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20日,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寻常的日子,而对于我却是非同寻常的一天。这一天是我到盘锦三道村插队50周年的纪念日。50年,半个世纪啊!那时,我们青春年少,恰如朝阳一般,如今我们年过花甲,已近夕阳。夕阳之时忆朝阳,多少往事涌上心头。</p><p class="ql-block"> 50年前的盘锦,是辽宁有名的“南大荒”,虽盛产稻米,但村民的生活还是十分艰难。这里水旱田兼种,我们一年四季都在忙碌,冬季修渠,春季插秧;夏天除草,秋季打场,真是“苦心志、劳筋骨”。有时食不果腹,冬天也曾穿着棉衣睡凉炕。</p><p class="ql-block"> 艰苦的生活给我们的馈赠,就是让我们变得更坚强。我曾在盘锦插队三年,这期间的磨砺,让我返城后有能力直面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种困难。</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插队50周年这一天,曾经的知青朋友共42人相约重返盘锦,共同回忆那些难忘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如今,当年的“南大荒”早已成为了辽宁的“南大仓”,三道村也已“旧貌换新颜”。当年的泥塘,现在碧波荡漾,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村里的所有的路面全部变成了柏油路,路旁芳草萋萋,果树成行。</p> <p class="ql-block"> 到了村里,我们在村委会挂起了书写有“下乡三道五十载,岁月如歌难忘怀”的条幅。</p> <p class="ql-block"> 全体返乡知青在条幅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 知青代表向村委会送上了锦旗,锦旗上的话代表了我们知青的心声“峥嵘岁月五十载,故土乡情难忘怀”。</p> <p class="ql-block"> 知青代表与村委会领导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全体返乡知青与村委会领导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当年我们村共有五个生产队,全体知青共同组成一个“青年点”,人数最多时,有约150人。</p> <p class="ql-block"> 一队的返乡知青与村领导合影。</p> <p class="ql-block"> 二队的返乡知青与村领导合影。当年我插队在三道村的第二小队。</p> <p class="ql-block"> 三队的返乡知青与村领导合影。</p> <p class="ql-block"> 这是四队的返乡知青与村领导合影。</p> <p class="ql-block"> 五队的返乡知青与村领导合影。</p> <p class="ql-block"> 75届的返乡女知青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76届的返乡女知青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左起:梅坤 刘杰 李秋 、我、董素芳。</p> <p class="ql-block"> 李秋与我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受组委会委托,我代表返乡知青发言。</p> <p class="ql-block"> 我与任国兴合影留念。插队时,任国兴是返乡青年,时任大队团总支书记兼民兵连长,那时我担任大队团总支副书记。</p><p class="ql-block"> 任国兴的个人素质很高,后来先后担任的大队党支部书记、乡长等职,现已退休,在家里安享晚年。</p> <p class="ql-block"> 75届的几名知青合影。左起:白春娥、我、牛桂芳、董秀芝。</p> <p class="ql-block"> 我与静伟合影。当年我们两人同一小队,可谓是“同甘苦、共患难”。她有一个面包一定分我一半,我有一块月饼也必定给她二分之一。</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与静伟在插队第二年,一次回家探亲时的合照,当时我们都还不到二十岁。</p> <p class="ql-block"> 王欣宝与我合影。欣宝是76届的,恢复高考后,我们一起经历了了两届高考的备考与考试,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均没有被录取。(关于参加高考,我专门做了美篇《我在农村参加高考》)</p> <p class="ql-block"> 78年我返城工作后再没有与任国兴见过面,一别47载,今日相见,竟没有陌生感。由于他年长于我,又已退休,我称他为“大哥”。愿大哥在未来的日子里,健康幸福、平安喜乐。</p> <p class="ql-block"> 与76届于素华合影。她告诉我,她老公是我的中学同学李玉龙,现在身体欠佳,我请她代为转达我对老同学的问候,希望李玉龙能保重身体,健康平安。</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为宿凤兰 、牛桂芳、付贵香拍的合影,对这张照片的拍摄效果还是很满意的。</p> <p class="ql-block"> 与牛桂芳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与凃军、静伟合影。我们当年都是二队的知青。</p> <p class="ql-block"> 陈秀君加入了我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 刘凤伟又加入了我们的合影。当年刘凤伟从四川来到我们青年点,返城后工作在兴城,现居住在葫芦岛市。这次他专程来沈阳参加我们插队五十周年的纪念活动,这种精神很令人感动。</p> <p class="ql-block"> 与何卫国合影。卫国为参加这次活动专程从珠海返回沈阳,并为大家带来了酒与茶。他本为沈阳人,后随父母去往四川生活。后来作为知青到我们大队插队,一段时间后参军到西藏,转业后定居在珠海。</p><p class="ql-block"> 卫国是个重情重义之人,这次回沈参加我们插队50年的纪念活动,从珠海为大家带来了酒与茶,让我们十分感动。</p> <p class="ql-block"> 这是何卫国离开农村,刚到部队时拍摄的,那时的他阳光俊朗,真的如同“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p> <p class="ql-block"> 与郭荣生合影。他也是75届知情,我们同一小队。插队期间,对我的帮助很大。</p> <p class="ql-block"> 与郭荣生再次合影。</p> <p class="ql-block"> 任国兴在聚餐前发表讲话。他是我们同龄人,对我们插队的那段历史比较了解。在讲话中,他首先肯定了当年知青在村里发挥的作用,并祝愿我们的余生健康、幸福。</p><p class="ql-block"> 讲话过后,许多知青争相与他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我为陈秀君与任国兴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我为王兴杰与任国兴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季德君、郭荣生、何卫国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郭荣生与季德君合影。</p> <p class="ql-block"> 季德君与王兴杰合影。</p> <p class="ql-block"> 这是季德君与王兴杰于47年前在沈阳的合影,那时两人还是青春年少,活力满满。</p> <p class="ql-block"> 季德君、郭荣生、王兴杰三人合影。插队期间,他们三人同住一个寝室,共同的劳动经历,让三人情同手足。</p> <p class="ql-block"> 二队的知青去往村民家,探访当年与我们一起劳动的村民。走进村民家里,只见家家院子里瓜果飘香。</p> <p class="ql-block"> 在任国兴家里,大家开心的品尝香气四溢的煮玉米。</p> <p class="ql-block"> 村民李宝林家,院子里各种应季蔬菜生长旺盛。</p> <p class="ql-block"> 知青与村民亲切交谈。</p> <p class="ql-block"> 在村民王林山家里,知青与与村民聊起当年劳动中的趣事,十分开心。</p> <p class="ql-block"> 二队的知青与王林山夫妻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知青与村民合影。</p> <p class="ql-block"> 知青与王林山夫妻合影。</p> <p class="ql-block"> 二队的返乡知青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我为部分知青拍的合影。左三为任国兴大哥。</p> <p class="ql-block"> 席间,大家频频举杯,互祝健康平安。</p> <p class="ql-block"> 任国兴与我们举杯畅饮,互祝平安喜乐。</p> <p class="ql-block"> 下乡插队50周年的纪念活动在欢声笑语中结束,大家相约插队60年时,我们再相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