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烟火里的乐都非遗</p><p class="ql-block"> 立秋时节,秋雨就绵绵了。8月8日清晨,跟随作协二十人,一起沐浴着微冷的雨丝,从湟水河北岸的进喜公园乘车前往南北两岸的七里店村、峰堆乡李庄村、城台乡河东村、碾伯镇北门村和梦圆居芦盛青绣有限公司,领略乐都悠久历史积淀的非遗精髓,感受氤氲在生活烟火里鲜活的非遗风韵。</p><p class="ql-block"> 历史虽然远去,但文化的密码仍旧留存在凝重的古迹里,留存在灵动的纸墨中,也留存在袅娜的生活烟火里。</p><p class="ql-block"> 柳湾彩陶、三老赵宽碑、瞿昙寺作为乐都重要的文化名片,用灿烂的彩陶、精美的碑文、恢宏的建筑留存了乐都从远古到近代的文化风韵。这些定格为物质载体的文化遗产以其厚重坚实的文化符号构成了乐都灿烂辉煌的文化殿堂,赢得世人的赞誉和青睐。作为河湟地区地理与文化重镇的乐都,除了这些固定的文化遗产外,还有弥散在生活烟火里的文化遗产,流转千年,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节日习俗,丰满着乐都的文化风韵。</p><p class="ql-block"> 七里店九曲黄河灯、高庙的高跷亭子、北门的封神舞、洪水的火龙舞、南山射箭、北山赛马,还有流转在针头线脑上的民间刺绣,都在生活的烟火里流淌着乐都久远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这些流动的文化,往往在某些特定的日子里进入人们的视野,融入人们的生活,润泽人们的心灵,尤其是在节日的烟火里绽放出最璀璨最鲜活、最温暖的艺术花朵,更生动地唤醒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而在平常日子里,它们蛰伏在生活的角落,安静地做着新的时光烟火里重生的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带着秋日清新的雨丝,我们先去触摸休憩在七里店九曲黄河灯俗传习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元宵节(九曲黄河灯俗)。</span></p><p class="ql-block"> 七里店村在乐都区城镇化的浪潮中,已经淹没在高楼大厦中了。但在七里店三官庙的东侧还保留着一块曾经演绎了六百多年的七里店元宵节传统习俗——九曲黄河灯阵的舞台。那些在元宵节璀璨绽放的如莲花一样的黄河灯已经熄灭了,不见了踪迹,但在场地旁边的黄河灯俗传习所还可重温黄河灯阵的历史演变,重温黄河灯阵的璀璨光芒。</p><p class="ql-block"> 一边看着九曲黄河灯俗纪录片流光溢彩的画面,一边听着黄河灯阵传承人赵世荣热情洋溢的讲解,我进一步了解到,缘起于《封神演义》中姜子牙与赵公明、三霄娘娘之间神仙打架而排兵布阵的黄河灯阵,从1608年开始就以明亮而神秘的人间灯火照亮了湟水谷地渗进了乐都人民的节日烟火,于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乐都最为鲜亮的非遗名片之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三年两头的元宵节,背靠着南大山、面临着湟水河的七里店村、马家台村、水磨湾村和李家四个村的村民,,带着对流传百年九曲黄河灯阵的虔诚,扎起方形的灯笼,塑起白色的蜡烛,</span>插上彩色的花朵,排起迷宫样的灯,在正月十四三官庙的袅袅桑烟中,点365盏如星空一样璀璨的灯笼,照亮奔跑在4.5公里灯阵中东进西出的人们,快乐体验八卦九城的神秘和智慧。在湟水人家的节日烟火里,原本血雨腥风的八卦兵阵就巧妙地化为人间灯火里的快乐奔走,原本水火不容的神仙打架就轻松地化为灯火人间中的迷宫探险,原本神话传说里的黄河灯阵就温馨地化为灯火人间里的节日喜庆,表达着乐都人民化干戈为玉帛的美好理想,表达着湟水人家对太平幸福生活的热切向往。</p><p class="ql-block"> 我对七里店黄河灯阵并不陌生,曾在少年到中年的时光里多次奔走过元宵节里的七里店黄河灯阵,注目过如星辰一样放射着璀璨光芒的灯笼星河,踩踏过田地中高低不平的土坷垃,呼吸过洋溢着泥土香味的春天气息,记录过在迷阵中体验人生的迷茫与超脱。