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寫在前面》:</b></p><p class="ql-block"> 南希,五十年代出生於重慶,祖籍山東。父親是隨劉鄧大軍南下的革命幹部,後轉業至重慶;母親出身當地名門,書香門第。</p><p class="ql-block"> 高中畢業後,南希進入百貨公司工作。1987年改革開放之初,她應聘加入重慶某家高級酒店,擔任商貿部業務經理,後又調任旅遊景點賓館總經理,直至“下海”創業,事業頗有成就。</p><p class="ql-block"> 2016年,年近58歲的她為追尋新人生,獨自來到美國紐約。語言不通、人生地不熟,她從餐廳服務員做起,一步步做到冷菜師傅、大廚,最終升任餐廳經理。也曾轉行擔任私人家庭管家,從容轉換身份,展現堅韌與適應力。</p><p class="ql-block"> 2018年,她邂逅並收穫了與勞倫的愛情,如今定居於美國休斯頓。這位來自重慶的50後女性,用十年的奮鬥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年齡與出發點,只要勇敢前行,人生永遠有可能重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赴美前老同學歡送聚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歲月如水,靜靜流過指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不驚不擾,卻改變了一切容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曾經鮮明的夢,如今淡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那些走過的路,都鋪成心底的詩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秋葉飄零時,我學會了道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冬雪靜落裡,我終於懂得沉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歲月沒有聲音,卻最真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它不言語,卻記錄每一次微笑與淚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有人說,歲月是無情的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握得越緊,失得越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也有人說,它是最溫柔的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帶走稜角,留下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願將歲月視作一條長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任往事泛舟,隨記憶漂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終有一天,當我回望來時的波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能坦然微笑,說一聲:這一生值。</p> <p class="ql-block"> 2016年,南希终于踏上了神奇的美利坚土地。在史泰登岛上,她满怀激动与敬意,与象征自由与希望的自由女神像合影留念,留下了人生旅途中难忘的一刻。</p> <p class="ql-block"> 这两张照片拍摄于南希初到纽约的日子。彼时的她,第一次踏上这片遥远而梦幻的土地,一切都是那么新奇——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川流不息的人群、五光十色的街头风景,都让她目不暇接。然而,在镜头中,她的神情却透着一丝茫然,那是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一丝不安交织出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城市的霓虹是她未曾触碰的梦,耳畔是陌生的语言,脚下是前所未见的土地。万物皆新,万象如谜,而她的眼神里,藏着初见世界的惊艳,也藏着远行人轻轻的茫然。如同一首刚写下的诗,带着未完的韵脚,在异乡的清晨轻轻展开。</p> <p class="ql-block"><b>《華盛頓紀念碑前,南希身影倩然入鏡。》</b></p><p class="ql-block"> 華盛頓紀念碑,是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地標,為紀念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而建造,石碑建築物由大理石、花崗岩和青石片麻岩製成,其內部中空,是世界最高的石製建築,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方尖碑。</p> <p class="ql-block"><b>《万圣节的体会》</b></p><p class="ql-block"> 这是南希在纽约的第一个秋天,空气中带着南瓜香与微凉的风。她第一次走进这座城市的万圣节狂欢——街道被橙黄与黑色包围,行人化身为精灵、鬼怪、英雄与梦境,仿佛整个城市都在童话与现实之间恣意穿梭。