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处暑时节养生应注重养阴润燥</p><p class="ql-block"> 今日,迎来处暑节气。此时昼夜温差加大,空气湿度降低,人体呼吸道易受刺激,慢性支气管炎、咽喉炎等疾病高发。中医专家提醒,应遵循“养阴润燥”的原则,安然度过季节交替时期。</p><p class="ql-block"> 处暑节气,饮食养生需告别盛夏的寒凉油腻,转向滋阴润燥。百合银耳汤是此时的养生佳品。百合润肺止咳,银耳滋阴生津,二者搭配炖煮,既能缓解口干舌燥,又能滋养肺阴。梨、葡萄、桃子等水果是润燥的好选择,梨子炖百合是处暑时节不错的甜品。此外,沙参、麦冬等药食同源的食材可用来煲汤,搭配瘦肉或排骨,既能补充营养,又能起到养阴润肺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生姜、花椒等辛辣食物易生燥热,处暑后应适当减少摄入。</p><p class="ql-block"> 中医认为,人体需顺应节气变化调整作息,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处暑时节,脾胃功能易受温差影响,出现消化不良等症状。可以适当吃山药、南瓜等健脾食材,山药煮粥、南瓜蒸食都是不错的选择。若出现轻微积食,可泡点山楂陈皮茶,理气消积,避免痰湿内生。</p><p class="ql-block"> 处暑时节,要保持肺气充足。每天适量饮水也必不可少,以温水为宜,少量多次饮用,既能补充津液,又能促进新陈代谢。</p><p class="ql-block">想长寿,晨起三不要,饭后三不急,睡前三不宜!</p><p class="ql-block"> 在决定健康和寿命长短这件事情上,生活方式有着重要影响。建议平时做到:晨起三不要、饭后三不急、睡前三不宜。</p><p class="ql-block"> 晨起三不要:1、不要着急起床。建议先在床上躺5分钟,在床上舒展一下四肢关节,再慢慢坐起来;2、不要不吃早餐。早餐距离上一餐时间有十个小时左右,空腹时间比较长,会导致早晨血压升高;3、不要太早晨练。建议太阳出来一个小时后再出门健身,推荐老年人在上午八、九点后或下午四、五点太阳落山前外出活动。</p><p class="ql-block"> 饭后三不急:1、不要着急散步。建议餐后保持坐姿或者半卧位,或餐后20~30分钟间断进行低强度的运动;2、不要着急睡觉。吃完饭后立即睡觉不能使食物充分消化吸收,最好饭后2小时内不要立马平躺;3、不要着急喝茶。茶中的鞣酸进入胃肠道后,会抑制胃液和肠液分泌,最好饭后1小时后再喝茶。</p><p class="ql-block"> 睡前三不宜:1、不宜吃太多。晚上摄食过多会影响睡眠,此外,进餐时间最好不要迟于晚上8点;2、不宜剧烈运动。建议睡前2个小时内不要锻炼,有条件者,最好将锻炼时间改在白天;3、不宜看手机。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的手机,其发出的蓝光会减少生成褪黑激素总数大概22%,直接影响便是让人始终处于浅睡眠。</p><p class="ql-block">暑去热未退 中医支招从容应对“秋老虎”</p><p class="ql-block"> 今年的伏天已正式结束,但许多地区高温并未退场,“秋老虎”仍在发力。这种气候下,人体易出现发热、咽干咽痛、口干舌燥、鼻干甚至鼻出血等外感燥症,干咳少痰、声音嘶哑等呼吸道问题,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或腹泻、口苦口黏等消化道不适,并伴有明显的“秋乏”。</p><p class="ql-block"> 应对“秋老虎”,中医强调“清补润燥”,饮食上以清除余热湿气、滋养阴津为核心。专家建议减少食用葱、姜、蒜、辣椒等辛温发散之物,适当食用山楂、柠檬、葡萄、醋等酸味食物,多食当季果蔬。