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故里见真章

竖直曲折

<p class="ql-block">踏入朱子文化园的那一刻,我仿佛走进了一段沉静的历史。园门口那块刻着“朱子文化园”的大石,像是岁月的见证者,静默地伫立在树木与古建筑之间。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庄重而平和的气息,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生怕惊扰了这片宁静。</p> <p class="ql-block">继续向前,一座巍峨的石牌坊映入眼帘,上面刻着“中国尼山”四个大字,气势恢宏。牌坊两侧的对联字迹遒劲,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文化传承。台阶蜿蜒而上,通向远方的建筑群,左侧停着一辆电动车,现代与传统的碰撞在这里显得格外和谐。我站在牌坊下,仰望着它,心中升起一股敬畏之情。</p> <p class="ql-block">穿过牌坊,眼前豁然开朗。一座红色的建筑矗立在远方,长长的台阶两侧是红色的墙壁,直通向那座庄严的殿堂。台阶尽头的建筑仿佛在向我招手,邀请我走进那段厚重的历史。蓝天白云下,远处的山丘郁郁葱葱,为这幅画面添上一抹自然的灵动。</p> <p class="ql-block">在一处展厅前,我驻足良久。展板上详细介绍了朱子祖殿的历史背景与建筑布局,文字详实而有条理,仿佛将我带入了那个理学盛行的年代。朱子的思想、他的治学精神,通过这些文字娓娓道来,让我对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有了更深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我来到了一处前言展区。这里讲述了朱子在南宋时期的身份与贡献,他作为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深入钻研儒家经典,为儒家道统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展板上还介绍了程颐、张载和周敦颐的生平与思想,他们的画像与简介让我仿佛穿越时空,与这些先贤面对面交流。不远处,一口悬挂的铜钟吸引了我的注意,钟上刻着“世界和平”四个大字,钟架为红色木质结构,钟上系着红色的绳子和装饰物,仿佛在诉说着朱子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走过一条仿古的回廊,我来到了一处别致的庭院。四尊铜制人物雕塑坐在石凳上,仿佛正在进行一场关于理学的讨论。他们的神态各异,却都流露出一种沉思与专注。背景中的古树与建筑营造出一种古代文人雅士的氛围,让人不禁想象他们当年在此论道的场景。庭院中央,一块古色古香的牌匾悬挂于前,上面刻着《朱子家训》,两侧对联庄重典雅,牌匾下方还有精美的石雕装饰,整体设计古朴而典雅。</p> <p class="ql-block">在一处展板前,我被一段关于杨时的故事所吸引。展板上详细介绍了他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与程颐之间的师生关系。那段“程门立雪”的典故,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展板背景为紫色,图文并茂,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尊师重道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条由雕刻精美的柱子支撑的走廊,阳光透过屋顶洒下斑驳的光影,走廊两侧的浮雕装饰让我驻足欣赏。继续前行,一个大型的青花瓷缸静静地立于石制平台上,缸体上的花纹精美绝伦,周围环绕着石制栏杆。远处的黄色土坡与几面旗帜为这片宁静增添了几分生动。再往前,一座红色屋顶的建筑静静伫立,建筑前的石墙与石阶显得庄重而肃穆,几面旗帜在风中飘扬,仿佛在向我诉说着朱子故里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走进一座宏伟的室内展厅,中央一尊金色的雕像熠熠生辉,雕像前的红色布幔与两侧的金色装饰相映成辉,背景墙上悬挂着一幅幅书法作品,整个空间弥漫着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氛围。我站在展厅中央,仿佛能感受到朱子思想的光芒穿越时空,照耀着每一个角落。</p> <p class="ql-block">走出展厅,一座传统的中式建筑映入眼帘。建筑前的两段台阶两侧插着几面旗帜,红色的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曳,背景是青山绿水,天空晴朗,整个环境显得宁静而庄重。建筑正面的牌匾上写着“濂洛关闽”,下方详细介绍了理学的四大分支——濂学、洛学、关学与闽学,以及它们的代表人物与学术特点。不远处,一张介绍闽学四贤的图片吸引了我的注意,图片中杨时、罗从彦、李侗和朱熹的肖像依次排列,配以他们的生平与学术贡献,让我对闽学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我来到了一座传统的中国建筑群。这里天空晴朗,蓝天白云下,红色的灯笼点缀其间,地面铺着红色地毯,周围散布着几座小型建筑,背景是青山绿水,整体氛围庄重而祥和。我在这里驻足片刻,感受着这片土地上流淌的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站,我来到了一座红色的大型建筑前。宽阔的台阶两侧是白色的栏杆,背景是茂密的绿色植被,整座建筑显得庄严而宏伟。我拾级而上,心中满是对朱子思想的敬仰。朱子故里,不仅是一片土地,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在这里,我仿佛看见了理学的光芒,照耀着每一个追寻真理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