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史册 光耀千秋

游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英雄史册 光耀千秋</span></p><p class="ql-block"> 一一九十一团纪念册赏析</p><p class="ql-block"> 在编委会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英雄九十一团纪念册》再版终于在建军98周年前夕脱稿付印。潘正学政委召集贵阳80余名战友,隆重举行“庆八一,迎画册”纪念活动。 </p><p class="ql-block"> 翻阅画册,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页页精美的画面,精彩纷呈,迎面而来,让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一,十年磨一剑</span></p><p class="ql-block"> 2015年,800余名战友欢聚贵阳,盛况空前,留下《光輝岁月》。</p><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潘正学政委和蓝显忠、王美权将军等商定,再编升级版。</p><p class="ql-block"> 潘正学政委牵头,成立编委会,分别在云、贵、川、渝、鲁、大理等地建立联络人,收集整理资料。请老政委杨德福中将题写《英雄的九十一团》,2022年9月成册,印制1500册,未能滿足战友需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老团长、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上将得知画册再版,明确提出“铭记历史,不忘英烈,办好画册”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数据统计,再版的纪念册,收录从团队成长起来的将军33人,在部队退休的师职干部50人,转业地方成为厅局领导的30人,县团级领导203人,基层官兵1520人,较第一版增加了600余人,加上军地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共有2000余人进入画册。体现了潘政委提出的“以人为本,官兵一致”的理念和“一个不能少”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编辑薛志沛被英雄团队和潘正学政委的行为所感动,写下《潘公赋》,其中一段描述了画册产生过程:</p> <p class="ql-block">  “二零一五年,团队政委潘公牵头,八百老兵齐聚贵阳。彼时盛会,仿若星河璀璨,情谊之花,绚烂绽放。二零二二年,潘公又倾心力,编纂老部队画册,留存珍贵记忆,镌刻铁血荣光。画册发往各地,争相传阅,纷纷索要,听闻诸多战友,未能得到,心急如焚,毅然再版,添加章节,丰富内容,加印再发,此等情义,重若泰山,感天动地。”</p><p class="ql-block"> 画册历经十年,可谓十年磨一剑。王美权将军称之为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实至名归,当之无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二,编辑组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 画册编辑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感人故事。</p><p class="ql-block"> 1,听潘政委讲,2015年800战友贵阳聚会,冒着巨大风险。战友温杰和朱玉峰时任省、市政法委主要领导,顶住巨大压力,派出众多公安国安人员,暗中监护,确保聚会安全圆滿。现在谈起当年的事都有些后怕,万一出点事,大家都难以交待。</p><p class="ql-block"> 2,2022年8月,正值画册编辑进入攻关阶段。天有不测风云,时逢贵阳疫情爆发,游德远和薛志沛两位住在云岩区省人大培训中心,该区为重灾区,全域封控,两位困守中心77天。幸得宾馆服务人员热情周到,生活得以保障。</p> <p class="ql-block">  3,2022年画册编辑期间,正值党</p><p class="ql-block">的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网络监管极其严格。担任联络工作的罗会贤战友,一天之中拨打了上百个电话,寻问的都是相同的内容:“你当兵在哪个连,担任什么职务,参过战、立过功没有……”,引发国安部门重点监控,经熟人出面解释,手机才得以正常使用。</p><p class="ql-block"> 4,说说温杰战友。2022年纪念册清样出来后,温杰院长用了近十天时间,带着几位战友在他家里审核校正,对每一张照片,每一段文字进行认真推敲。特别是今年的再版,他腿脚严重扭伤,仍坚持忍着疼痛,拄着拐扙赶来参加编辑讨论。温院长长期从事政法工作,既是领导,又是法律专家,重事实,重证据,一丝不苟,认真严谨,职业习惯,做事就像办案一样,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受到大家的赞扬和敬重。</p> <p class="ql-block">  5,画册编辑,收集资料,困难重重。好在网络时代,方便联络。田清波战友在微信上建群,各地战友涌跃参加,三天之内,入群者达到500人极限。不少战友,通过平台,恢复联系,激动万分。</p><p class="ql-block"> 田清波战友在收集资料中总结了不少经验,他告诉我,要联系上一个人,不会超过拨打6个人的电话。那天,他现场作了演示。为编写“接过亲人的钢枪”,需要找到陶绍文的妹妹。第一个电话打给医院的战友,战友介绍与金平烈士陵园联系,陵园工作人员告诉了陶绍文家里电话,通过陶绍文家里的人,便接通了陶绍文妹妹的电话,果然没超过6个人。我进而推之,为了联系上千名战友,收集相关资料,田清波不知打了多少个电话。目前,他那里成为名符其实的团队官兵资料档案室。</p><p class="ql-block"> 编委会同志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始终围绕一个目标:编好画册,争创一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三,浓缩的团史</span></p><p class="ql-block"> 画册共分十个篇章,老政委张定全称之为浓缩的团史。</p><p class="ql-block"> 前五章说史,主要包括团队的光辉史,作战史,英雄史,将军史,群英史,支撑起英雄团队这面光辉旗帜。</p><p class="ql-block"> 后五章言情,主要表达军旅情,军地情,官兵情,战友情,边关情,特别是对两次作战牺牲烈士的缅怀之情。