</p><p class="ql-block"> 清润生津可选梨、荸荠、莲藕、银耳、百合等,健脾利湿推荐冬瓜、丝瓜、薏米、山药、莲子、老鸭肉,滋阴润燥则可食用芝麻、蜂蜜、鸭蛋、豆浆等食物。</p><p class="ql-block"> “秋老虎”来袭时昼夜温差大,专家建议,可采用“洋葱式”穿衣法,即内层透气吸汗,中层保暖,外层防风,便于随时增减。早晚需尤其注意保护后颈、肚脐、腰部和脚踝部位。</p><p class="ql-block"> “秋气通于肺,肺主悲忧。”专家表示,此时气候转凉、万物萧瑟,加上夏季消耗气血,易致情绪低落。可使用“闻香解郁”法,在房间放置新鲜或晒干的橙皮、柚子皮,或使用柑橘类精油香薰,其香气在中医看来有疏肝理气、醒脾开郁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处暑时节养生应注重养阴润燥</p><p class="ql-block"> 今日,迎来处暑节气。此时昼夜温差加大,空气湿度降低,人体呼吸道易受刺激,慢性支气管炎、咽喉炎等疾病高发。中医专家提醒,应遵循“养阴润燥”的原则,安然度过季节交替时期。</p><p class="ql-block"> 处暑节气,饮食养生需告别盛夏的寒凉油腻,转向滋阴润燥。百合银耳汤是此时的养生佳品。百合润肺止咳,银耳滋阴生津,二者搭配炖煮,既能缓解口干舌燥,又能滋养肺阴。梨、葡萄、桃子等水果是润燥的好选择,梨子炖百合是处暑时节不错的甜品。此外,沙参、麦冬等药食同源的食材可用来煲汤,搭配瘦肉或排骨,既能补充营养,又能起到养阴润肺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生姜、花椒等辛辣食物易生燥热,处暑后应适当减少摄入。</p><p class="ql-block"> 中医认为,人体需顺应节气变化调整作息,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处暑时节,脾胃功能易受温差影响,出现消化不良等症状。可以适当吃山药、南瓜等健脾食材,山药煮粥、南瓜蒸食都是不错的选择。若出现轻微积食,可泡点山楂陈皮茶,理气消积,避免痰湿内生。</p><p class="ql-block"> 处暑时节,要保持肺气充足。每天适量饮水也必不可少,以温水为宜,少量多次饮用,既能补充津液,又能促进新陈代谢。</p><p class="ql-block">想长寿,晨起三不要,饭后三不急,睡前三不宜!</p><p class="ql-block"> 在决定健康和寿命长短这件事情上,生活方式有着重要影响。建议平时做到:晨起三不要、饭后三不急、睡前三不宜。</p><p class="ql-block"> 晨起三不要:1、不要着急起床。建议先在床上躺5分钟,在床上舒展一下四肢关节,再慢慢坐起来;2、不要不吃早餐。早餐距离上一餐时间有十个小时左右,空腹时间比较长,会导致早晨血压升高;3、不要太早晨练。建议太阳出来一个小时后再出门健身,推荐老年人在上午八、九点后或下午四、五点太阳落山前外出活动。</p><p class="ql-block"> 饭后三不急:1、不要着急散步。建议餐后保持坐姿或者半卧位,或餐后20~30分钟间断进行低强度的运动;2、不要着急睡觉。吃完饭后立即睡觉不能使食物充分消化吸收,最好饭后2小时内不要立马平躺;3、不要着急喝茶。茶中的鞣酸进入胃肠道后,会抑制胃液和肠液分泌,最好饭后1小时后再喝茶。</p><p class="ql-block"> 睡前三不宜:1、不宜吃太多。晚上摄食过多会影响睡眠,此外,进餐时间最好不要迟于晚上8点;2、不宜剧烈运动。建议睡前2个小时内不要锻炼,有条件者,最好将锻炼时间改在白天;3、不宜看手机。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的手机,其发出的蓝光会减少生成褪黑激素总数大概22%,直接影响便是让人始终处于浅睡眠。