</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她己正从事管家的工作,面对万圣节眼神里充满新奇与局促。但她进入戴着面具、穿上装扮,欢笑的人潮中时,突然明白了这个节日的意义:不只是恶作剧与糖果,也不只是华丽的服饰与灯火,而是每一个人都被允许短暂地逃离日常、放下身份、成为任何自己想成为的人。</p><p class="ql-block"> 她笑着,走在纽约灯火斑斓的街头,心中竟有一种久违的自由感油然而生。那一夜,她不仅体验了一个节日的热烈,也悄然地,与这座城市更靠近了一步。</p> <p class="ql-block"><b>《銅牛前的南希》</b></p><p class="ql-block"> 寒冬的紐約華爾街,南希独自站在銅牛前,靜靜地望着远方。而牠沉默、堅定,彷彿不知疲倦,也不容退卻。</p><p class="ql-block"> 她輕聲問:「你累嗎?」沒人回應。只有風從高樓間穿過,吹起她額前的髮絲。這一刻,她彷彿看見故鄉重庆的老牛,也曾這樣低頭拉犁,在沉默中活出韌性。</p><p class="ql-block"> 異鄉多年,她學會了自信、也學會了隱忍。在人群裡微笑,在夜裡無聲流淚。成功從不是答案,只是生存的一種方式。她最後望了銅牛一眼,轉身離開。心中明白——她和牠一樣,是這城市裡無數努力前行的寻夢人。</p> <p class="ql-block"> 从中餐馆的后厨,私人家庭管家、到大堂經理,一直到到国会山前的留影,南希的脚步从未停下过。</p><p class="ql-block"> 她不是游客,而是一位走在美国梦路上的建设者——努力读书、打工、考证、融入。</p><p class="ql-block"> 這張站在这座权力象征前的合影,不是炫耀,而是向自己默默许下的承诺:</p><p class="ql-block"><b> “我也属于这里。”</b></p><p class="ql-block"> 国会山前,阳光照在她肩上。一个重慶女性,远离巴山蜀水向异乡走来,脚步虽轻,却带着梦想的重量。</p> <p class="ql-block"> 南希初到纽约,在曼哈顿一家中餐厅做起了凉菜与配菜的工作。厨房里的世界节奏飞快,油烟缭绕中是锅铲碰撞的节奏,是师傅们寥寥几语后的默契配合。她戴上手套,站在操作台前,洗切摆盘、调味装盘,一丝不苟,不容出错。</p><p class="ql-block"> 一开始,她每天需重复成百上千次的动作,让她手指僵硬、腰酸背痛。但她从不抱怨,因为她知道,这是她在这座城市扎根的第一步。渐渐地,她学会了如何在忙乱中保持冷静,如何在不同口味中找到平衡,也学会了在异国他乡,用一刀一味,为自己的梦想铺路。</p><p class="ql-block"> 夜深人静时,她常常望着曼哈顿的灯火出神——那些高楼仿佛遥不可及,但她知道,只要不停手中的动作,脚下的路,终会通往更远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夜色深沉,街灯在纽约的街道上投下柔和的橙黄色光晕。餐厅的招牌在背景中微微发光,空气中仿佛还残留着厨房的油烟味和忙碌后的宁静。</p><p class="ql-block"> 南希和她的同事们站在餐厅门口,大伙的脸上挂着疲惫却满足的笑容。南希站在左邊,头发微乱,眼神却坚定,仿佛在说:“一天结束了,我们挺过来了。”</p><p class="ql-block"> 有人微笑,有人打趣地做出搞怪表情,但整体的气氛温暖、真实,是属于深夜打工人之间的那份默契和情谊。</p> <p class="ql-block"> 碧海蓝天之间,南希与朋友们迎着美麗的大海轻轻跃起。只見浪花拍岸,笑声随风,像是把所有的辛劳都暂时留在了城市角落。</p><p class="ql-block"> 這跳跃的不只是身体,还有長久压抑的情绪和飞扬的心情,同時也是为了在有限的假日里,和最好的朋友们一起,跳进生活的美好里。</p> <p class="ql-block"> 南希站在纽约中央地铁站的一角,身后是川流不息的人往、返群。她每天步行后必須转乘地铁,往返于打工的餐厅,尤其在寒冷的冬日,清晨与深夜的奔波更显艰辛。这张留影,记录的不只是她的身影,更是她为生活默默付出的努力与坚强。</p> <p class="ql-block"> 在這個看似平凡的崗位上,南希用細心與責任,撐起了整個前台的運轉,也悄悄地,溫暖了所有人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 初次踏入哥伦比亚大学,南希与朋友满怀敬意地参观着这座名校,并在這经典地标前拍下了一张充满仪式感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b> 參觀 《Rice University》</b></p><p class="ql-block"> 2018年初夏,我踏入休斯頓莱斯大學那片綠意盎然的校園。整個校園靜謐又莊嚴,古典風格的紅磚建築錯落有致,與橡樹林相互映襯。陽光透過樹梢灑在石板路上,校園內隨處可見騎著腳踏車的學生與在草地上讀書的人們,氣氛自由而專注。</p><p class="ql-block"> 休斯頓是一座國際化都市,莱斯大學也顯得格外多元。當天遇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他們談吐自信,對未來充滿抱負。校園內還有不少藝術雕塑與文化展覽,顯示這不只是一所科研強校,也重視人文涵養與創意表達。</p> <p class="ql-block"> 在满开的樱花树下,南希一跃而起,笑容如阳光般明亮。飞舞的花瓣围绕着她,定格成一幅春日最明快的画面。她的心情就像这画面一样,轻盈、自在、满溢着对生活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 她不是天生强大,只是从未选择放弃。