</p><p class="ql-block"> 最初设计八个篇章,后来随着内容的需要逐步完善。温杰、田清波增加了“五湖四海”这个篇章,突出了官兵一致,亲如兄弟这一主题。把上千官兵纳入建制,按照营连和机关各部门排列,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归宿,便于查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再版把“缅怀英烈”单立一个章节,突出对牺牲烈士的追思和怀念。特别反映了张定全政委和韩应学团长2025年3月,组织团队1984 年参加八里河东山作战的团党委班子成员,部分营、连干部,烈士亲属及功臣代表,重返战场,祭奠英烈,原址立碑等内容,使纪念册更全面、更厚重,更完美。</p><p class="ql-block"> 纪念册收录了陈开礼、王美权将军,著名画家陈士富将军、贵阳市政协主席陈石、省委副秘书长王开文和书法家李德光及团队战友的书画作品,篇幅虽然不多,为画册增光添彩。</p><p class="ql-block"> 十个篇章,可称十全十美。</p> <p class="ql-block">  翻阅画册,我们既能看到团队走过的光辉历程,又能看到我们个人的成长经历;既能看到我们青春韶华,英姿勃发的军人风采,又能看到如今早生华发,两鬓斑白的壮士暮年;既能看到我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欲血奋战,经历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又到看到我们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苦练走、打、吃、住、藏过硬本领;既能看久别重逢的战友紧紧拥抱流下激动的热泪,又能看到烈士墓前祭拜英烈洒下悲伤的泪水。</p> <p class="ql-block">  翻阅画册,既能看夫妇重返边关战场,感受军人的牺牲勇敢,又能感受父母亲人担惊受怕,妻子为家庭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共同唱响《十五的月亮》和《血染的风采》。既能看到关怀教育我们的众多团队老首长,又能看到直接关心帮助我们成长的老营长、老股长、老连长、老排长、老班长,以及众多朝夕相处,亲如兄弟的老战友,还能看到父子将军,兄弟将军,搭档将军等精彩画面。英雄团队,英雄辈出,藏龙卧虎,充滿传奇……</p><p class="ql-block"> 这一切,成为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珍藏和记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四,照片里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 提到画册,不能不说照片,它是画册的前提和基础。纪念册收录了上万张照片,主要来自以下方面:一是贵阳几次战友活动的照片;二是各地战友聚会的照片;三是今年团队组织重返边关、缅怀英烈的照片。大部份由田清波、罗安富、蒋庆书和薛志沛等战友拍摄,其中不少照片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和审美价值,成为画册的看点亮点。画册插入了部分诗词感言,绝大多数都是团队战友自创作品,真情实感,值得一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四是通过战友群网络平台,收集到很多老照片,反应团队历史,作战训练和军营生活的真实情况,非常难得,非常珍贵。每一张图片都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段美好的记忆,能引发丰富的联想。</p><p class="ql-block"> 画册安排了几张老团队机关驻地的老照片,营房早已不在,唯一保存的是,团部机关办公小楼,现成为炼洞镇民兵培训基地。小院里的那棵榕树,是人们回访老团队唯一打卡之地。团部通向球场的小桥还依稀可见,这里是全团集会,看电影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站在球场,诸多往事,涌上心头。周边的那些桉树,在微风吹拂下沙沙作响,仿佛在给我们讲述当年这里发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记得1982年我任宣传股长时,有一天晚上放电影,放映前先拉歌,歌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那天团长特别高兴,登上台大声问到:“哪个营唱得好?”“一营的!”连问三声,都是一营声音最响亮。团长瞬间转喜为怒,大声训斥道:“骄傲自大,哪有自己说自己好的,这种风气要整顿。”</p><p class="ql-block"> 深夜一点过,一营带队领导敲响我的门说:“游股长,我们按团长指示,连夜召开大会进行整顿,认识了错误,请你给团长报告一下。”第二天早歺时,我向团长作了汇报,团长回了一句“改了就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说实话,对这事我有些纳闷,始终没有弄明白,以后首长问到类似的问题应该怎样回答,是回答好呢还是不好?是说别人好呢还是说自己好?</p><p class="ql-block"> 但有一条必须牢记,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下面发生的故事与此紧密关联。</p><p class="ql-block"> 团里看电影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各营位置轮流转。那天应该轮着二营坐中间,谁知团执班干部临时有变,将二营安排在边上,营领导一气之下带着部队离开。这事非同小可,带队领导受到严肃处理,付出沉痛代价。</p> <p class="ql-block">  团队几经搬迁,军改之后撤师建旅,昔日的輝煌早已不复存在,唯一抹不去的是永久的记忆和怀念。</p><p class="ql-block"> 据基地的人讲,每年都有不少老兵到这里寻访,在小楼下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相逢止于唇齿,回首已成往事。正所谓,“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p> <p class="ql-block">五,军博收藏,享誉全军</p><p class="ql-block"> 这本纪念册,能够得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收藏,要特别感谢陈士富和蓝显忠将军。</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有必要把陈士富将军的情况给大家作一个简要介绍。