</p><p class="ql-block">暑去热未退 中医支招从容应对“秋老虎”</p><p class="ql-block"> 今年的伏天已正式结束,但许多地区高温并未退场,“秋老虎”仍在发力。这种气候下,人体易出现发热、咽干咽痛、口干舌燥、鼻干甚至鼻出血等外感燥症,干咳少痰、声音嘶哑等呼吸道问题,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或腹泻、口苦口黏等消化道不适,并伴有明显的“秋乏”。</p><p class="ql-block"> 应对“秋老虎”,中医强调“清补润燥”,饮食上以清除余热湿气、滋养阴津为核心。专家建议减少食用葱、姜、蒜、辣椒等辛温发散之物,适当食用山楂、柠檬、葡萄、醋等酸味食物,多食当季果蔬。</p><p class="ql-block"> 清润生津可选梨、荸荠、莲藕、银耳、百合等,健脾利湿推荐冬瓜、丝瓜、薏米、山药、莲子、老鸭肉,滋阴润燥则可食用芝麻、蜂蜜、鸭蛋、豆浆等食物。</p><p class="ql-block"> “秋老虎”来袭时昼夜温差大,专家建议,可采用“洋葱式”穿衣法,即内层透气吸汗,中层保暖,外层防风,便于随时增减。早晚需尤其注意保护后颈、肚脐、腰部和脚踝部位。</p><p class="ql-block"> “秋气通于肺,肺主悲忧。”专家表示,此时气候转凉、万物萧瑟,加上夏季消耗气血,易致情绪低落。可使用“闻香解郁”法,在房间放置新鲜或晒干的橙皮、柚子皮,或使用柑橘类精油香薰,其香气在中医看来有疏肝理气、醒脾开郁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处暑时节养生应注重养阴润燥</p><p class="ql-block"> 今日,迎来处暑节气。此时昼夜温差加大,空气湿度降低,人体呼吸道易受刺激,慢性支气管炎、咽喉炎等疾病高发。中医专家提醒,应遵循“养阴润燥”的原则,安然度过季节交替时期。</p><p class="ql-block"> 处暑节气,饮食养生需告别盛夏的寒凉油腻,转向滋阴润燥。百合银耳汤是此时的养生佳品。百合润肺止咳,银耳滋阴生津,二者搭配炖煮,既能缓解口干舌燥,又能滋养肺阴。梨、葡萄、桃子等水果是润燥的好选择,梨子炖百合是处暑时节不错的甜品。此外,沙参、麦冬等药食同源的食材可用来煲汤,搭配瘦肉或排骨,既能补充营养,又能起到养阴润肺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生姜、花椒等辛辣食物易生燥热,处暑后应适当减少摄入。</p><p class="ql-block"> 中医认为,人体需顺应节气变化调整作息,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处暑时节,脾胃功能易受温差影响,出现消化不良等症状。可以适当吃山药、南瓜等健脾食材,山药煮粥、南瓜蒸食都是不错的选择。若出现轻微积食,可泡点山楂陈皮茶,理气消积,避免痰湿内生。</p><p class="ql-block"> 处暑时节,要保持肺气充足。每天适量饮水也必不可少,以温水为宜,少量多次饮用,既能补充津液,又能促进新陈代谢。</p><p class="ql-block">想长寿,晨起三不要,饭后三不急,睡前三不宜!</p><p class="ql-block"> 在决定健康和寿命长短这件事情上,生活方式有着重要影响。建议平时做到:晨起三不要、饭后三不急、睡前三不宜。</p><p class="ql-block"> 晨起三不要:1、不要着急起床。建议先在床上躺5分钟,在床上舒展一下四肢关节,再慢慢坐起来;2、不要不吃早餐。早餐距离上一餐时间有十个小时左右,空腹时间比较长,会导致早晨血压升高;3、不要太早晨练。建议太阳出来一个小时后再出门健身,推荐老年人在上午八、九点后或下午四、五点太阳落山前外出活动。</p><p class="ql-block"> 饭后三不急:1、不要着急散步。