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鸟趣(25)-北扑翅鴷

香香

<p class="ql-block">  北扑翅䴕(liè) (英文名:Northern Flicker,学名:Colaptes auratus),是䴕形目啄木鸟科扑翅䴕属的鸟类。属于啄木鸟科,广泛分布于北美、中美洲乃至古巴和大开曼岛的中大型啄木鸟。其学名源于拉丁语,意为‘金色的’,指其独特的羽色。北扑翅鴷有超过百种别名,如黄鹀等,多源自对其叫声的模仿。在北美的分布极广,包括阿拉斯加、加拿大、美国、墨西哥等地区。</p> 拍摄地:加拿大温哥华 Wild bird trust of BC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野生鸟类信托基金鸟类保护区,Deer Lake park 鹿湖公园,温哥华 6836 koala Ct,George C.Riefel Bird Sanctury(Reifel Migratory Bird Sanctuary)莱福野鸟保护区。<br>时间:2024年10月-11月<br>摄影制作:香香<div>  在温哥华,北扑翅鴷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住宅的房前屋后、房上、电线上,广场的草坪上,树林中,到处都能见到它的倩影......</div><div> 选贴几图,敬请美友欣赏并赐教。</div> <p class="ql-block">  北扑翅鴷体长介于28至36厘米,翼展可达42至54厘米。背部呈褐色,饰有黑色条纹,腹部则以白色为底,点缀着黑色斑点。最显著的特征是亮白的臀部,在飞行中尤为醒目。两性异形,雄鸟在喙基部附近有一条黑或红的髭纹,雌鸟则无。依亚种不同,翅膀和尾下覆羽颜色各异,分为黄色北扑翅鴷和红色北扑翅鴷,西部多见红色亚种,东部则是黄色亚种。</p> <p class="ql-block">  北扑翅鴷发出响亮的‘ki ki ki ki’声,类似笑声,与其他啄木鸟如北美黑啄木鸟的叫声截然不同。此外,通过敲击树木甚至金属物体制造声响,以宣告领地。</p> <p class="ql-block">  北扑翅鴷与黄扑翅䴕相似,但后者体型较小,冠部锈色,背纹更窄,尾下覆羽尖端更宽。黄色北扑翅鴷与红色北扑翅鴷的区分在于翅膀和尾下覆羽的颜色。</p> <p class="ql-block">  北扑翅鴷栖息于开阔地带的树林、林缘、草地、公园等环境。常在地面觅食,主要食物为蚂蚁,也会捕食其他昆虫、果实、种子和坚果。具有适应人类生活环境的能力,常见于城市、郊区和乡村,甚至会光顾家庭鸟食器。</p> <p class="ql-block">  北扑翅鴷筑巢于树洞中,偶尔利用废弃的穴巢。巢穴直径约8厘米,深33至41厘米。雌雄共同参与巢穴挖掘。每窝产卵6至8枚,孵化期约11至12天,双亲轮流孵卵。幼鸟孵化后约25至28天离巢。</p> <p class="ql-block">  北扑翅鴷繁殖区域广泛,覆盖北美大部分地区,包括阿拉斯加、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北部。冬季部分群体南迁至中美洲,如危地马拉、尼加拉瓜等。古巴和大开曼岛亦有分布。</p> <p class="ql-block">  北扑翅鴷是少数迁徙的啄木鸟之一,其迁徙模式受温度影响,北部种群迁移距离较远。</p> <h1><b><i><font color="#ed2308">欢迎光临 谢谢欣赏!</font></i></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