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军步兵第233团群众文化活动拾忆——作者:陈文全 李立同

余忠海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原济南军区26军78师233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群众文化活动拾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陈文全 李立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0二五年七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20世纪70年代,233团曾开展了一段轰轰烈烈的群众文化活动,并且成为26军、济南军区基层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先进单位。</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们分别在团政治处分管文化、宣传工作。 50多年过去了,当年团里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情况,很值得我们回忆。具体大致如下:</p><p class="ql-block"> 一、群众文化活动是怎么开展起来的</p><p class="ql-block"> 233团的前身是68军203师608团,本团于1942年诞生于冀中平原。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和平建设时期,团队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传统。</p><p class="ql-block"> 1、团主要首长重视</p><p class="ql-block"> 1970年2月6日,26军在山东莱阳召开重新组建78师大会,本团整建制转隶新78师,番号改为233团,巴兰增任团长,管廷起任政治委员。二位首长都十分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工作当成部队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像抓物质生活那样抓好基层文化生活,以满足官兵对精神生活的迫切要求。</p><p class="ql-block"> 2、把文化工作纳入团党委工作的重要议程</p><p class="ql-block"> 团里成立了基层文化活动指导监督小组,具体负责文体活动的安排、协调和检查落实。并且把文化场地设施建设纳入营房综合管理的轨道:新建了篮球场,修建了乒乓球、排球、军体等10多处室内外活动场所,形成、完善了上下结合、室内外结合、文艺体育结合的配套设施。</p><p class="ql-block"> 3、把文化活动经费纳入到全团年度经费预算范围内</p><p class="ql-block"> 团里每年专门拿出经费用于保证全团统一组织大型联欢、比赛及器材添置和维修,连队也从生产收益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文化活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p><p class="ql-block"> 我们团具有开展文化活动的传统,每个连队都建有演唱组。团政治处在原有基础上,综合外单位先进经验,确定全面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项目,制订活动计划,然后边培训骨干、边组织实施。这些活动开展起来后,官兵们都踊跃参与,各项活动都开展得有声有色。</p><p class="ql-block"> 1、寓时事政策教育于娱乐之中</p><p class="ql-block"> 每临重大的教育活动,我们注意发挥团里“军营之声”广播以及幻灯、墙报、黑板报的作用,并运用文艺形式加以配合。在进行“坚持四个基本原则”教育中,先后开展了“党的知识”竞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演讲、“人民军队忠于党”晚会、“颂党歌咏比赛”等活动。</p><p class="ql-block"> 2.寓弘扬传统于娱乐之中</p><p class="ql-block"> 我们团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和平建设时期,形成了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传统。为了发扬好自己的传统,我们以抗美援朝奇袭白虎团时担任穿插营连长的田永志副团长为原型,编成了话剧《夺白虎团旗》;以战争年代立有战功获得集体荣誉称号“登城先锋营”的一营之创新战法、大功三连之登陆演练"抢占滩头”等为内容,进行了艺术展现。这些节目用身边的人和事,彰显了“血性男儿勇于担当”、“遂行任务令行禁止"的重要性并让官兵形成共识:就是要立足本职、跨越工作中的“雪山”、“草地”,突破困难中的“娄山关"、“腊子口",为强国强军贡献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3、寓歌颂英模、好人好事于娱乐之中</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不同层次的文艺节目中,对先进典型大力进行了宣传,极力倡导学雷锋助人为乐、公而忘私的新风尚。团里先后涌现出了济南军区表彰的艰苦奋斗模范后勤处长向熙义、舍已救战友“雷锋式的好战士”亓振海烈士、勇降惊马救儿童“活着的刘英俊”三等功荣立者三机连上士范先正、模范战士胡太平;26军表彰的“学雷锋标兵”车 瑛、“革新能手”李广彬等一大批新人新事。</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在宣传烈士亓振海舍己救战友的英勇事迹时,团里组成了以管政委任组长的宣传领导小组,团领导带头学英模;宣传队排演了一台节目,到各连队、其他师团巡演;宣传股长季明智组织报道组写的报道稿件,刊登在《前卫报》、《解放军报》、《青岛时报》等报纸上;中央广播电台、新华社也都做了宣传报道。我们还组织电影组绘制出一套20多块刊板的宣传画,随亓振海事迹报告团进行巡展,宣传英雄事迹,教育官兵和群众,激励奋进精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采取多种形式,把文化工作搞活</p><p class="ql-block"> 1、加强骨干培训,靠骨干素质的提升促进文化活动</p><p class="ql-block"> 每年征兵时,注意征有文体特长的兵。每年新兵入伍,注意发现、选拔文体骨干,老兵退伍时,采取措施尽量保留骨干。</p><p class="ql-block"> 团里每年都举办各种类型的骨干培训班,并将有些骨干送出去培养。如把骨干送到青岛崂山县、即墨县等剧团学习培养。还邀请地方的专业人才来队教徒传艺,增强了培训效果。</p><p class="ql-block"> 2、专长互补,靠培养特色上档次</p><p class="ql-block"> 一连演唱组说唱有特色——有一个班个个会唱会弹,团里就加强了对该连的指导。这个连的演唱组在部队、农村、工厂演出上百次,广受好评。在26军基层连队文艺汇演中,该演唱组被评为先进演唱组且在济南军区汇演中被树立为标兵演唱组,连队被评为基层文化工作先进单位。</p><p class="ql-block"> 特务连侦察排多年来军体武术训练从未间断,团里就加强了对他们军体武术训练的指导,使他们从事的军体武术项目从一个排扩展到一个连队的规模。</p><p class="ql-block"> 团里还先后涌现出了体操连、京剧连、戏曲连等特色连队。在培养和保持各连特色的同时,团里注意把各连的特色变成全团的种子、变成不同文体项目的培训基地,使之专长互补,优势互学,普及提高。</p><p class="ql-block"> 3、成立文艺宣传队是团里出台的又一重要举措</p><p class="ql-block"> 团里在一连、特务连、九连演唱组的基础上扩大队伍,组建成30多人的团文艺宣传队(当时称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演出的都是些积极向上的节目。后来宣传队又抽出胡卫东、李保富等人成立了一个文艺创作组,为宣传队创作节目。</p><p class="ql-block"> 宣传队人员还时常分住各连,分散排练演出,形式灵活多样。在面临重大任务时,宣传队即集中时间排练,并在节日为全团举办大型演出。</p><p class="ql-block"> 由于团文艺宣传队坚持常年活动,很好地配合了党的中心工作,促进了部队的全面建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一、本篇经二位作者委托战友余忠海拜读、校阅后发表。</p><p class="ql-block">二、作者陈文全,湖北省武汉市人,生于1949年6月,1968届高中毕业生。1969年2月入伍,197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233团、78师宣传队首席男高音歌唱演员、233团电影组组长、233团政治处文化干事。转业后在地方曾任武汉市洪山区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198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律系,2009年退休。</p><p class="ql-block">三、作者李立同,1973年由安徽霍丘入伍,初在233团6连任战士,后经遴选成为团报道组成员,提干后曾分别担任233团和78师新闻干事、26军工兵团副政委等职。转业后在地方曾任烟台军供站书记、后退休。</p><p class="ql-block">四、本篇附图除少数由发本人提供外,余大多数选取自网络,谢谢原作者。若有侵权,敬请告之将即予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