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城红色故事演讲大赛 8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铡刀下的钢铁脊梁——抗日英雄刘元存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演讲 韩志静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撰稿 李凤忠 制作 邵治铭</p><p class="ql-block">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铡刀下的钢铁脊梁》。今天,我想带大家穿越时光的长河,回到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去认识一位铁骨铮铮的抗日英雄——刘元存。 刘元存出生在河北省迁西县龙湾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苦难的生活,早早地就在他稚嫩的肩膀上压下了重担。年幼的他,为了填饱肚子,常常远赴关外讨饭。成年后,他在围场落脚,靠扛活谋生、成家。可命运的不公没有磨灭他的血性,时代的召唤更点燃了他心中的抗日烈火。</p><p class="ql-block"> 1938年7月,冀东抗日大暴动的号角响起,刘元存毅然抛下安稳的生活,回到家乡,加入了抗日游击队,并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从那以后,他就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抗日事业。1941年,他先后担任青平游击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率领着游击队在口里口外的战场上南征北战,为开辟冀东和热河地区的抗日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p><p class="ql-block"> 1942年初,新春的脚步临近,可刘元存顾不上与家人团聚,他奉命率领青平游击大队一中队和二中队,挺进承平宁地区,去开拓那里的抗日工作。腊月二十八,游击队二中队在宁城黑里河西泉范杖子后碾子沟,与日伪军遭遇。当时,敌众我寡,情况万分危急!为了掩护二中队突围,刘元存带着警卫员高志福,毫不畏惧地登上村前山坡,朝着敌人猛烈开火。他们没有选择隐蔽,而是以自己为诱饵,吸引着敌人的火力。那一刻,他们就是战士们生的希望!在他们的吸引下,大队指导员刘增孝、二中队队长裴文和抓住机会,凭借有利地形,冲进密林,翻过山梁,成功突围。然而,警卫员高志福却在激战中壮烈牺牲,刘元存也不幸中弹被捕。敌人满心以为抓住了“大鱼”,把他抬回村里,妄图劝降他。他们许以高官厚禄,也用尽了威逼利诱的手段,可刘元存没有一丝动摇。恼羞成怒的敌人,竟然当众用铡刀残忍地将他铡死。那一刻,年仅30余岁的刘元存,用生命捍卫了自己的信仰,用热血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他,是牺牲在宁城的级别最高的游击队领导人,他的名字,值得我们永远铭记!</p><p class="ql-block"> 如今,硝烟早已散去,但刘元存的事迹,就像一座不朽的丰碑,矗立在我们心中。他让我们知道,什么是信仰的力量,什么是无畏的担当。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位英雄,传承他的精神,让红色基因在我们的血脉中永远流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转自《昨日再现》公众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