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正阳寺、金莲禅寺、永华禅寺、清福寺、清修寺、南海寺、永义讲堂。 正阳寺,位于柴桥陈胜桥西,正阳禅寺始建于明朝末年(1644),最初名为金鸡居,原址在叶家岙山麓。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年),惠珍元禅师迁至现址,并将其更名为正阳庵。<br> 1997年5月,经北仑区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对外开放,住持释乘持,并决定将庵改为寺。2002年,正阳寺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相继建成了牌楼、莲花大道、水上天王殿、餐厅、蜜莲桥、莲心桥、大雄宝殿、万工池、迎宾楼等设施。2004年,又修建了放生池、西方桥、城楼式山门、钟楼、鼓楼、万佛殿、居士念佛堂、九华万尊地藏殿等。2013年,新建了山门、三圣殿、往生堂、厢房等。 金莲禅寺,位于大碶和鸽村。始建于明末清初(1644)的寺院,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建。原寺早已经损毁。<br> 现在的建筑是近些年来重建的。成立于1993年12月1日,法定代表人为 释演觉 。 永华禅寺,位于柴桥四合村朱家漕。始建于清代初(1644-1661),最初名为小横山庵。传说中,南海普陀观世音菩萨曾在此地停留,为众生带来救渡。随着时间的推移,四乡八邻的人们纷纷前来祈福,香火逐渐旺盛。于是,有僧人在此建寺弘法,取名“湧華禅院”,并与普陀朱家尖遥相呼应。村庄也因此更名为“朱家漕”,并留下了“虎跪山”、“麟角湾”、“火炬山”等神秘的名字。到了清朝中期,寺庙更名为“涌華禅寺”。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抗战时期寺庙遭到了破坏,僧人四散。<br> 1955年,僧式智驻锡于此。1997年5月,经北仑区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对外开放,住持僧演智。2017年,寺庙进行了重建,现有天王殿、圆通宝殿、地藏殿、三圣殿、念佛堂、斋堂、内坛、僧寮、客房等建筑。现在住持悦印来自普陀山。 清福寺,位于新碶星阳社区,清康熙初年(1662—1722),周之美善士捐田捐资创建集福庵(又名聚福庵),住僧守护千丈塘,保卫塘内万亩屯田。咸丰(1851--1861)初年,住僧汝兴“广所据之廊庑而巍然壮观”,且置寺田30亩。咸丰五年(1855),镇海知县李寿榛撰文立《集福庵记之碑》现存北仑开发区博物管内,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尚存大殿3间、厢房5间。<br> 1996年8月,聘请当代高僧清定上师为北仑开发区佛教协会会长筹备委员会主任,聘请清定上师弟子宏智罗桑达吉为佛教协会副会长,筹备委员会副主任主持,寺名匾额由清定上师更名为清福寺,请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手书,亲自批示中国佛教协会存档,并提写匾额,开办藏传佛教格鲁派金刚道场。经住持宏智罗桑达吉,重新规划,数年大力兴寺。今清福寺已修建了天王殿、大雄宝殿、如来宝殿、文殊殿、玉佛楼、五大金刚殿,寺僧住房28间,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占地面积1.25亩、总资入资金500多万元。 清修寺,位于梅山里岙乌龟山,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源于天童寺派遣僧人接管并將之改建为庵堂(饭佛)。<br> 1995年对外开放,住持释上通法师。2002年改庵为寺。2013年,在各級党委政府關心支持下,清修寺改擴建方案得以實施。改擴建中的清修寺分为前寺后院,新舊相序。“寺”,詮釋佛教莊嚴道場,有傳承300多年全国獨一無二的飯佛文化;“院”,詮釋東方多元文化。<br> 2023年度被宁波市佛教协会评为“宁波市生态寺院标兵场所”。 南海寺,位于宁波市北仑区梅山岛梅港村的牛头山下,旧称“观音堂”。观音堂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1821~1850),民谣云:“普渡到梅山,脚踏牛头山,眼望佛渡山,回宿普陀山。”<br> 观音堂在历史的岁月中饱经沧桑,屡经拆迁,终于在1980年以后,在广大信众的大力扶持下,几度荒废的观音堂又重新获得新生,南海观世音菩萨是老百姓最常拜的菩萨之一,故观音堂更名为南海寺。2008年修建了一幢新的佛殿,名为圆通宝殿。2009年7月1日,北仑区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为合法的宗教活动场所,住持释明仁法师。 永义讲堂,位于小港曙光村(今戚家山街道)。始建于民国五年(1916),创建人为沈门唐氏忠福居士。初建有大殿一进加厢房后院,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唐氏有祖业田180亩,将140亩捐给永义堂 。唐氏为人心地宽厚,乐善好施,后人以永久节义称赞,故名永义堂。永义堂在抗日战争期间和解放前夕二度毁于战火。<div> 1986年徒孙续清比丘尼继承其慈善事业,并建造大雄宝殿及诸多房捨。2002年7月1日,对外开放,住持释妙明,妙明号召众信踊跃捐款。在香港护法孙周月琴;台湾大居士陈诚熙;小港护法催国民等众善信护持下;北仑区各级领导关怀下,将所有房舍一律重建,耗资近150万元,最终于2008年春,隆重举行了佛像开光圣典!</div> 下期:北仑禅寺(四) 文字资料参考:《镇海县志》、《北仑区志》、各《街道(镇)志》、《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