这样做也许是一种探索,一条出路,但都是这种模式,问题就来了:不解决就业和收入,人们拿什么去消费?饭店、酒馆、咖啡馆、健身、美容等等店铺,没有资金来源,靠什么维持下去?所以说这里建成即破败,就容易理解了。同样的情况不止朝阳一地,在北京甚至全国都在兴起企业旧址改造文化园、创意园的趋势。我虽然不懂经济,但我对此深感忧虑。</p><p class="ql-block"> 与青壮年相比,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还算幸运。每月几千块钱的退休金,在无大病大灾的时候,还可以到处走走转转,哪里有热闹有景观,也能够凑凑看看。尽管如此,我仍是不希望在国内看到越来越多的欧洲园,外国园。这里不仅是经济衰退的问题,也反映了民族文化自信不足的现状。</p><p class="ql-block"> 一条街道虽然不长,花费却肯定不菲。专家想想办法,让它活起来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