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月24日,迎着朝阳开始了我们此行的第27站,沿着沙漠公路G307转S218穿越巴丹吉林沙漠,然后再去内蒙的阿贵庙和鸡鹿塞。 阿右旗的民居平房和山东还是有点不一样,跨度很大,窗户少且小,可能是为了防风沙吧。 迎着朝阳一路向东。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阿右旗北部,雅布赖山以西、北大山以北、弱水以东、拐子湖以南,是中国第三大沙漠,第二大流动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已探明的湖泊有144个,其中有淡水湖12个,俗称“沙漠千湖”。最大的湖泊诺尔图海子面积2205亩,水深28米。 多年来,阿拉善盟在“手拉手”区域沙漠边缘进行了一系列生态建设,沿沙漠东缘及东南缘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布设一条飞播带,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建成了长350公里、宽5—20公里的生物治沙带,阻止沙漠南侵东移。在沙漠边缘外围,因地制宜安排了草原围栏、造林种草等项目,阻挡沙漠向外侵蚀。将林草生态治理工程重点安排在巴丹吉林沙漠上风口周边,完成生态治理245万亩。阻止三大沙漠南侵东移、蔓延汇合,实现“合龙”目标。<br> 雅布赖山隔断了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只留下约50公里的大缺口,这里也是个大风口。 雅布赖山位于内蒙阿右旗中部,呈东北-西南走向,横贯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之间。山脉绵延110公里,宽20公里,海拔1600-1800米,最高峰海拔1938米 ,山体由红褐色风蚀岩石构成。 从黄沙漫漫到绿意葱茏,从人沙博弈到人沙和谐,阿拉善统筹运用生物治沙、光伏治沙、工程固沙等多种手段,堵住风口、筑牢屏障、系统治理,在全面“合龙”的同时,把三大沙漠化整为零、分割成块,用层层防护网、条条锁边带守护生态安全、黄河安澜和美好家园。 早些年,这里风沙肆虐,周边的草场与村落都深受风沙的侵害,农牧民的日子过得很苦,农牧业根本发展不起来。后来,通过飞播,人工种草、工程固沙、封沙育林等方式治理生态,环境逐渐变好了。 从空中俯瞰,绿色覆盖了不少沙丘。 在地图上看,就是红圈这里,这里常年刮西北风,巴丹吉林沙漠的流沙就会沿着这个缺口流向腾格里沙漠,如今这个缺口已经被适合沙漠的草覆盖了很多,相信再有几十年,这里说不定会变为大草原,了不起的工程啊。 这里就是那个长达50公里的大风口,如今随着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的持续推进,经过几十年的大力发展,这里已经是沙漠披上了绿装。 走在这条路上,简直颠覆了我的想象,23年我曾经沿着沙漠公路从武威穿越过腾格里沙漠到阿左旗,那条路两边基本上全是沙漠。可这条路完全看不到那种纯粹沙漠的景象,国家真是下了大力气治理沙丘,以造福百姓。 这条路上修建了很多这样的收费站,不过都处于废弃状态,连个人都没有。 巴彦若日公苏木(镇),这里左拐往西北去乌力吉苏木(镇),右拐就直接去了阿左旗。我们左拐。 这条路的左边就是巴丹吉林沙漠,感觉一直在围绕着沙漠的外围走。 前面就是乌力吉了。 京新高速乌力吉入口。 上高速了,这是第二次跑京新高速,上次是从东往西跑,去额济纳旗,这次是从西往东跑。<div>往前看,好像永远跑不到头似的......</div> 在纳林湖下高速,去阿贵庙和鸡鹿塞。 走一段小路,然后转S311省道。 不知道哪年的大塌方 快到了 阿贵庙入口 前面的山是阴山山脉的狼山 这是一条沟,下大雨时这里应该会发洪水。 沿着沟一直走,新修的水泥路,窄点,但是路面好。 弯弯曲曲的进入沟的深处,终于到了,这地方可是真僻静。 阿贵庙,位于内蒙巴彦淖尔市的蹬口县,位于阴山山脉的狼山中。在汉代古城鸡鹿塞西边的深沟内,是内蒙古地区红教的唯一寺庙。 这是阿贵庙所在沟的上游。 阿贵庙的建筑风格非常典型,完全是藏式建筑。无论是寺庙的布局还是装饰,都充满了浓厚的藏族文化特色。这座寺庙不仅是内蒙古地区红教的圣地,也是游客们探访内蒙古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景点。 在大殿周围的悬崖峭壁上有5个奇特的天然岩洞,洞内彩塑迷离,栩栩如生。