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在小五台山麓

溪之源

<p class="ql-block">  早就知道姚兴河老师的事迹,并在四年前相互加了微信。到姚老师建立的小五台山麓书院和红色文化传承基地看一看,与姚老师见一面,面对面聆听老师的教诲,是我几年来梦寐以求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虽然近几年忙于《山西梆子在涿鹿》和其他几本书的出版,但这并不影响与老师见面,只是我有时间了,老师又有事了,几次相约又失之交臂。今年4月份,姚老师从山西回来时我们就有了约定,一定在今年,在小五台山下见一面。两个多月前,我就和祁要武老师商量好,一起去看望姚老师。</p> <p class="ql-block">  又是一个多月,不是我有事,就是祁老师没时间,等我俩有了时间了,姚老师的老首长和战友来到涿鹿聚会好几天。我们都有时间了,天公不作美,每天下雨。</p><p class="ql-block"> 或许真的是缘分吧!前天下午我给祁老师发微信,看周五能不能去看姚老师。那天中午祁老师有聚会,一直没有答复。晚上八点多,祁老师说李顺玉老主任要去看望姚老师,商定好22日上午九点准时出发,邀我一起同去。</p> <p class="ql-block">  今年,我准备写一写涿鹿县几个大宅院,正写到三道沟清代进士李敬修九连环宅院。虽然以前到三道沟村多次,但真正要把一座大院用文字记录下来时,便觉得以前掌握的资料太肤浅了,就想再一次走进李家大院。这不,去拜见姚老师必须路过三道沟村,于是和祁老师电话联系,他乘坐李主任的车,我开车和妹夫提前一个小时先走。</p><p class="ql-block"> 到了三道沟村李家大院门口,问了几个老年人,都说不清楚。正当我拍完照片准备走的时候,大街上走来一位老兄。我急忙上前作揖问道:“老兄可知李宅之事?”哈哈,你算找对人了,我就是李家人,名叫李宇平。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在李老师的带领下,一个院一个院地走,果真是九院连环啊!</p> <p class="ql-block">  怕耽搁了与姚老师的见面,又怕祁老师、李主任久等,又想知道李宅更多的故事。我冒昧地问李老师,您认识祁要武和姚兴河两位老师吗?听我说罢,李老师笑着说岂止认识,祁老师是我老乡,姚老师的书院活动每次我都参加。于是我们一同前往小五台山麓书院所在地下虎盆村。</p><p class="ql-block"> 远远望见几辆车在前面走,我估计李主任、祁老师就在前面的车上。</p><p class="ql-block"> 前后不差半分钟,我和前面几辆车上的人同时下车,果然是李主任和祁老师,还有教育局退休老师侯兴国。</p> <p class="ql-block">  姚老师和大堡镇的领导早就站在门口迎接。原来,听说李主任要来,姚老师就向大堡镇的领导打了招呼,镇领导郝书记早早赶来等待李主任。</p> <p class="ql-block">  李主任向姚老师赠送他的书画集《丹青逸韵》和李主任的其他书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  侯兴国老师向姚老师赠送书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  当然我也不能落后,斗胆向姚老师献上自己的拙作。</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我们在姚老师夫妇的带领下,参观了书院的各个展馆,和大家一起回忆战争年代的峥嵘岁月,感恩现在的美好生活。</p> <p class="ql-block">  时间过得真快,刚说见面,又要分手。</p><p class="ql-block"> 这时我想,姚老师,一个出生在小五台山下的普通农民,一个曾在大堡学校教书的老师,参军后当兵、提干、转业到山西省侯马市,曾担任部队正团级干部,市人大干部,市文联主席,作家协会主席,在侯马市工作了生活了40多年,就这样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却又放弃优越的城市生活,回到自己出生偏僻的山村办“书院”,花了那么多的钱,受了那么多的累,自己和大泥、砌灶台、清杂草,抹房顶,一个本该享受清闲的退休国家干部,成了比农民还要地道的农民。</p> <p class="ql-block">  此时此刻,一定会有许许多多的人想不通,这究竟图了个啥?我看看83岁的老主任李顺玉,又看了看身边年逾古稀的祁老师,他们退而不休,不仅情系书画,而且依然笔耕不辍,为留住涿鹿历史的根脉,为关心下一代默默无闻地奉献着。此时,我突然似乎明白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