</p><p class="ql-block"> 那是真真切切的灯阵体验,是流淌进生活里的灯火温暖,是融入进心灵里的节日幸福,是定格在记忆深处鲜活的烟火人间。</p><p class="ql-block"> 虽然在历史的隧道里,在城市化的浪潮中,在时代的智能化中田地在慢慢缩减,传统在慢慢消失,文化在慢慢异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更是脆弱地藏起了身影。但在非遗传承人赵世荣等人的执着传承中,在乐都文化部门的不断加持里,黄河灯阵的历史和未来,黄河灯阵的璀璨和温暖,黄河灯阵的曾经和现实,都在元宵节三官庙的桑烟里约定俗成地点亮,成为乐都人不绝的文化记忆,成为湟水河温暖的春天故事。</p> <p class="ql-block"> 而用灯笼点亮乐都非遗文化春天的,还有南大山深处峰堆乡下半沟李庄村正月二十五的花谜灯会。似乎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李庄村的灯火我竟在锦峰刺绣展览室观赏精美刺绣的时候 ,才第一次观看了李庄村花谜灯会的纪录片,第一次了解到李庄村灯会的前身今世。李家庄村利用村庄的地理形势,在村庄东面的山坡上点亮81盏油包灯组成的方形满天星灯,7盏勺子型的七星灯,3盏三星灯,几盏全毛灯,2盏隔河相望的牵牛、织女星灯,加上庙宇里点亮的每家每户制作的面灯,就形成了一个璀璨的银河世界。在天上星辰与人间灯火的璀璨光芒中,李家庄村的群众开启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幸福生活。李家庄花谜灯会因其独特的灯火形式,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了传承和保护。</p><p class="ql-block"> 与节日相关的乐都非遗文化,除了七里店的黄河灯阵外,还有凤凰山下北门村的封神舞。我们下午驱车到凤凰山脚下三官庙的北门封神舞传习所,看到了陈列在传习所里的十六个用竹条捆扎成竹马的《封神演义》中各路神仙的坐骑,并聆听了封神舞传承人张生龙的生动讲解。用竹子扎成麒麟、狮子、马、牛等神话传说中的神兽骨架,然后骨架上蒙上描画着神兽图像的粗布,就组成了队容壮大的坐骑队伍。表演时,将分开的两节神兽的骨架拴在装扮成神仙的十二岁少年身体前后,形成神仙骑着坐骑叱咤风云的阵势,在激越的鼓点和欢快的旋律中生动地演绎神仙骑着神兽腾云驾雾、金戈铁马的舞蹈。</p> <p class="ql-block"> 据说,这些神兽是驮着神仙去破阵的,而黄河灯阵是防守的,它们在湟水河南北两岸形成了水火不相容的民俗角力。据封神舞传承人张生龙说,过去北门村的封神舞从不到湟水南岸的七里店村表演 以免引起守阵与破阵的矛盾。现在,传习所的十六个竹马静静地歇息在时间的角落里,等待来年春节激越舞蹈的欢快时光。当正月初八的锣鼓敲响时时,在北门村社火的锣鼓敲响时,它们又会在生龙活虎一样少年的矫健身姿中,舞出一片欢快而又神秘的节日烟火,流转着湟水谷地绵绵不绝的非遗文化风韵。</p><p class="ql-block"> 其实 ,北门村的封神舞在我的春节记忆里也是有鲜活的印象。在社火流行的年代,乐都中心广场上,北门村规模宏大的社火队伍里,造型奇特、色彩亮丽、舞姿欢快的封神舞格外耀眼,是乐都县独一无二的社火名片,总能吸引我的目光,想象封神演义的奇幻和神秘,想象仙界的神兽奔跑在人间的新奇与美好。</p><p class="ql-block"> 随着节日而氤氲在乐都人民生活烟火里的七里店黄河灯阵、北门村封神舞以及洪水村的火龙舞等非遗,以其经久不衰的传统文化魅力,以其独具乐都特色的地方文化风味,丰富了乐都人民的文化生活,温暖了湟水人家的精神世界。它们虽然沉寂在日常生活里,停歇在平常日子里,但在节日的舞台上,它们总以鲜活的样貌生动的姿态,神秘的传说,艳丽的色彩,美好的期待,点亮湟水谷地的夜空,装点湟水人家的生活,润泽乐都人民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看着绣娘们用灵巧的手把生活变成了艺术,把曾经熟悉的生活品变成了精致的工艺品,我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也用灵巧的手装点少年生活的时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商品经济还不发达,布鞋、鞋垫、枕头、荷包、衣服都需要母亲亲手制作的年代,针线活则是家庭妇女必须具备的一项生活技艺。