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中明珠一—尤溪县博物馆

竖直曲折

<p class="ql-block">走进尤溪县博物馆,仿佛一脚踏入了时光的长廊。这座位于福建省中部的千年古县,素有“闽中明珠”“海滨邹鲁”的美誉。博物馆的总前言用简洁而庄重的文字,向我讲述了尤溪的悠久历史——自唐开元二十九年建县以来,尤溪已走过千年风雨,如今更是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站在展厅中央,我感受到一种沉静而厚重的文化气息,3463平方公里的土地,孕育了无数文明遗迹,而这座博物馆,正是尤溪千年文脉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穿过前厅,我来到了一个开阔的庭院。阳光洒落,几根白色的柱子在光影中显得格外挺拔。庭院两侧绿树成荫,远处是连绵的山丘,蓝天白云下,整个空间显得宁静而开阔。这里不像传统博物馆那样封闭,反而像是一个让人可以放松身心的园林角落。我站在庭院中央,仿佛听见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也听见了历史在耳边低语。</p> <p class="ql-block">继续深入,我被一块展台上的海生贝类化石吸引。它静静地躺在白色展台上,表面布满纹理和孔洞,仿佛诉说着亿万年前的海洋故事。旁边的标牌写着“海生贝类化石”,简洁的文字却让我浮想联翩。尤溪虽地处内陆,但这片土地也曾是海洋的一部分。历史与自然的交错,在这一刻显得格外真实。</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两件陶器静静地陈列在地面上。一大一小,造型古朴,背景中隐约可见人们的脚步和鞋子,地面上的线条划分出空间的秩序。它们仿佛是时间的见证者,承载着古代生活的痕迹。我蹲下身,仔细观察它们的纹路,仿佛能触摸到那个时代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在一面展柜前,我停下脚步。一组古代铜镜陈列其中,每件旁边都贴有标签,标明其名称与年代。从仿西汉素铜镜到双凤纹菊花形铜镜,再到仿汉照明铜镜,它们形态各异,有的已经氧化发黑,有的仍保留着些许光泽。这些镜子曾映照过多少人的容颜?又见证过多少历史的变迁?我不禁陷入沉思。</p> <p class="ql-block">另一侧的展示柜中,陈列着各种古代陶器,罐、瓶、壶整齐排列,背景是浅色的墙壁,光线透过玻璃,柔和地洒在每一件展品上。展示柜前还有几块刻有古文字的石碑,仿佛在低声讲述着尤溪的古老故事。我仿佛看见了古人制陶的场景,听见了陶轮转动的声音,感受到泥土在指尖流转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陶瓷”展区,是让我印象最深的地方之一。展柜中陈列着不同形状和大小的陶器,每一件都配有详细的说明。背景墙上写着“陶瓷”二字,旁边还有关于尤溪陶瓷工艺的详细介绍。我一边阅读,一边想象着这些陶器曾经的用途,它们或许曾盛满食物,或许曾装满清水,又或许只是作为装饰品,静静陪伴在某个人的生活中。</p> <p class="ql-block">在另一处展区,一组古代陶器被整齐地摆放在多层架子上。罐、壶、瓶种类繁多,颜色从深褐到浅褐不一,表面的釉色和纹理自然古朴。背景墙上有一块白板,写着关于这些陶器的用途与工艺的说明。我站在展架前,仿佛穿越了时空,看见了古人如何用双手创造出这些器物,如何用它们装点生活。</p> <p class="ql-block">转角处,我看到一组传统的竹编和木制容器。方形竹篮、圆形木盒、提手竹篮……它们大小不一,材质自然,展现出传统手工艺的精湛技艺。我轻轻触摸展柜玻璃,仿佛能感受到那些编织的纹理和木头的温度。这些容器或许曾装满粮食,或许曾盛放衣物,又或许只是作为日常生活的点缀,却承载着最真实的生活记忆。</p> <p class="ql-block">在“古代生活用品”展区,我看到了一组陶器、木器和金属器皿。鼎、炉、木箱、铜镜、铜铃……它们排列整齐,仿佛在诉说着古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饮食到储物,从装饰到日常使用,这些器物让我对古人的生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背景墙上的装饰板也为整个展区增添了几分美感,仿佛置身于一个古代生活的缩影之中。</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来到了一组历史人物照片前。照片上方标注着名字:寻淮洲、乐少华、郭天民……他们都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尤溪活动的红军将领和苏维埃领导人。深色背景下的照片显得格外庄重,旁边的介绍文字讲述了他们的事迹。我站在照片前,心中升起一股敬意。这些曾在这片土地上奋斗过的人,用他们的热血与信仰,为尤溪的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走出博物馆,我回头望了一眼这座承载千年文化的建筑。尤溪,这座“闽中明珠”,不仅有秀丽的山水,更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而这座博物馆,正是打开这段历史的钥匙。我带着满心的敬意与感动,踏上了归途,心中却仍回荡着那些陶器的低语、铜镜的凝视、还有那段段鲜活的历史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