建议餐后保持坐姿或者半卧位,或餐后20~30分钟间断进行低强度的运动;2、不要着急睡觉。吃完饭后立即睡觉不能使食物充分消化吸收,最好饭后2小时内不要立马平躺;3、不要着急喝茶。茶中的鞣酸进入胃肠道后,会抑制胃液和肠液分泌,最好饭后1小时后再喝茶。</p><p class="ql-block"> 睡前三不宜:1、不宜吃太多。晚上摄食过多会影响睡眠,此外,进餐时间最好不要迟于晚上8点;2、不宜剧烈运动。建议睡前2个小时内不要锻炼,有条件者,最好将锻炼时间改在白天;3、不宜看手机。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的手机,其发出的蓝光会减少生成褪黑激素总数大概22%,直接影响便是让人始终处于浅睡眠。</p><p class="ql-block">暑去热未退 中医支招从容应对“秋老虎”</p><p class="ql-block"> 今年的伏天已正式结束,但许多地区高温并未退场,“秋老虎”仍在发力。这种气候下,人体易出现发热、咽干咽痛、口干舌燥、鼻干甚至鼻出血等外感燥症,干咳少痰、声音嘶哑等呼吸道问题,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或腹泻、口苦口黏等消化道不适,并伴有明显的“秋乏”。</p><p class="ql-block"> 应对“秋老虎”,中医强调“清补润燥”,饮食上以清除余热湿气、滋养阴津为核心。专家建议减少食用葱、姜、蒜、辣椒等辛温发散之物,适当食用山楂、柠檬、葡萄、醋等酸味食物,多食当季果蔬。</p><p class="ql-block"> 清润生津可选梨、荸荠、莲藕、银耳、百合等,健脾利湿推荐冬瓜、丝瓜、薏米、山药、莲子、老鸭肉,滋阴润燥则可食用芝麻、蜂蜜、鸭蛋、豆浆等食物。</p><p class="ql-block"> “秋老虎”来袭时昼夜温差大,专家建议,可采用“洋葱式”穿衣法,即内层透气吸汗,中层保暖,外层防风,便于随时增减。早晚需尤其注意保护后颈、肚脐、腰部和脚踝部位。</p><p class="ql-block"> “秋气通于肺,肺主悲忧。”专家表示,此时气候转凉、万物萧瑟,加上夏季消耗气血,易致情绪低落。可使用“闻香解郁”法,在房间放置新鲜或晒干的橙皮、柚子皮,或使用柑橘类精油香薰,其香气在中医看来有疏肝理气、醒脾开郁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处暑时节养生应注重养阴润燥</p><p class="ql-block"> 今日,迎来处暑节气。此时昼夜温差加大,空气湿度降低,人体呼吸道易受刺激,慢性支气管炎、咽喉炎等疾病高发。中医专家提醒,应遵循“养阴润燥”的原则,安然度过季节交替时期。</p><p class="ql-block"> 处暑节气,饮食养生需告别盛夏的寒凉油腻,转向滋阴润燥。百合银耳汤是此时的养生佳品。百合润肺止咳,银耳滋阴生津,二者搭配炖煮,既能缓解口干舌燥,又能滋养肺阴。梨、葡萄、桃子等水果是润燥的好选择,梨子炖百合是处暑时节不错的甜品。此外,沙参、麦冬等药食同源的食材可用来煲汤,搭配瘦肉或排骨,既能补充营养,又能起到养阴润肺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生姜、花椒等辛辣食物易生燥热,处暑后应适当减少摄入。</p><p class="ql-block"> 中医认为,人体需顺应节气变化调整作息,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处暑时节,脾胃功能易受温差影响,出现消化不良等症状。可以适当吃山药、南瓜等健脾食材,山药煮粥、南瓜蒸食都是不错的选择。若出现轻微积食,可泡点山楂陈皮茶,理气消积,避免痰湿内生。</p><p class="ql-block"> 处暑时节,要保持肺气充足。每天适量饮水也必不可少,以温水为宜,少量多次饮用,既能补充津液,又能促进新陈代谢。