在农闲时节,在灯光下,母亲一针一线地纳着鞋底,刺着鞋垫,绣着枕头,缝着衣服。不管怎么繁忙,在鞋底密密的针脚中总有一些精致的几何图形,在鞋垫厚实的线条上总能看到艳丽的花朵形象,在枕头精细的构图中满是美好的花草图案。虽然布料有些粗糙,色彩有点单调,但是它们却实实在在地游走在我的脚上,熨帖在我的脑畔,穿戴在我的身上,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温暖了艰难而又快乐的少年时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确实,曾经为生活而延续下来的针线活,在乡村家庭妇女的生活烟火中化成一缕缕绵绵的爱心和暖暖的希望,滋润了那段物质生活还不富裕、文化生活有点单调的时光。</span></p> <p class="ql-block"> 非遗不但温暖湟水人家的节日习俗,还能温暖乐都人民的日常生活。留存在湟水人家的指尖技艺刺绣,就是渗透进人们日常生活的乐都非遗。在峰堆乡的锦峰刺绣和梦圆居安置区芦花乡的芦盛刺绣,就像两朵盛放在湟水河畔的非遗花朵,洋溢着乐都刺绣文化的迷人芳香。锦峰刺绣的传承人周彦解说了刺绣的技艺、作品及传承情况。在生活的闲暇时光里,绣娘们用灵巧的手编制着幸福的生活、美好的追求。她们在人们日常生活用品上绣上花鸟虫鱼,绣上青山绿水,绣上天光云影,绣上亭台楼阁,绣上生活里的一切美好图像,让鞋垫葳生花,让荷包花团锦簇,让团扇浓淡相宜,让背包熠熠生辉,让画像立体生动。在锦峰和芦盛的展览馆里我欣喜地看到,一件件实用的生活用品笼上了艺术的神韵,一个个精巧的刺绣产品披上了文化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在芦盛刺绣馆,我看到两个老年绣娘正在一针一线地绣着一个承载金色麦穗的福袋。只见灵巧的手上拉下拽,银色的针左勾右连,彩色的线前紧后松。不一会儿,洁白的绸布上金色麦穗就风生水起,色彩分明,图画生动,极具精致而立体的艺术美感。</p> <p class="ql-block"> 湟水两岸的妇女们自觉地用勤劳而灵巧的手,为亲人们编制着日子的美好和生活的幸福。现在,生活用品日益用智能机器大规模复制时,那些曾经融入日常生活的布鞋、鞋垫、荷包、枕头、服装等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妇女的传统针线活逐渐消失在记忆里。但锦峰刺绣和芦盛刺绣却以新的方式继续传承着刺绣的非遗文化技艺,将乐都彩陶、凤凰山朝阳阁、南山积雪等地理文化符号绣成栩栩如生的艺术精品,将更多的沙发枕等生活用品打造成承载刺绣艺术的物质载体,推向青海,推向世界。</p><p class="ql-block"> 峰堆乡和芦花乡柔媚的针线活,在绣娘灵巧的手中妩媚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城台乡河东村马国财的牛角弓制作工艺,则将刚健的牛角弓制作激活了南山射箭的阳刚记忆。南山射箭是乐都久负盛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是矫健的藏族男儿展露刚健勇武性情的民间活动。在端午节的浪漫节日里,激烈活泼的射箭比赛活动为节日增添了一份别样的喜庆气息,深受南山人民群众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 有传统的射箭活动,就少不了弓箭的手工制作。因此,传统牛角弓的制作技艺为南山射箭提供了有力的物质支撑。南山传统牛角弓的制作技艺也因其独特的制作技艺,列为省级非遗文化遗产名录。虽说制作技艺不像刺绣一样的柔媚灵巧,但也有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功夫和技艺。传统牛角弓的制作也是一门融合经验与智慧的独门绝技。