</p><p class="ql-block"> 南希,在纽约的第二年,凭着每一晚熬夜苦读的坚持,通过了护理知识资格考试。</p><p class="ql-block"> 跳跃、欢呼的身影,仿佛在告诉世界:“我做到了!”那一刻的照片,不只是一个跳跃,而是跨过困难与不安,进入更美好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思》</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坐在异乡的街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风不辣,雨不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却总少了一点重庆的性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想起朝天门的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两江汇流,像我心头的澎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还有洪崖洞的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盏盏挂着旧时光,照着归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也许山城的夜宵摊早收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而我,仍在城市边缘想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碗小面,一口火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是记忆里最烫的乡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重庆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你躲在我梦里红墙青瓦之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在每一个无法入睡的夜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让我沉默,让我惦念。</p> <p class="ql-block"> 在那片阳光洒满的草地上,南希牵着 Faith,慢慢走着。偶尔 Faith 会停下来闻闻草香,偶尔南希会低头对它微笑。世界很大,但这一刻,她只与 Faith 一起分享宁静与幸福,风轻云淡,阳光温柔,一人一犬构成了夏日早晨的美好剪影。</p> <p class="ql-block"> 参观朋友的农场,南希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马匹。牵着马时,她小心翼翼又带点兴奋,脸上藏不住新奇与喜悦。</p><p class="ql-block"> 阳光下,她和马儿一前一后地走着,那一刻,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她牵着马,走在牧草轻摆的小路上,阳光落在发梢,眼中有微光。</p><p class="ql-block"> 此刻没有高楼、没有地铁、更没有闹钟,只有风、草、阳光,还有一匹信任她的马。这一刻的她,比任何时候都像她自己。雖然是离城市不远、却离喧嚣很远的温柔时光。是人与自然之间最温柔的默契。</p> <p class="ql-block"> Memorial Day 這天,南希走進美軍軍艦的世界,感受到莊嚴與敬意,也留下了難忘的一天。這個是一艘停泊開放的美軍軍艦,透過這次近距離的體驗,南希對軍人所付出的奉獻與犧牲有了更深的體會。</p> <p class="ql-block"> 在一辆静静伫立的军用坦克前,南希站在两位美军士兵中间,轻轻微笑。士兵身姿挺拔,神情坚定,却在镜头前多了一份难得的柔和。阳光洒在他们肩上,映出钢铁与人情交织的温度。这不仅是一张合影,更是一刻静好的见证——平凡人与守护者之间,默默相连的尊重与温情。</p> <p class="ql-block"><b>《休閒時光》</b></p><p class="ql-block"> 南希與兩位好友圍坐在桌前,一起度過了一段悠閒愜意的時光,其實生活就是如此簡單與美好,她們微笑著拍下這段悠閒時光,畫面溫暖而自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花与微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花开一瞬,像你不经意的微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轻轻一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便照亮了异乡春天的小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阳光落在你的睫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像风在花瓣上轻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游人不说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只静静看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笑成