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开学前去一趟西安

牟玉霞

<p class="ql-block">早上6点半出发</p> <p class="ql-block">七点五十分到机场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八点到达飞机场</p> <p class="ql-block">九点半开始登机</p> <p class="ql-block">飞机内开始充氧</p> <p class="ql-block">10点起飞</p> <p class="ql-block">从飞机上看云</p> <p class="ql-block">老二第一次坐飞机,老大是第三次坐了</p> <p class="ql-block">12点到达西安咸阳飞机场</p> <p class="ql-block">一点半入住酒店</p> <p class="ql-block">酒店附近有个教堂</p> <p class="ql-block">入住第一天没事,到兴庆宫玩了</p> <p class="ql-block">兴庆宫有个龙堂</p> <p class="ql-block">兴庆宫对面是西安交通大学</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来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骊山:兵马俑就被骊山环抱着。</p><p class="ql-block">头在骊山,脚蹬渭河。</p><p class="ql-block">骊山属于秦岭之脉。</p> <p class="ql-block">秦岭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p><p class="ql-block">狭义秦岭‌:限于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东西长约400-500公里,是关中平原与陕南的界山。‌‌</p><p class="ql-block">广义秦岭‌:西起昆仑山脉,经甘肃陇南、陕西南部,东至鄂豫皖交界的大别山及安徽蚌埠附近的张八岭,跨越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安徽等省份,是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p> <p class="ql-block">一号坑</p> <p class="ql-block">人太多,拍照很难</p> <p class="ql-block">一号坑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整理好的。第二部分刚挖出来的兵马俑的样子(全是碎块)。第三部分是还没挖到兵马俑的时候的样子(把松软的泥土清扫了,只留着比较坚硬的只覆盖着兵马俑的那部分)。</p> <p class="ql-block">千人千面的兵俑</p> <p class="ql-block">二号坑(车马多)导游说一号是步兵部队,二号就是重武器部队。</p> <p class="ql-block">还没有挖掘出土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刚挖出来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三号坑,是考古学家公认的指挥部。</p><p class="ql-block">核心依据与考古证据</p><p class="ql-block">三号坑的布局、出土文物及历史文献均支持其作为指挥部的定位:</p><p class="ql-block">‌独特建筑结构‌:三号坑呈“凹”字形布局,面积仅520平方米,分为多个功能单元,这种设计符合古代军事指挥部(古称“军幕”)的形制特征。‌‌</p><p class="ql-block">‌象征性文物‌:坑内出土礼仪兵器(如铜殳)、祭祀遗迹(动物骸骨和鹿角)及4人战车,均表明其用于战前决策与仪式,而非实战,区别于一号坑(主力部队)和二号坑(混合部队)。‌‌</p><p class="ql-block">‌兵马俑配置‌:仅埋藏72件陶俑,且武士俑环绕战车排列,象征高级军官护卫指挥中枢的军事场景。</p> <p class="ql-block">全是土坑,却不长草,经过勘验,土里没有任何有机物。解说员说“这些土都是一锅一锅炒过的土,里面没有任何微生物和可以发芽的种子了”。</p> <p class="ql-block">发现兵马俑的打井人杨高建。</p><p class="ql-block">1974年3月29日,杨高健与三名农民(杨志发、杨彦信、杨宜洲)在西安市临潼县骊山镇西杨村打井时,意外挖出陶俑碎片和秦砖,随后上报当地水利部门,由此揭开兵马俑坑的序幕‌。</p><p class="ql-block">官方认定是他们四个人共同发现。后来认定杨高健第一个喊出挖到“瓦神爷”并第一个将碎片上交国家并第一个获得了证书。随后因为杨志发签名售书知名度高于杨高健。</p><p class="ql-block">一号兵马俑坑1975年开始挖掘,1979年三挖掘号坑。</p> <p class="ql-block">远远看去这个大土包就是秦始皇陵。</p><p class="ql-block">秦始皇陵与兵马俑共同构成“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这一整体景区,由官方统一管理。兵马俑位于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是陵墓的陪葬坑;秦始皇陵本体(含封土、地宫等)则位于博物院西部的丽山园区域。两者通过免费摆渡车连接,游客持联票可游览全部区域。‌‌</p><p class="ql-block">秦岭目前没有开发。目前只有秦始皇陵没有被盗挖。</p><p class="ql-block">秦始皇陵未被盗掘的核心原因在于其严密的物理防护体系、独特的地理结构以及历史地位形成的文化保护惯性。</p><p class="ql-block">物理防护体系的绝对优势</p><p class="ql-block">‌九层夯土建筑结构‌:封土堆采用九层垂直版筑夯土技术建造,现存高度76米(原高115米),内部存在九层夯土塔结构,既符合帝王礼制,又形成堪比现代混凝土的坚固屏障。‌‌</p><p class="ql-block">‌深度与规模‌:地宫位于封土堆正下方33米处,主体区域达12000平方米,外围由86米厚的夯土墙包裹,这种"穿三泉"的深度远超普通陵墓的防御能力。‌‌</p><p class="ql-block">‌汞防护系统‌:地宫顶部存在12000平方米汞浓度异常区,汞含量超100吨,形成剧毒气态防护层。现代检测显示其分布与《史记》记载的"江河大海"走向。</p><p class="ql-block">地理与工程的双重保险</p><p class="ql-block">‌骊山地脉保护‌:陵墓依山而建,利用骊山北麓特殊地质构造形成天然屏障。地下金属矿脉导致磁场异常,历史上多次干扰盗掘者的定位工具。‌‌</p><p class="ql-block">‌流沙陷阱与机械机关‌:考古勘测证实存在自动弩机触发系统,地宫外围更设有流沙层,可瞬间掩埋盗洞。