在挂满牛角弓的工坊里,传承人马国财自豪地拿着如弦月一样的牛角弓,讲述了从选材、弯弓、定型、粘胶到装饰等复杂的工艺,讲述了牛角弓柔性大、不变形、精准度高的独特优势,讲述了牛角弓远销海内外的经济价值。让人不由地想到冷兵器时代,弓箭曾经射落的战斗岁月。</p><p class="ql-block"> 虽然我的生活中未能参与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善射竞赛,但是面对挂在制作工坊里一张张美如弦月的牛角弓,我知道,那一张张弯弓就是南山民众对久远的冷兵器时代的深情回眸,一支支利箭就是南山善射民众对狩猎岁月的鲜活记忆。而传承人马国财对牛角弓技艺的执着追求,则是对乐都南山民众善射传统文化的深情守护。乐都非物质文化在平常日子里歇息着,但在每年的节日里又会重新开始,延续曾经的温暖记忆。延续中继承,开始中创新。不管时代怎么变化,烟火里的乐都非遗始终在时代的洪流中变革与发展着,在历史的天空里演进与辉耀着。</p><p class="ql-block"> 在一场淋漓的秋雨中,扣开了乐都非遗文化的门扉,让我在湟水河浩荡的河水和南北两岸纵横的山谷中,品味了乐都丰富而多彩的非遗文化风韵。我深切地感到,经历过历史风雨的乐都非遗依然有顽强的生命力,在温暖的生活烟火里,连绵不绝地润泽着肥沃的河湟大地,滋润着湟水人家的幸福生活,氤氲着乐都人民的文化世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乐都非遗抒怀</p><p class="ql-block">湟水激荡千年流,滋养乐都非遗色。</p><p class="ql-block">九曲灯阵舞黄河,一张角弓守绿野。</p><p class="ql-block">花谜灯会映天星,封神竹马咏秦歌。</p><p class="ql-block">最是指尖针线美,尽绣河湟人间乐。</p> <p class="ql-block"> 找寻乐都非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秋雨迷蒙的路上</p><p class="ql-block">扣开湟水河岸的非遗门扉</p><p class="ql-block">你们如遗落在时间隧道里的珍珠</p><p class="ql-block">一路辉光 一路锦绣</p><p class="ql-block">温暖了我曾经的文化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灯笼里闪亮的蜡烛光芒</p><p class="ql-block">布帛上灵动的针脚纹路</p><p class="ql-block">牛角中紧绷的弓弦弧线</p><p class="ql-block">还有被藏起来的许多生活烟火</p><p class="ql-block">都在我记忆的温床上唤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惊喜地触摸</p><p class="ql-block">竹马子在春节的社火里奔跑</p><p class="ql-block">黄河在元宵节的灯火里流转</p><p class="ql-block">弓箭在端午节的酒香里飞翔</p><p class="ql-block">针线活在绣娘的巧手间生花</p><p class="ql-block">你们就这样滋润了我的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平常的日子里</p><p class="ql-block">你们在记忆的角落里沉睡</p><p class="ql-block">但你们的沉睡不是逃避</p><p class="ql-block">而是为了梦醒后再次的璀璨绽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烟火里的非遗</p><p class="ql-block">你们把日常生活结晶成了浪漫的诗</p><p class="ql-block">而我在风雨中找寻诗歌里的生活</p><p class="ql-block">在生活的烟火里守护你们的诗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