整片花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鞋店留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鞋垫柔软,像家乡的体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南希低头,把脚伸进黄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皮革微响,不惊人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却惊回她异国的清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那年独行,异语如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她用沉默换一餐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打两份工,寄三封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梦全藏在行囊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夜半收银,笑给客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转身累倒在收银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她一度以为那就是“成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可再努力,也像借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灯一关,世界就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如今鞋店灯温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脚步不慌,心也不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只是偶尔,穿起新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仍怕鞋跟踩回旧梦中。</p> <p class="ql-block"><b>🎄《 溫暖抒情》:</b></p><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聖誕,燈火闌珊,熟悉的旋律再次響起。人們的笑容比冬日陽光還溫暖。時光匆匆,願這個聖誕,你我依舊心中有光,眼裡有愛。</p><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聖誕,轉眼又走過了一圈時光的輪迴。從年初的期待到年末的回望,雖有風雨,但也收穫了溫柔與力量。聖誕不只是節日,更像是心靈的一次停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南希的人生與鮮花》</b></p><p class="ql-block"> 南希的人生像一朵野花,不求奪目,只求自由地開在陽光裡。</p><p class="ql-block"> 她曾是蒲公英,隨風奔跑、尋夢遠方;也曾是櫻花,在青春裡盛開、迅速凋落。如今的她,更像一株雛菊,靜靜地綻放在日常的土壤中,平凡卻不失溫柔。在美近10年的漂泊中她懂得了,不必成為最亮的那朵,只要在屬於自己的季節裡盛開,就已足夠。有時她也會問自己:「人就這樣過一生,夠嗎?」然後她會望向窗外那盆小花,笑著點頭。是的,夠了。</p><p class="ql-block"> 只要心中仍有花開的聲音,那就是美好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参加了MAGA在休斯顿地区的活动,现场气氛非常热烈,四周飘扬着星条旗,大家都满怀激情地表达对国家未来的关心与期望。能够亲身参与其中,感受到那种团结与坚定,我内心充满力量和感动。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立场与信念。</p><p class="ql-block"> — 南希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与川普總統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南希大厨,如一位时间的编舞者,沉浸在厨房的旋律中。锅中翻滚的不只是热汤,更是她温柔而坚定的心意。每一份调味,都是她在日常中悄然书写的诗,平凡,却不凡。</p><p class="ql-block"> <b>《2018年9月,在休斯顿安格尔顿中国自助餐厅工作》</b></p> <p class="ql-block"> 南希与同事面对亲手完成的美味佳肴,心中泛起了满满的成就感与幸福感。看着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她仿佛能感受到时间的沉淀与努力的回报。</p><p class="ql-block"> 这一刻,厨房的烟火气不再只是柴米油盐的日常,而是变成了一种情感的传达与生活的诗意。有备菜时的专注、调味时的犹豫、火候掌控时的小心翼翼,因为每一道菜都凝结着自己的用心与热爱。她微微一笑告诉同事说:“原来,厨艺在勤恳中升华,更是一个滋养灵魂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b>《南希与Faith》</b></p><p class="ql-block"> 南希时而蹲下摸摸Faith的头,说:“你真棒,Faith。”