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象”“像”的不同及其用法</p><p class="ql-block"> 看到一篇网文,谈论“象”“像”的不同用法,于是想起十多年前,我也曾为此苦恼过,于是到处寻找根据,终于发现一则似乎可以参照的消息:</p><p class="ql-block"> 2001年10月,我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召开了“像”和“象”的用法研讨会。与会专家们认为:“象”是指自然界、人或物的形态、样子;“像”是指用模仿、比照等方法制成的人或物的形象。见《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7年第13卷第4期,第242页。</p><p class="ql-block"> 这个定义似乎是参照“反映论”,与我的理解很不相同,于是,参照现代哲学“可见”与“不可见”的划分,自以为应当做如下解释:</p><p class="ql-block">1、“不可见”者曰“象”,如“意象”“语象”等;“可见者”曰“像”,如“肖像”“画像”等。</p><p class="ql-block">2、考虑到没有与image完全对应的汉语字词,怎样同时指称“可见”与“不可见”呢?窃以为,不妨将“象”理解为大于“像”,让前者包括后者。</p><p class="ql-block"> 当否?欢迎批评讨论。</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在今年上半年山大会议的间歇,张法教授曾经当面向我提出建议,并引经据典;但是,由于当时边走边谈,我没有听清楚他说了什么。抱歉!</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稷下问学</p><p class="ql-block">欢迎扫码关注</p><p class="ql-block">图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