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腾冲国殇墓园

吴华勇

<p class="ql-block">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我们来到云南腾冲国殇墓园,祭拜中国远征军先烈。</p><p class="ql-block"> 国殇园坐落在腾冲县城西南,始建于1945年,是为纪念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收复腾冲阵亡将士而建。腾冲也是抗战期间我国收复的第一个县城。园内松柏苍翠,草木含悲,庄严肃穆。沿着石板路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忠烈祠”。祠堂正中悬挂着“碧血千秋”匾额,两侧墙壁上镌刻着9618名阵亡将士的姓名,他们来自祖国四面八方,却长眠在这片土地。</p><p class="ql-block"> 忠烈祠后面山坡上,青松掩日,整齐的墓碑如军阵排列,每块墓碑都朝向祖国。其中最高大的一块墓碑属于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将军。有些墓碑上刻着烈士的姓名、军衔和籍贯,而更多则是无名烈士,他们为国捐躯却没留下姓名!为攻克腾冲,远征军将士浴血奋战42天,以伤亡万余人的代价,最终取得胜利。远征军丰碑永铸,忠魂长存!</p> <p class="ql-block">  这是首先看到的建筑物,四个立柱支撑着悬挂的钟,顶部有两只和平鸽,其下有“警钟”二字,8月15日这里举行了敲警钟祈和平之仪式。</p> <p class="ql-block">  远征军名录墙,我在此敬献一枝黄菊。</p> <p class="ql-block">  参观国殇园时突然大雨如注,是苍天垂泪?我们在屋檐下避雨,雨稍小,导游催促,我不甘心,冒雨冲上石阶,拍下此照。</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先生遗像两旁的对联。</p> <p class="ql-block">  远征军小战士,我们把从重庆带来的糖果敬呈于他。</p> <p class="ql-block">  《饿死不吃军粮》一位小脚妇女翻山越岭,历尽千辛万苦运送军粮,由于缺衣少食,饿死运粮途中,而袋中的军粮颗粒未少。</p> <p class="ql-block">  《雷打树下》抗日名将寸性奇的父亲寸大进,88岁高龄,眼见国土沦陷,日寇猖獗,恨自己年事已高,无力报国,遂坐在大罗绮坪观音寺被雷电击断的千年古杉下,含恨绝食而亡,死后双目不瞑,彰显民族气节。</p> <p class="ql-block">  很意外在这里见到盟军烈士纪念碑。向他们三躹躬!</p> <p class="ql-block">  腾冲国殇园分为两部分:烈士墓地和滇西抗战纪念馆。纪念馆名由国民党前主席连战先生题写。以下图片摄于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抗战公路。</p> <p class="ql-block">  从纪念馆出来巧遇段国杰将军的女儿一行三人。段国杰(1910一2005)中国远征军抗日将领,滇西反攻作战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军228团团长,率部强渡怒江,夺取战略高地大尖山,坚守27天掩护主力渡江,荣获国民政府二级云麾勋章,并晋升少将。1949年12月于四川郫县率部起义加入解放军(可能与刘文辉、潘文华同期起义),后定居武汉。</p><p class="ql-block"> 傅晓方,段国杰之次女,因生母分娩时难产去世,由红军傅培章夫妇抚养,随养父姓,形成“国共双军人家庭”的特殊历史样本。1979年曾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著有《站在历史的天空下》一书,晚年致力于抗战史研究和老兵关怀。</p> <p class="ql-block">段氏姐妹手执刚领的证书。</p> <p class="ql-block">  出于对抗战老兵及后人的敬重,我提出合影的请求,获允后拍下此照。</p> <p class="ql-block">  国殇园的一个角落,有这样一个倭塚,其中埋着3个日军军官,据说是反绑双手呈跪姿而埋的。</p> <p class="ql-block">  日军在侵占腾冲期间对腾冲人民犯下了滔天大罪,其残忍程度可谓惨无人道!改开以后有一家日企提出在腾冲投巨资办企业,条件是在腾冲建一座日军墓园并立碑,遭到当地政府断然拒绝。</p><p class="ql-block"> 由于下雨影响了我们的正常参观悼念,时间非常仓促,展览馆只草草看了一楼,二楼没去,就匆匆赶往集合地点,很是遗憾!</p><p class="ql-block"> 在前往国殇园的大巴车上,导游就一直在介绍远征军两次入缅作战和修筑滇缅公路的历史。他提到孙春龙,孙先生一直在从事寻找远征军老兵及遗骸,做了大量艰辛的付出。我几年来一直关注孙先生,他和樊建川先生一样是了不起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