而Faith则用湿湿的鼻子拱拱她的手,轻轻舔一口,表达它的回应。</p><p class="ql-block"> 阳光洒在一人一犬——的身上,那画面温馨而宁静,像是日常中最柔软的片段。</p> <p class="ql-block"> 南希坐在公園的長椅上,雙手捧著一杯熱咖啡,任由微風輕撫臉頰。這樣平靜的小息,在從前是難以想像的。她記得剛到紐約的那年冬天,雪下得特別大,她穿著舊外套站在地鐵站,手裡緊握著求職的簡歷。語言不通、生活拮据,連點一杯咖啡都要精打細算。她曾在凌晨打兩份工,只為付得起下個月的房租。只一心想著撐過今天,再走一步。</p><p class="ql-block"> 而如今,她終於可以坐下來,安靜地喝一杯咖啡,不為生計焦急,不再害怕明天。她看著遠方陽光下奔跑的孩子,心裡泛起一陣柔軟。這杯咖啡,苦中帶甜,就像她曾走過的路一樣。</p> <p class="ql-block"><b>《聖誕之感悟》:</b></p><p class="ql-block"> 人生如落叶,美在最后的绽放。很多落叶在飘落前会变成绚丽的金黄或火红,象征着生命最后的灿烂。这是落幕前的辉煌,正因为知道会消逝,才更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情绽放。 它以美丽谢幕落叶🍁虽枯,但以最美的姿态归根,留给我們美好回忆。</p><p class="ql-block"> 人生也如此,无论生命多短,都应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让人生无悔。人生如落叶,虽终将归根,但落下的过程可以是优雅的、自在的、璀璨的。与其哀叹生命的短暂,不如用一生去舞动风中的美丽。</p> <p class="ql-block"> 南希与朋友聊着工作中的小插曲,也谈起最近看的电影、朋友的近况,偶尔沉默片刻,却是舒服的静谧。气氛自在,没有任何压力。笑声、轻声细语与背景的爵士乐交织在一起,为这个普通的傍晚添了几分诗意。</p><p class="ql-block"> 咖啡喝到一半,南希举起叉子与水果,望着窗外模糊的街景,轻声说:“这样就很好。”</p><p class="ql-block"> 她的朋友微笑点头,举起手中的玉米回应:“对,今天刚刚好。”</p> <p class="ql-block"><b>《南希和朋友的合影》</b></p><p class="ql-block"> 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她们的身上,显得温暖而自然。三人肩并肩站着,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流露出轻松愉快的氛围。树叶繁茂,背景中充满生机,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清新与活力。南希站在中间,两位朋友分别站在左右,彼此之间的默契与亲密在这张照片中显而易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郊游抒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微风拂野绿,远岫映晴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芳草连天碧,流云带意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蝉鸣惊梦浅,鸟语引诗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且把尘心洗,归来月满盅。</p> <p class="ql-block"><b>《瞻仰美国飞虎队陈纳德将军铜像》</b></p><p class="ql-block"> 陈纳德将军(Claire Lee Chennault)是美国空军传奇人物,二战期间,他率领美国飞虎队(AVG)深入中国抗日战场,为支援中国军队、打击侵略者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危机四伏的战场上,飞虎队击落大量敌机,成为中国人民心中不朽的英雄。</p><p class="ql-block"> 这座铜像正是对他卓越贡献的崇高致敬,同时也象征着中美两国在历史长河中的深厚友谊。南希(左1)一行瞻仰了陈将军铜像。</p> <p class="ql-block"> 在陈纳德将军的家乡,与飞虎队队员的后代相聚,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深情对话。通过中美文化与美食的交流,我们共同追忆历史、延续友谊。</p> <p class="ql-block"> 陈纳德家族的故乡一直在路易斯安娜州,但是陈纳德将军却出生在德克萨斯州的科默斯小镇。</p><p class="ql-block"> 另外在科默斯小鎮上还出生了另一位飞虎队员。他叫杰克•科尼利厄斯,是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飞虎队)的一名机电维修师。</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张飛虎隊机械師Jack Cornelius修飛機的精美浮雕銅像,由中国制造專程空运而来,并將這幅精美浮雕铜牌轉贈於Jack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外甥女Connie,</span>以表达华人对飛虎隊员的感恩之情。</p> <p class="ql-block"> 在阳光柔和的午后,南希与陈纳德将军的孙女 Nell Calloway 并肩站在将军的铜像前。