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访草堂 诗心敬少陵

原野清风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25年8月23日上午周六我们和暑期老师一道带着孙女参观了《杜甫草堂》。作为小学生的孙女知晓了称之为“诗圣”的古代(唐朝)著名诗人杜甫,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参观并与课本杜甫的诗对应起来,理解了杜甫写春雨“随风潜入夜”等诗句的含义...</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公元759年岁幕,杜甫一家来到成都,寓居在西郊的一座古寺里。来年春天,杜甫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在浣花溪畔一棵高大的楠树下盖起草堂居住。乡居的草堂生活召唤他亲近自然,花草溪树、春雨秋月都被他细致入微地写进诗中。</span></p> <p class="ql-block">“少陵草堂”碑亭,由清康熙帝之子,雍正帝之弟果亲王允礼书碑。</p> <p class="ql-block">“一览亭”因杜甫《望岳》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天小”而得名,是草堂中的一处胜景。</p> <p class="ql-block">1959年珍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现代水墨画一代宗师蒋兆和的作品《杜甫像》。</p> <p class="ql-block">杜甫在成都创作了240首诗,占其现存诗作的五分之一,其中包含《春夜喜雨》、《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著名诗篇,奠定了他“诗圣”的文学地位。</p><p class="ql-block">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期间,写下了《绝句》一诗,其中“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成为千古名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