现代物探技术显示封土堆周边仍保留完整的排水系统和未扰动夯土墙。‌‌</p><p class="ql-block">历史文化的保护惯性</p><p class="ql-block">‌帝王符号威慑‌:秦始皇作为中国首位皇帝,其"千古一帝"的政治符号使历代统治者对陵墓保持敬畏。即便是农民起义军,也多以破坏地面建筑为主,不敢触动地宫。‌‌</p><p class="ql-block">‌技术代际差异‌:20世纪40年代侵华日军未实施盗掘,主要受限于三点:</p><p class="ql-block">战争期间无法调集专业考古力量。</p><p class="ql-block">当时技术无法突破30米夯土层与水银防护。</p><p class="ql-block">战略优先级集中于军事目标而非文化掠夺。‌‌</p><p class="ql-block">‌现代保护共识‌:1956年明定陵考古事故后,我国确立"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原则,秦陵地宫完整保存至今,体现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敬畏。‌‌</p> <p class="ql-block">华清宫(又名华清池·骊山景区)是中国唐宫文化旅游的标志性景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以温泉资源、历史典故和文化遗产闻名,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周秦汉隋的奠基: 华清宫的历史可追溯至西周,周幽王在此建骊宫演绎"烽火戏诸侯",秦始皇、汉武帝均修建离宫,奠定了温泉皇家行宫的雏形。· 唐代的鼎盛与衰落:</p><p class="ql-block">● 唐太宗贞观年间扩建为"汤泉宫",唐高宗改名"温泉宫",唐玄宗天宝年间大规模营建并定名"华清宫",43次游幸使其成为政治与享乐中心。</p><p class="ql-block">● 杨贵妃的海棠汤、莲花汤等御汤遗址,印证了"春寒赐浴华清池"的奢靡生活,安史之乱后华清宫随唐王朝衰落而荒废。</p> <p class="ql-block">《长恨歌》讲述的是唐玄宗(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悲剧故事‌,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于元和元年(806年)</p><p class="ql-block">照片中就是石刻《长恨歌》</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在华清池下榻的宫殿为‌五间厅‌(又名桐荫轩)。该宫殿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华清路38号华清宫环园内,始建于1900年。1936年10月和12月,蒋介石两次入陕,均以华清池为“行辕”,在此发生了西安事变。</p><p class="ql-block">天意。</p> <p class="ql-block">观看西安事变</p> <p class="ql-block">2015年5月14日,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访华期间,在西安秦始皇陵博物院参观兵马俑时,曾对一名兵马俑士兵提问:“你家是哪里?家里还有什么人?”</p><p class="ql-block">他这一问,就让文物活起来了。</p><p class="ql-block">他走后,西安市兵马俑博物馆立刻召开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让文物活起来”。</p><p class="ql-block">他们就根据河北出土的文物资料,一根书签:还原当时一个家庭三兄弟被征兵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观看《复活的军团》。</p><p class="ql-block">《复活的军团》是中国首部战争史诗剧,由导演金铁木创作,通过行进式表演与声光电技术还原秦代历史场景,2022年6月15日在兵马俑景区首演。</p><p class="ql-block">故事根据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4号墓出土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云梦睡虎地秦简秦</span>代家书实物内容“京”和“黑夫”写给哥哥“衷”的家书为线条,讲述的秦朝的一段历史。两枚书简现存湖北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这是什么地方不清楚,是从车上拍到的</p> <p class="ql-block">大唐不夜城</p> <p class="ql-block">周一下午重新回到梦回大唐</p> <p class="ql-block">去大慈恩寺(大雁塔)</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p><p class="ql-block">大雁塔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大慈恩寺内,始建于唐朝永徽三年(652年)。这座塔最初是为了保存玄奘法师从印度带回的佛经和佛像而建。</p> <p class="ql-block">小雁塔</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长乐门</p> <p class="ql-block">西安古城全景图。古城内没有高楼,解说员说,是因为国家有严格规定,在古城区内盖楼有高度规定。</p><p class="ql-block">〈西安历史名城保护条例》规定,城内整体建筑高不得超过 36米;古城墙内侧20米以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应予拆除,沿墙恢复为马道或者建设为绿地;100米以内建筑高度不得超过9米,建筑形式应当采取传统风格;100米以外,应当以梯级形式过渡,过渡区的建筑形式应当为青灰色全坡顶建筑。</p> <p class="ql-block">华灯初亮时候的城墙外观</p> <p class="ql-block">坐地铁</p> <p class="ql-block">今日返程,到达西安咸阳飞机场</p> <p class="ql-block">飞机场大厅里的肉夹馍</p> <p class="ql-block">准备登记</p> <p class="ql-block">开始起飞,因为航道占用,飞机延迟一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从空中观云海,真美</p> <p class="ql-block">开始降落,从空中看到的黄河</p> <p class="ql-block">4点50分,飞机降落在济南飞机场</p> <p class="ql-block">七点五十回到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