陈士富将军是贵州安顺人,1973年高中毕业,年底入伍,从士兵直接提干,先后在二炮机关、总部机关工作。陈士富是享誉全国全军著名的画家和战略理论专家,是名符其实的文化将军。</p> <p class="ql-block">  陈士富将军的画作多次参加全军全国和国际美展,多部作品获得国内国际大奖,很多作品被国家和民间视为精品收藏。他撰写的《中国国家安全若干问题透析》、《战争纵论》、《大国政治抉择》、《大危局——全球重大问题解读》等专著,为维护国家安全建言献策,得到高层认可。</p><p class="ql-block"> 2009年,陈士富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馆长,为军事博物馆的全面规划和建设发展作出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2022年团队纪念册印制后,陈士富将军正好在贵州避暑,潘政委在一次聚会上将纪念册赠送给他,陈将军给予高度评价。</p><p class="ql-block"> 在北京,蓝显忠将军又进一步向陈士富将军介绍了英雄团队的光辉历史和画册再版情况,陈士富和蓝显忠将军向军事博物馆推荐了这部画册。博物馆领导在全面深入了解情况后,告知编委会,作出正式收藏的决定。</p> <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1日,贵阳战友举行庆祝建军98周年纪念活动,专门邀请陈士富将军参加。陈将军充分肯定了画册的意义,赞扬这是一部很好的国防教育教材,不仅功在当代,更体现在子孙后代和千秋万代,在全军具有示范作用。称赞这是一部高质量,具有历史价值,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的纪念册。</p><p class="ql-block"> 团队纪念册能够通过陈士富将军的推荐,得到军事博物馆收藏,史无前例。既是对画册的高度认可,更是对英雄团队的高度肯定。</p><p class="ql-block"> 英雄的九十一团,你从太行山走来,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清匪反霸、平息叛乱,边境作战,纵横数万里,作战数百次。今天,你走进了人民军队的輝煌圣殿。我们为你骄傲,为你自豪!</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六,感恩老团队</span></p><p class="ql-block"> 编辑纪念册,潘政委讲过这样一句话:“没有钱不行,没有感情更不行。”看着他对画册和战友活动全身心投入和无私奉献,我曾问他:“为什么对老部队有哪么深的感情?”</p><p class="ql-block"> 在与众多老首长和战友们的接触交谈中,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p><p class="ql-block"> 2011年为编辑原11军軍史文献片《滇西劲旅》,我们架好摄像机,请老团长、原11军末任军长、总后勤部廖锡龙上将作现场采访,他坚持不肯,并说道:“你们不知道,11军是在我手上撤销的。”可以看出,老首长对老部队的感情之深。</p> <p class="ql-block">  潘正学16岁入伍就在91团,从士兵成长为团政委,转业地方成为正厅领导。他在画册《后记》中写道:“我们根在哪里?在团队,在火热的军营。我们的人生从这里起步,我们的历史从这里写起,我们的青春在这里绽放,生命在这里加钢淬火,锤炼成钢。”</p><p class="ql-block"> 早在1985年,潘正学政委就在全团干部大会上提出了:“巩固防线靠学习,不踩红线靠法律,不越底线靠毅力”的要求。现在看,潘政委讲的“三条线”,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p> <p class="ql-block">  1979年在战场上直接从排长升任连长,副营职转业,成长为贵州省高院常务副院长,省政法委副书记,省人大法制委员主任的温杰,用自已在部队成长和作战的经历,给省人大机关讲了一堂党课,引发强烈反响,被多家报刋媒体转载。有一段话讲得特别好:“在解放军这所大学校的熏陶下,最大的收获是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个人的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在与时代共步伐,与人民共命运中,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升华了人生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红四连指导员,华创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陶永泽,热心社会公益,关心资助画册编辑和战友活动。他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大学毕业来到团队,是老部队老首长们教会了我做人做事,无论从政经商,绝不会给老团队丢脸。”</p><p class="ql-block"> 在贵阳,我熟悉的还有省高检常务副检察长何冀,当兵参战负伤,从一名战士成长为正厅领导。无论工作再忙,每隔两年都要到边关看望祭奠牺牲的战友。</p><p class="ql-block"> 我想,正如温院长所说,是部队这所大学校,让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使他们在政治生态严重污染的环境下,能够不忘初心,坚守底线。</p> <p class="ql-block">  昆明西山区武装部政委钟兴良,在团里任过宣传股长,在一次聚会上说:“是九十一团这片沃土热土净土培养了我。”对此我身同感受。正是有了老团队这片沃土热土净土,才为军地培养和输送了大批高级将领和优秀人才。</p><p class="ql-block"> 这本纪念册,得到众多军地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凝聚了编委会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滿载着广大官兵对老团队的深情厚意,是对老部队老首长的感恩回报,是献给老团队老战友的一份厚礼。</p><p class="ql-block"> 老团队,无论你存在与否,永远是我们心灵的归依和精神的家园!</p><p class="ql-block"> 英雄史册,光耀千秋。</p><p class="ql-block"> 红色家谱,世代传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文/游德远</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于昆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