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山西晋城皇城相府

杨时彦

山西晋城的群山里,藏着一座能读懂明清风骨的城堡——皇城相府。朱漆大门推开时,仿佛听见300年前的马蹄声踏过青石板,那是康熙皇帝驾临时的盛况,也是陈氏家族鼎盛时的回响。<div>  这座占地3.6万平方米的建筑群,被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是清代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的故居,却不止于“官宅”二字。分内城、外城、紫芸阡三部分,9座城门将家族故事锁在青砖黛瓦间:外城“中道庄”的匾额题字笔力浑厚,那是康熙御赐的“午亭山村”,透着君臣相得的佳话。 <br><div>  </div></div> 陈廷敬,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的老师。陈廷敬一生清廉正直,学识渊博,深受康熙皇帝赏识。皇城相府见证了陈廷敬家族的兴衰荣辱,也见证了清朝康熙年间的辉煌历史。 高大城堡式门楼,上方书有"中道庄"三个大字。中道庄,为皇城相府的旧称,本意是上有梅庄,下有三槐庄,位于两庄中间所以叫"中道庄"。还有一层意思是:相府的主人历来恪守儒家的中庸之道,所以借庄名以言志,定名为"中道庄"。 清代时,康熙皇帝为"中道庄"赐名并亲笔御书"午亭山村",后因康熙皇帝两次于此下榻,故名"皇城",俗称"皇城相府"。 中道庄:巍峨壮观的主体建筑,为陈廷敬入阁拜相后所建,民间称其为“相府”。 从大门一进来就是一座高大的牌坊---功德牌坊,是皇帝为了表彰官员彰显他们的家族荣耀而设立的。记载了明清两代,陈氏家族"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 弟翰林"和"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文化传奇和辉煌历史。据介绍,陈氏家族在260年间培育出41位 贡生,19位举人,9位进士,6位翰林。 <p class="ql-block">照壁上面是一幅麒麟献瑞图。麒麟的尾巴上有一棵梧桐树,这寓意着家有梧桐树,凤凰自然来,梧桐树的旁边有月亮和太阳这叫日月同辉,天下祥和。麒麟的嘴巴对着一片祥云这叫做平步青云。胸前有个方天画戟,这寓意着逢凶化吉,脚下还踩着两个圈圈,这代表着福寿双全,肚子下面的两卷经书,这叫腹有诗书气自来。屁股下面竟然还有一枚铜钱意思视金钱如粪土。</p> 康熙皇帝两次下榻在这里 最动人的是细节里的烟火气。小姐院的雕花窗棂藏着未说出口的闺怨,管家院的石碾子碾过多少晨昏,而陈氏宗祠的香炉里,至今似有香火缭绕——这个明清两代出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9位进士的家族,把“耕读传家”刻进了门楣匾额,也写进了每一块青砖的纹路。 <p class="ql-block">御书楼:金碧辉煌的建筑, 曾存放康熙帝御赐典籍。 </p> <p class="ql-block">康熙字典</p> 冢宰第牌坊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增设,鎏金匾额“清立堂” 登上市楼远眺,整座城堡如棋局般规整,却在飞檐翘角处藏着灵动。夕阳为城墙镀上金边时,仿佛看见陈廷敬一袭官袍走过御书楼,身后是族人捧卷苦读的灯火,身前是江山社稷的重责。 河山楼:<br>外城最高建筑,高达七层,可容纳千余人避难,兼具防御功能。其三层以上设有窗户,形成“仰攻难守”的战术优势,并设有地道与藏兵洞相连通 藏兵洞 位于河山楼下方,共五层125间房,形成地下迷宫式结构。洞内层与层之间有暗道相连,最高层可直接通往城墙并设置炮眼。 如今,那些匾额上的字迹、庭院里的石榴树、城墙上的弹痕,仍在静静诉说:一座城,就是一个家族的史诗;而一段历史,总能在砖瓦间找到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