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个闷热难眠的夜晚,我一口气读完了原因的《在生活的郊野》。读到最末,原因在后记中向读者发出了这样的提问:“这本名为《在生活的郊野》的散文集里的文字是否尚有几分葱茏碧翠?”原本我是不想也没有些能力给一本书去冠一顶帽子的。但是,读完这15万字的散文集后,我确实感受到了一种真切的爽凉,是原因把我引入了一个葱茏碧翠的郊野。</p><p class="ql-block"> 原因是一位经过许多磨难却不怨天尤人,依然用充满童真的眼光看世界的作家。他热爱生活,热爱被他称作第一故乡的云南和剑川。而且我还要说,原因还挚爱人,这不仅因为他石破天惊地说出“对什么样的女人我都不讨厌,除非她矫揉造作”,更重要的是,他笔下的人们,女人、男人、学生、农民、作家、商人,都在我面前展现了真实的血肉之躯。我不仅在花仙子身上感受到了摄人心魂的少女之美,在被处以死刑的达摩巴身上同样也体味到了一种沉默着的阳刚之美。</p><p class="ql-block"> 原因的前三本散文集中,流淌着的是江南水乡的婉约优美,抽提出的是一丝丝淡淡的忧伤,他固挚地展现他自己所偏爱(准确地说应该是刻意追求)的艺术风格。我断言,这是原籍江南的他血液里的江南情结发生的作用。这本《在生活的郊野》,则是气势磅礴的横断山脉谷地里的剑川那乳他的水、育他的山,让他用他的另一个舌头说出了他早想说出的话,溢出了他早想倾泻的情。这是一种江南水乡的精巧和滇西北高原的巍峨的奇妙结合,它让我们领略到了秀美里突起的磅礴,婉约中鸣奏的高昂,这样一种奇特韵味。</p><p class="ql-block"> 《怀念春天》就是一篇走出《情感小屋》(原因的一本散文集),不再咏叹柳绿桃红而直触“以人为本”主题的作品。作者在故乡一夜栖满田野的蚕豆花(不是爬上篱笆的刺蔷薇,而是关乎农民生计的蚕豆花)中,收到了春天来临时声势浩大邮寄出的消息和鲜明醒目加盖的邮戳。坡脚正插犁春耕的老哥,心灵手巧弹着三弦的石匠哥,一直在种树且能唱出悲怆苍凉之歌的驼背老人,在滇西北春天的绿毯上写下了人的主题。正因为作者在故乡的春天里不醉心于花开花落的情和伤感,他才能有幸吃到使他受益终生的疙里疙瘩的东西,让他能傲然于“某些整天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思虑过度的都市人”之前。因为有对于人的关注,原因才喜欢坐嘈杂且有时略带惊险的《夜行客车》,他也才爱上街《买菜》,才风雨无阻地去《散步》。在万籁俱寂的灯影下,他才用聪耳听懂了罗大佑的歌在表达生命的体验,告诉我们怎么用耳朵去倾听聂鲁达的散文。我特别为《我的学徒生涯》和《玉石江旧事》所降服,这倒不是为其中的人物命运所感动,因为时下离奇惊险的故事多的是。我们白族因为一部《五朵金花》而名扬四海,人们实实在在地记住了既泼辣又多情还十分能干的大理金花。但遗憾的是,《五朵金花》向世人给白族男子作了一个十分不准确的定位。白族男人不是略有些忧郁的阿鹏就是终日带着醉的爱管闲事的老汉。原因则在这两篇文章中写出了白族木匠师傅的宽阔胸怀和男子汉气慨,写了达摩巴大叔的豪爽劲、人情味和愚昧无知。是的,这是许多作家,包括白族作家也从来没有认真去接触的白族汉子。依我看,原因笔下的白族男子,才是真正的白族汉子。</p><p class="ql-block"> 赞颂完原因写活了白族男人后,我出了一身冷汗。没有做完作家梦的贵禄,被枪毙的达摩巴,难道写的就是我的某些侧面?人呵人,作家原因一旦用他敏锐的目光注视我们,用他聪慧的耳朵倾听我们,用他犀利的笔锋触及我们,我们的面庞就不再是精心粉饰过的润滑、白皙和俏丽,我们的灵魂就不可能再是自我颂扬般的纯洁了。也唯其如此,人也就还原成了活生生的人,那才是真实的人。</p><p class="ql-block"> 在酷热的夜里,《在生活的郊野》中,走出了许多活脱脱的人,他们在绿色的云南,在碧翠的滇西北自由自在地上演着他们的本色的人生悲喜大戏。这些翠绿中的演绎,让我真的体味到了人性的葱茏碧翠。</p><p class="ql-block"> 原载《滇池晨报》</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