铜像庄严肃穆,仿佛凝视着远方,象征着那段峥嵘岁月和不朽精神。</p><p class="ql-block"> Nell 神情温婉而庄重,眼神中透出对祖父的深深敬意;南希(右)则身着素雅衣裙,神情严肃而温和,面带微笑,站在她身旁。背景是挺拔的铜像,构成一幅跨越历史与情感的纪念画面。</p><p class="ql-block"> 这一刻是中美友谊的见证,是记忆与传承的交汇点,镌刻着对英雄的敬仰与和平的希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陳納德將軍出生地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 陈纳德将军铜像,在阳光下泛着岁月洗礼后的青铜色泽。他身穿飞行夹克,双臂自然垂落,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仿佛仍在守护着那片曾燃烧着硝烟的天空。</p><p class="ql-block"> 南希站在将军雕像前,久久未语。风吹起她衣角,她的目光透过现代的喧嚣,回望那段尘封的历史。对她来说,这不仅是一次瞻仰,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p><p class="ql-block"> 远处是现代城市的轮廓。而南希心中,却在这片德州土地上,感受到了一段属于世界、属于人民、也属于她自己的过往。</p> <p class="ql-block"> 参加德克萨斯州文艺复兴节,与美国朋友们一起交流互动、合影留念,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 在德克萨斯州熱鬧非凡的文藝復興節上,與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們一同沉浸於中世紀氛圍中,並留下了珍貴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2023年1月,南希與幾位朋友一同在美南新闻传媒集团舉辦的展示大会中擔任志愿者,參與現場接待、秩序維護與活動協調等工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表彰南希無私奉獻之志願服務證書」</p> <p class="ql-block"> 南希與美南新闻传媒集团董事长、国际贸易中心主席、环球第一银行创始人李蔚华先生及其夫人朱玲女士合影。</p> <p class="ql-block"> 我们共同分享了彼此的美食文化。南希带来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家常菜,还现场包了饺子,展示了中国传统饮食的魅力。美國朋友则热情地准备了地道的美式家庭餐点,满载着他们的热情与好客。通过一道道美食,我们不仅品味了不同文化的独特风味,也深切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美食成为我们沟通的桥梁,拉近了彼此的心灵距离,也让这段跨文化交流更加难忘与真挚。</p> <p class="ql-block"> 饭香里有文化的温度,笑声中有心灵的靠近。南希与劳伦的朋友、家人們在餐桌上的交流,這不只是味蕾的碰撞,更是文化与情感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 认识南希之后,劳伦像是被什么点燃了。这段时间,他每天清晨天刚泛白就出发,穿越近两个小时的山路和高速,只为赶在中午之前,抵达那个不起眼的小镇,去她工作的餐厅,仅仅只是为了看看工作中的她。</p><p class="ql-block"> 劳伦喜欢总坐在靠窗的角落,点一份和昨天一模一样的午餐。他其实不饿,只是想了解她工作中的样子,那怕只说几句话就好。他从没告诉她,为了这短短一小时的陪伴,他每天要花四小时在路上。</p><p class="ql-block"> 可那时候的他不在乎。他觉得,只要能见到她,就够了。那是他心中爱的火花,青涩、固执、没有保留。也许南希从没真正知道,但对劳伦来说,那是一生都不会忘记的热烈与认真。不是惊天动地,却极其认真;不是轰轰烈烈,却悄无声息地,把整个生活都绕进去了。</p> <p class="ql-block"><b> 《观賽馬比賽》</b></p><p class="ql-block"> 南希、劳伦坐在观众席上,眼神紧盯着赛道。随着发令枪响,马群奔腾而出,尘土飞扬。她激动地指着前方:“快看,是我们选的那匹!”劳伦微笑点头,目光专注。</p><p class="ql-block"> 当‘晨曦’冲过终点,两人相视而笑,仿佛那一刻,胜利的不只是马,还有他们共享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b>《鋼琴的联想》</b></p><p class="ql-block"> 琴声如情緒的出口。喜悅、委屈、孤單、夢想,全都藏在琴蓋下的世界裡。當我彈起熟悉的旋律,彷彿周圍有人在靜靜聆聽,告訴我:你並不孤單。鋼琴從沒離開我,即使在離鄉背井、奔波漂泊的歲月裡。有時只是手機裡的一段錄音,有時是街角咖啡廳裡無意聽見的旋律,都像老朋友一樣,輕聲把我拉回自己。</p><p class="ql-block"> 我與鋼琴,從沒有轟轟烈烈的開始,也沒有過華麗的表演舞台,但它始終靜靜地陪著我,像一種安靜的信仰,存在於每個疲憊卻不願放棄的日子裡。</p><p class="ql-block"> 今年生日,勞倫送我一台電子鋼琴作為禮物,雖然沒有華麗的包裝,也沒有多餘的言語,只是一張小卡片,寫著:「願你每天都能彈出自己的心聲。」</p><p class="ql-block"> 我輕輕掀開琴蓋,指尖觸碰那排列整齊的黑白鍵,心裡泛起一陣溫熱。