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完苏州四大名园后,我决定接着去游网师园。主要是因为张大千兄弟曾在网师园住过,还在那里养过老虎。我一向对猫科动物比较喜爱,所以兴致勃勃地一大早上就出发了。 苏州的景点一般开门比较早,早上7:30分就可以入内参观。尤其是今年夏天非常热,早点去凉快一些。 我是在官网上买的票,所以刷了二维码就快速进园了。一进门就来到轿厅,这是旧时宾客、主人停放轿子的地方。上匾“清能早达”,是封建王朝标榜官吏品德、清廉能干、早年发达之意。 接着往里走,就来到万卷堂,寓意藏书万卷之堂。这是以前的大厅,为园主办事与接待宾客之处,装修陈设华丽。 参观完万卷堂后,就进入了撷秀楼。楼的外观简约而不失雅致。 这是从撷秀楼中回看万卷堂,布景古朴大方。 从两侧的雕窗中拍摄,别有一番韵味。 一进梯云室,我就被这样的建筑布局和别样风光吸引住了,顿时觉得神清气爽。 室中椅背上的花纹都与别的园林不一样,非常有特色。 墙上还有刘墉写的字,尽添文雅之气。 走到窗前,看到的庭院假山,均用云头皴手法堆叠而成。主峰在五峰书屋东山头,倚楼叠成楼房山,原来可以攀登山道而进入楼中,现在把山道封住了,估计是怕出事。 参观完室内后,走到屋后,又是另一番风景。 从屋后隔着木雕的门和窗拍前面的庭院假山,显得层次分明,真好看。 此时相当于从正门进来后一条直线走到底了,得从梯云室后面的通道往左侧继续参观。在穿梭之间,时不时会有怡人风光跃入眼帘。 在这些通道中穿行,宛如迷宫般,不同的角度生成不同的风景,十分迷人。尤其是我到得早,现在园内没什么人,所以显得特别宁静,都感觉不到暑气。 转到了集虚斋。斋名取自《庄子·人间世》中的“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意即清除思想上的杂念,让心头澄澈明朗,为修身养性之所,这是园主之读书处。 旁边的墙、门、窗又构成别样风景,让人想继续探究。 接着转到五峰书屋,这儿是主人藏书、读书之所在。 我一直梦想拥有这样的书屋,如果能坐在这儿静静地读上半天书,是多么幸福的时刻呀! 七转八绕,走出屋外,看到了网师园标志性地风景。对面就是有名的“濯缨水阁”,它旁边的长廊又称“樵风径”。 我先不急着过去,而是来到竹外一枝轩。此处取宋代苏轼“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诗意而名。 轩旁的窗景不错吧,正对着曲桥。 换个角度拍精巧的主园水池,能深刻感受到园林在设计上巧妙地运用了“咫尺千里,小中见大”的构思,使得空间感显得既紧凑又开阔。 站在轩中往右边看,可以看到引静桥。此桥长两米多,三步可逾,称得上苏州园林里最小的拱桥。这是一个网红打卡点,许多人在此留影。 我转身进入看松读画轩。轩南庭中有相传为万卷堂时遗留下的一株古柏,为园中最古、最高的大树,树梢已枯,中侧枝垂挂干上,依然苍翠。另有罗汉松、黑松、白皮松等,多是百年之物。 很多人都会错过此处,因为它在看松读画轩一侧很不起眼的小门内。这里就是张大千先生的画室,里面的物品一如从前地摆放着。只是有栏杆拦着,只能看,不能进。 这就是号称殿春簃的书斋庭院,也是张大千先生养老虎的地方。后来,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明轩”即以此为蓝本而建。我多想早生许多年,来这里拜会张大千先生,并陪他养的老虎一起玩耍呀。此院西南隅凿一眼小泉,曰“涵碧”,与外边彩霞池相互贯通。我特地过去看了一下,泉水依然清澈,而且还有一丝寒气。 这是我站在云岗上拍的。云岗在濯缨水阁旁边,由黄石叠砌面成。 小巧精致的蹈和馆,名字出自“履贞蹈和”一语,取其“和平安吉”之意。室内雅致、幽静,原为园主宴客场所。 小山丛桂轩为赏秋佳处,厅外有几棵桂花树。我个人觉得这儿最佳的拍摄点是这个方中带圆的窗子,如果有人爬上云岗,坐在窗后的石头上,就成了人在景中。 差不多两个半小时,我就逛完了网师园。天气炎热,我来到园中的茶室,点了个套餐,还送了把扇子。然后吹着空调,喝茶、品尝点心、听评弹,不亦乐乎!<div> “地只数亩,而有纡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网师园虽小,却须得细细游赏,方能领会其中妙处。我边喝茶回味着自己在网师园的深度游,古朴的建筑、精致的砖雕,以及那错落有致的假山与池塘,都展现着古典园林的韵味与魅力。漫步其间,仿佛能够触摸到历史的脉络,感受到古人生活的气息。因为行程的安排,我没法夜游网师园,只有等待以后有机会再来感受它如梦如幻的夜景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