</p><p class="ql-block">想长寿,晨起三不要,饭后三不急,睡前三不宜!</p><p class="ql-block"> 在决定健康和寿命长短这件事情上,生活方式有着重要影响。建议平时做到:晨起三不要、饭后三不急、睡前三不宜。</p><p class="ql-block"> 晨起三不要:1、不要着急起床。建议先在床上躺5分钟,在床上舒展一下四肢关节,再慢慢坐起来;2、不要不吃早餐。早餐距离上一餐时间有十个小时左右,空腹时间比较长,会导致早晨血压升高;3、不要太早晨练。建议太阳出来一个小时后再出门健身,推荐老年人在上午八、九点后或下午四、五点太阳落山前外出活动。</p><p class="ql-block"> 饭后三不急:1、不要着急散步。建议餐后保持坐姿或者半卧位,或餐后20~30分钟间断进行低强度的运动;2、不要着急睡觉。吃完饭后立即睡觉不能使食物充分消化吸收,最好饭后2小时内不要立马平躺;3、不要着急喝茶。茶中的鞣酸进入胃肠道后,会抑制胃液和肠液分泌,最好饭后1小时后再喝茶。</p><p class="ql-block"> 睡前三不宜:1、不宜吃太多。晚上摄食过多会影响睡眠,此外,进餐时间最好不要迟于晚上8点;2、不宜剧烈运动。建议睡前2个小时内不要锻炼,有条件者,最好将锻炼时间改在白天;3、不宜看手机。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的手机,其发出的蓝光会减少生成褪黑激素总数大概22%,直接影响便是让人始终处于浅睡眠。</p><p class="ql-block">暑去热未退 中医支招从容应对“秋老虎”</p><p class="ql-block"> 今年的伏天已正式结束,但许多地区高温并未退场,“秋老虎”仍在发力。这种气候下,人体易出现发热、咽干咽痛、口干舌燥、鼻干甚至鼻出血等外感燥症,干咳少痰、声音嘶哑等呼吸道问题,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或腹泻、口苦口黏等消化道不适,并伴有明显的“秋乏”。</p><p class="ql-block"> 应对“秋老虎”,中医强调“清补润燥”,饮食上以清除余热湿气、滋养阴津为核心。专家建议减少食用葱、姜、蒜、辣椒等辛温发散之物,适当食用山楂、柠檬、葡萄、醋等酸味食物,多食当季果蔬。</p><p class="ql-block"> 清润生津可选梨、荸荠、莲藕、银耳、百合等,健脾利湿推荐冬瓜、丝瓜、薏米、山药、莲子、老鸭肉,滋阴润燥则可食用芝麻、蜂蜜、鸭蛋、豆浆等食物。</p><p class="ql-block"> “秋老虎”来袭时昼夜温差大,专家建议,可采用“洋葱式”穿衣法,即内层透气吸汗,中层保暖,外层防风,便于随时增减。早晚需尤其注意保护后颈、肚脐、腰部和脚踝部位。</p><p class="ql-block"> “秋气通于肺,肺主悲忧。”专家表示,此时气候转凉、万物萧瑟,加上夏季消耗气血,易致情绪低落。可使用“闻香解郁”法,在房间放置新鲜或晒干的橙皮、柚子皮,或使用柑橘类精油香薰,其香气在中医看来有疏肝理气、醒脾开郁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处暑时节养生应注重养阴润燥</p><p class="ql-block"> 今日,迎来处暑节气。此时昼夜温差加大,空气湿度降低,人体呼吸道易受刺激,慢性支气管炎、咽喉炎等疾病高发。中医专家提醒,应遵循“养阴润燥”的原则,安然度过季节交替时期。</p><p class="ql-block"> 处暑节气,饮食养生需告别盛夏的寒凉油腻,转向滋阴润燥。百合银耳汤是此时的养生佳品。百合润肺止咳,银耳滋阴生津,二者搭配炖煮,既能缓解口干舌燥,又能滋养肺阴。梨、葡萄、桃子等水果是润燥的好选择,梨子炖百合是处暑时节不错的甜品。此外,沙参、麦冬等药食同源的食材可用来煲汤,搭配瘦肉或排骨,既能补充营养,又能起到养阴润肺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生姜、花椒等辛辣食物易生燥热,处暑后应适当减少摄入。