那不只是樂器,更是一份深思熟慮的愛。從此之後,每個寧靜的夜裡,我總會坐在琴前彈上一段。琴聲輕輕響起的時候,我知道,勞倫的愛一直都在,無聲卻深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 南希 </b></p> <p class="ql-block"> 那天早晨,阳光透过拉斯维加斯略显浮夸的窗帘缝隙洒进来,像是为他们的新生活点亮了舞台。婚礼刚刚只过去几个小时,戒指还带着昨夜誓言的余温。南希和劳伦坐在赌场餐厅的角落,彼此对视,眼神中充满了说不尽的温柔与惊喜。盘子里的食物早已不是重点,哪怕只是最简单的煎蛋、吐司和咖啡,也因为对方的存在,而变得如此丰盛而珍贵。</p><p class="ql-block"> 他们笑着聊着前一晚的仓促与甜蜜,手指无意识地交缠,仿佛怕一松开就会错过接下来的余生。街上的喧嚣仍在继续,拉斯维加斯依旧灯火不息,但在他们的世界里,一切都变得安静了——只剩两颗心,在这一顿早餐里,悄悄缔结成了永恒。那不是一顿普通的早餐,而是一场爱的庆典,是他们故事的第一章。一切,从相互之间的微笑开始。</p> <p class="ql-block"> 2018年最后一天,劳伦开车近两个小时,只为接南希一起回休斯顿迎接新年。新年的第一天,他们便开启了一场浪漫的公路之旅,目的地是拉斯维加斯——在那里,他们牵手步入婚姻的殿堂。从初见到成为夫妻,短短15天,浓缩了命中注定的缘分。</p><p class="ql-block"> 南希与劳伦的婚姻已经走进了第八个年头。八年前,他们仅用短短15天便决定步入婚姻的殿堂,这段“闪婚”在外人眼中或许仓促,却在时间的沉淀下愈发显得坚定与珍贵。岁月验证了他们当初的选择:那份迅速萌芽的爱情,并非一时冲动,而是一场注定的相遇。如今,他们携手走过风雨,依旧彼此守望,相爱如初。🇺🇸🇨🇳 </p> <p class="ql-block"> 在拉斯维加斯的教堂里,劳伦与南希许下了携手一生的誓言。而南希的朋友们也为这对新人筹备了一场别具一格的中式婚礼——简约而典雅,充满东方韵味。劳伦先生身着中式礼服,与新娘相视而笑,那一刻不仅定格了他们的幸福,也定格了中美交汇的温暖画面。</p><p class="ql-block"> 勞伦先生的神情庄重,展现了对中华文化的尊重与喜爱。朋友,这样的融合,不仅是他们爱情的见证,也象征着中美之间跨越文化的友谊与深厚情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編後:</b></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段關於勇氣、堅韌與自我重塑的生命旅程。</p><p class="ql-block"> 南希出生於50年代,走過中國的劇變時代,從百貨員工到酒店總經理,再到創業者,一路踏實拼搏,展現了那一代女性的堅毅與實幹精神。</p><p class="ql-block"> 更令人動容的是,她在58歲時遠赴美國,從餐廳服務員做起,最終成為私人管家,在異鄉找到愛情與歸屬。這不僅是勵志,更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與不妥協。</p><p class="ql-block"> 她的故事讓我們思考:是否仍有勇氣在人生的另一端重新出發?</p><p class="ql-block"> 南希不只是重慶女性的縮影,更代表了無數普通人面對改變時的不屈與堅持。她用行動證明:無論年齡與身份,皆可重啟人生,活出自己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從山城啟程的南希,以一雙不屈的腳步,跨越此岸與彼岸的歲月長河。她的奮鬥軌跡,映照出50後這一代人無與倫比的堅韌與勇氣。儘管這一代正漸行漸遠,宛若時光深處微光閃爍,但他們的故事,依然震懾天地,足以銘刻歷史長卷,永不湮沒。</p><p class="ql-block"> 這一代人,如秋水映月,漸隱於時代深處,卻從未真正離去。他們的故事,如老歌低唱,在塵世之中悠然迴響,驚動天地,也將永遠被記憶珍藏,不為遺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even Li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08/23/2025 於休斯頓</b></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sklhbn" target="_blank">50后南希的异國愛情 暨勞伦生日之庆</a></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附:</b><b>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 中文姓名:李守荣;英文名:Steven Li</p><p class="ql-block"> 美籍华人科学家</p><p class="ql-block"> 50年代出生于上海, 1977年毕业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热控自动化专业。来美国之前先後在武鍋設計处和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自动化所工作(高级工程师)。</p><p class="ql-block"> 旅美數十載,退休前就职于Thermo Fisher 公司研究部。技术职称为:Scientist III。专门从事单克隆抗体研究制备工作( Hybridoma ) ,此项技术曾获诺贝尔生物奖,现定居于美国休斯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