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亘古文化盛世气象 浅谈诗人林永望又一新作《站成一尊石象一一武当山走笔》

林永望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亘古文化盛世气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浅谈诗人林永望又一新作《站成一尊石象一一武当山走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者:映彤(笔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武当山享誉海内外尚千年,遗憾本人未曾谋其真面目,乃因游览时间怱怱,跑马观花,草草离场。读诗人林永望《站成一尊石象一一武当山走笔》一诗,眼前,能从望哥的诗篇中领略武当山历史底蕴的厚重与中华文明的精粹,补上一堂精彩的课程,真是长知识了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武当山缘起汉末,盛于明代,武当缘起汉末,盛于明代,武当山以“四大名山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地位闻名于世,是道教名山和武当武术发源地,被称为“亘古无胜景,天下第一仙山”,并于1994年被列入“世界历史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武当武术,是中华武术的重要流派。道士张三丰开创武当武术流派名留千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站成一尊石象一一武当山走笔》一诗,诗人林永望在开篇中,向众人细诉古代武当文化实践的体现,乃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我内心协调统一的深刻内涵、道法自然、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展现和传承了古人千年的养生智慧。武当武术的精神内核,展示“勇者无畏,仁者无敌”的侠义风骨,彰显“为国为民”的大侠精神,传递太极拳、七星剑法等“形神合一”的五行养生功,颇具强身健体与修心功能,劝喻世人为工作、为家庭、为个人积极强身健体,从而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多作贡献以深刻的启迪,为快节奏生活的年轻人提供一项健康运动的最佳选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诗篇的终段,诗人林永望形象地揭示了道法自然的核心,表达了“执大象、天下往”,是掌握与遵循大道本质与运行规律,才能实现天人合一,万物共育,太平盛世,国泰民安康的理想社会。大道无形无象,超越视听感知,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去践行,才会领悟其洪荒之力,跨越山海,气势宏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诗人林永望在文中引用老子《道德经》“大象”的深刻内涵,表达“青霜刻刀停驻荒原”雕刻的正是天地本源之“象”,这个“石象”承载着道家“大象无形”的哲学,更能与武当山道家胜地形成“双鱼吻”,这尊“石象”永恒伫立于湖岸!充分体验出诗人的泼墨精神与骄人气魄,引古喻今,书写千秋,让历史照亮现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此不难看出,诗人凌寒君林永望善于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吸取创作灵感,滋养自己灵魂与艺术素养,在诗歌中通过精练情节和生动形象诉说古人的智慧与情感,再现亘古文化的盛世气象,她承载了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的和平、和睦、和谐的哲学思想与道德观念,为诗歌作品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以他独特的眼光和非凡的触角续写着人类文明的传奇故事,使现代诗歌文化更贴近社会,贴近时代,贴近大众,引起广大年轻读者以及诗书文友的好评与共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值得一提的是,诗人林永望始终如一地把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文化基因为己任,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要“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思想,坚持为旅游文化宣传与发展事业,为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致力实现兴我中华、明德弘道、创新传承的精神追求,继续抒写属于自己躬行不懈的美篇,深受广大游人的赞赏及业届专业人士的充分肯定和认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修改稿于2025年7月28日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诗人林永望简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诗人原名:林永望(曾用名:凌寒),字长焦,号寒山居士,别名凌云客。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佛山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佛山诗社社委,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佛山市艺术摄影学会会员,汕尾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先后在国家党政部门和新闻机构任职,广东省第六批援藏干部,在新华社、中新社、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外媒体上发表新闻、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达1000万字。</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出版有《青苹果的透视》《何处是归程》《陌上花开》《把琴弦挂在天上》凌寒文集,以及《行吟中国》凌寒旅游诗文精选等。</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创作有歌曲《雪域蓝——写给西藏公安民警的散文诗》《天上鲁朗》《进藏干部之歌》《赴你之约——写给援藏干部的情书》《父爱》《追风少年》《狂草》《望不见故乡·贺兰山缺》《秋天的情话》《峭春风·桃夭》《堵》《累了,睏了,睡了》《岁月静好——写给生命羁旅》《关山月》《搁浅——致我们逝去的青春》《秋风画帘来》《翰墨入酒》《凌云客歌·醉今宵》《天上人间》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