</p><p class="ql-block"> 中医认为,人体需顺应节气变化调整作息,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处暑时节,脾胃功能易受温差影响,出现消化不良等症状。可以适当吃山药、南瓜等健脾食材,山药煮粥、南瓜蒸食都是不错的选择。若出现轻微积食,可泡点山楂陈皮茶,理气消积,避免痰湿内生。</p><p class="ql-block"> 处暑时节,要保持肺气充足。每天适量饮水也必不可少,以温水为宜,少量多次饮用,既能补充津液,又能促进新陈代谢。</p><p class="ql-block">想长寿,晨起三不要,饭后三不急,睡前三不宜!</p><p class="ql-block"> 在决定健康和寿命长短这件事情上,生活方式有着重要影响。建议平时做到:晨起三不要、饭后三不急、睡前三不宜。</p><p class="ql-block"> 晨起三不要:1、不要着急起床。建议先在床上躺5分钟,在床上舒展一下四肢关节,再慢慢坐起来;2、不要不吃早餐。早餐距离上一餐时间有十个小时左右,空腹时间比较长,会导致早晨血压升高;3、不要太早晨练。建议太阳出来一个小时后再出门健身,推荐老年人在上午八、九点后或下午四、五点太阳落山前外出活动。</p><p class="ql-block"> 饭后三不急:1、不要着急散步。建议餐后保持坐姿或者半卧位,或餐后20~30分钟间断进行低强度的运动;2、不要着急睡觉。吃完饭后立即睡觉不能使食物充分消化吸收,最好饭后2小时内不要立马平躺;3、不要着急喝茶。茶中的鞣酸进入胃肠道后,会抑制胃液和肠液分泌,最好饭后1小时后再喝茶。</p><p class="ql-block"> 睡前三不宜:1、不宜吃太多。晚上摄食过多会影响睡眠,此外,进餐时间最好不要迟于晚上8点;2、不宜剧烈运动。建议睡前2个小时内不要锻炼,有条件者,最好将锻炼时间改在白天;3、不宜看手机。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的手机,其发出的蓝光会减少生成褪黑激素总数大概22%,直接影响便是让人始终处于浅睡眠。</p><p class="ql-block">暑去热未退 中医支招从容应对“秋老虎”</p><p class="ql-block"> 今年的伏天已正式结束,但许多地区高温并未退场,“秋老虎”仍在发力。这种气候下,人体易出现发热、咽干咽痛、口干舌燥、鼻干甚至鼻出血等外感燥症,干咳少痰、声音嘶哑等呼吸道问题,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或腹泻、口苦口黏等消化道不适,并伴有明显的“秋乏”。</p><p class="ql-block"> 应对“秋老虎”,中医强调“清补润燥”,饮食上以清除余热湿气、滋养阴津为核心。专家建议减少食用葱、姜、蒜、辣椒等辛温发散之物,适当食用山楂、柠檬、葡萄、醋等酸味食物,多食当季果蔬。</p><p class="ql-block"> 清润生津可选梨、荸荠、莲藕、银耳、百合等,健脾利湿推荐冬瓜、丝瓜、薏米、山药、莲子、老鸭肉,滋阴润燥则可食用芝麻、蜂蜜、鸭蛋、豆浆等食物。</p><p class="ql-block"> “秋老虎”来袭时昼夜温差大,专家建议,可采用“洋葱式”穿衣法,即内层透气吸汗,中层保暖,外层防风,便于随时增减。早晚需尤其注意保护后颈、肚脐、腰部和脚踝部位。</p><p class="ql-block"> “秋气通于肺,肺主悲忧。”专家表示,此时气候转凉、万物萧瑟,加上夏季消耗气血,易致情绪低落。可使用“闻香解郁”法,在房间放置新鲜或晒干的橙皮、柚子皮,或使用柑橘类精油香薰,其香气在中医看来有疏肝理气、醒脾开郁的效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