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台

小河

<p class="ql-block">2013年5月,我第一次驾车前往西藏。5月9日下午2点左右,我们告别了惊心动魄的虎跳峡。原本计划沿214国道一路驶向香格里拉县城,入住后再次日前往普达措国家公园。但在虎跳峡旁,我发现了一条新修的山间公路——尽管在地图上没有任何标注,连谷歌地图也尚未更新,路面却看起来相当不错。直觉告诉我,从这里通往普达措或许更近。询问当地老乡后,他们确认这条路可以通行,但也提醒我们:道路狭窄、弯多坡陡。于是我临时改变主意,决定驶入这条山间新路,直插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并打算当晚在附近找个住处,方便第二天一早游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沿着这条公路,途径中虎跳,有个在网上很有名的张老师客栈。</p> 站在张老师客栈边,可以远眺虎跳峡,因为要赶路,我们没有下去。<br> 据说下到中虎跳,要经过一条高约100米的天梯,直上直下,十分险峻。这是从两山夹缝中看到的中虎跳。<br> 从虎跳峡直接去香格里拉国家公园的这条路是新修的,路幅不宽,路况很好,对面来车也很少,但由于细雨不断,路面湿滑,坡陡弯急,不敢麻痹,我小心翼翼地驾驶着车辆,平均车速大约只有20多公里。这段路几乎没有车,几十公里下来,对面来车也没有超过10辆。公路两边高山峻岭,风景是我们一路过来感觉最美的一段,可惜专注开车,无瑕拍照。<br>车出了虎跳峡,路边出现一些房屋,偶尔也会看到一些在田里劳作的纳西村民,不知他们在种什么东西。<br> <p class="ql-block">下午5时左右,我们途经东巴圣地——白水台,原来并不知道这里有个白水台,也没有打算在此逗留,一位名叫“三斤”东巴老乡热情挽留我们住在他家客栈里,还说中央电视台来拍专题片的也住他家。我们看看天色已不早,心想总得住下,顺便也看看白水台。于是又一次调整了行程计划。</p><p class="ql-block">白水台边的“三斤”客栈,一间房80元,晚上给我们炖了一只土鸡(120元),味道之鲜美,至今垂涎欲滴。</p>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4个背包客,一位来自东北,一位来自杭州,一位来自成都,一位来自兰州。四个年青人,三个辞职,一个大学4年级。真佩服他们的勇气和执着。年轻真好。<br> 东巴圣地白水台就在公路边上,“三斤”说他会拍照,主动热情地引我们上山。<br> 白水台位于哈巴雪山麓,距香格里拉县城103公里,海拔2380米。它是由于碳酸钙溶解于泉水中而形成的自然奇观。含碳酸氢钙的泉水慢慢下流,碳酸盐逐渐沉淀,长年累月就形成台幔,好似层层梯田,被称为“仙人遗田”。<div><br>远眺白水台,不见有何神奇之处。<br></div> 步临台地,但见白水台层层叠叠,宛若片片斜月散落人间,又似纳西少女的银饰,叠饰成无数的银环,朝晕夕照,银光散射,给人以抛金削玉般的清新感。<br> 白水台的台顶,是周长约500米的平地,它的中央,有一个由10多个大小不一泉池串联而成的“天地”。<br><br> 天上的云彩,泉边的小树倒映在水面上,煞是好看, 给人一种似梦似幻的感觉。 这些泉池水很浅,<br> 互相联通, 它们的源头在这里。 泉水喷涌而出,集成小潭,潭水清澈,水面呈现魔幻般的蓝色,小潭四周插有很多写有东巴文的祈福竹牌。上面的东巴文是什么意思,那位高手能解读。<br> 泉水从水潭流向天池,再由台顶越过银埂玉丘,沿坡缓缓漫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象传说中的“仙人遗田”。<br> 据说纳西人的梯田就是受此启发。 不过我总觉得白水台的边沿好像是人工修琢过的,如果是水漫沉积而成,该有一点坡度啊。 白水台,这是给了我一个意外惊喜的地方! 2024年12月18日,我又一次来到白水台。 新建的游客中心豪华气派,与11年前只有一块简陋招牌相比,简直不能同日而语。 我骑马上山, 虽少了一些11年前初见时的惊艳,但仍吸引着我的目光不停地搜寻当年的感觉。 与11年前相比,在钙化池之间,铺设了垫脚石,以便于游客行走。 在泉水源头,没有了写满东巴文的祈福竹牌。 多了一位看守源头的东巴老人。 不变的是那层层叠叠的钙化池, 纯净的泉水漫过池边, 在阳光的映照下 呈现出翡翠般的颜色, 那梦幻般的色彩,实在是太迷人了。 游客们流连在钙化池间, 不时地发出一声声惊叹: 太美了, 实在是太美了! 让我不得不再一次感叹:此景只应天上有,宛如仙境落人间。上天的造化实在是太神奇了! 从山上下来,还有一点时间,我向当地村民打听11年前住过的“三斤”客栈还在不在。 村民告诉我:在,就在前面不远处的路边。我走到客栈前,不禁眼前一亮。 与11年前的“三斤客栈”相比, 确实是鸟枪换炮了。 看到三斤,我非常高兴,我问他:你还记得我吗?11年前,我在你家住过。你领我们上山玩,晚上还给我们煮了一锅老母鸡汤。他仔细地盯着我看了一会,激动地说:记得,记得。记得你们是开了一辆吉普车过来的。说着他拿出手机,给我看他当年拍的照片。 集合的时间到了,我依依不舍地与三斤话别。 <p class="ql-block">最后两张照片,是三斤所摄。</p> <p class="ql-block">人这一生,会走过许多路,看过许多风景。我们会为山川湖海的壮阔惊叹,会为古镇老街的韵味驻足,会在相册里存满日出日落、花开花谢。可随着岁月流转,那些曾经让我们惊叹的风景,会渐渐在记忆里褪色、模糊,反而是旅途中偶遇的那些人,那些不经意间的温暖,会像一颗颗饱满的种子,在时光里生根发芽,长成心底最柔软的思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