从大殿往东攀登108个石阶,走300多米便是“莲花生洞”(即阿贵洞),洞内约200平米,供主神莲花生塑像,喇嘛们设坛、供奉,诵咒灌顶就在这里举行,香火也最旺。 阿贵庙尊莲花生为师祖,公元774年,印度僧莲花生便在此地开始了传教活动。据记载,该庙宇曾建有大雄宝殿及左右配殿、马头金刚殿等共981间,清朝理藩院曾赐名为“宗乘寺”,并赐用满、蒙、藏、汉四种文字写的寺名大匾一块。从此阿贵庙名声大震、僧众云集,鼎盛时期有僧众400多人。 可惜,阿贵庙的大部分殿宇在文革时期被烧毁,现在的大雄宝殿、金刚殿和白塔是后来恢复重建的。 阿贵庙不大,游览完继续出发,去不远处的鸡鹿塞。 这里看的比较清楚,站在这里往南看,是一马平川的河套平原,背后就是阴山山脉最西端的狼山。 远处就是鸡鹿塞。 跨过无水的河套,来到了鸡鹿塞。 鸡鹿塞,是中国汉代通塞北之隘口。位于今内蒙西部磴口县西北,狼山西南段哈隆格乃峡谷南口。为汉代西北部门户,扼控穿越阳山之交通咽喉。以石砌成,呈正方形。<div> 鸡鹿塞于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巍峨的阴山、辽阔的草原、富饶的平原都将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者。</div> 千年古塞,悠悠岁月。黄河流经阴山脚下,形成了水草丰茂的河套平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中原地区历代王朝与北方游牧政权争夺的地方,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这里发生了交替、碰撞、融合。 王昭君赐单于,昭君偕单于出塞,就是从鸡鹿塞经由哈隆格乃峡谷,前往漠北的。 近年来经考证:呼韩邪单于与王昭君回到漠北以后,因内部纷争,他们夫妻双双曾经避居鸡鹿塞石城达八年之久。在她居住期间,每天早晨都有雄鸡高唱,傍晚有阵阵鹿鸣,当地人认为这是吉祥的象征,所以取名为“鸡鹿塞”。 南墙偏西部有一开口,是城门所在,城门外有入口的小围墙是瓮型城门,城的四角有突出部分类似后来的“马面”。靠南墙东部内侧和西北角砌有蹬道,是我国最早的瓮城之一,易守难攻。 城内出土文物有汉代绳纹砖瓦、灰陶片、箭簇和一件青铜弩机。在古城周围十公里范围内有9座大体完好的烽火台,鸡鹿塞和烽燧共同组成了汉王朝西北边陲的军事要冲。 鸡鹿塞全用天然石块砌成,筑于距沟底高18米的山坡平台上,呈正方形,虽经2000多年风雨剥蚀,仍然整齐坚实。 在古代,整个阴山是汉朝北部边疆最大的防御阵线,一座座隐藏在阴山山谷中的要塞,便成了阻挡匈奴南下的屏障,鸡鹿塞就是阴山众多要塞中最西端的一座。 南唐中主李璟《摊破浣溪沙》其中的名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其中的“鸡塞”,即鸡鹿塞的简称。而实际情况是,鸡鹿塞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古城周围十公里范围内有9座大体完好的烽火台,鸡鹿塞和烽燧共同组成了汉王朝西北边陲的军事要冲。 从这个角度看,鸡鹿塞后面就是连绵不断的狼山,前面就是一览无遗的河套平原,在遥远南方的湖北就是王昭君的家乡。 哈隆格乃山谷可直通汉时匈奴占据的漠北地,山谷较平坦、宽畅,是东西几十公里内,南北的唯一通道,匈奴要率大部兵马入河套进中原,此路最为理想。 2000年前,强大的匈奴兵士横越阴山南下时,整个阴山的几十条山谷就成了吹向汉王朝不安信息的通道,也是匈奴将士横马立刀、鞭指中原的大通道,越过阴山,对他们意味着就能兵进河套平原,从而染指中原,所以,这一条条山谷对中原王朝来说,就是一个个生命线,守住了便意味着中原王朝多了一份安全。 鸡鹿塞渐渐淡出视线,但狼山依旧空旷而雄伟,河套平原依旧一望无垠而辽阔。鸡鹿塞虽然历经两千多年,仍屹立在山坡上 走下鸡鹿塞,令人感慨万千。如今,两千多年过去了,昔日的雄关名塞早已被废弃,被发现之前,是当地牧民放牧时的避风躲雨之所,但它在历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继续出发,这里看起来一点也不像大西北的戈壁滩,路两边绿树成荫,村庄也是生机盎然。所以有些事还是亲自来看一看的好,眼见为实嘛。<div>今晚原来计划住乌拉特后旗,看看天色还早,干脆就去包头。</div> 继续上高速。 左手边就是连绵不断的阴山。<div>阴山山脉位于中国内蒙的中部,由大青山(狭义的阴山)、乌拉山和狼山组成, 东西长约一千公里,南北宽50—100公里。主峰和最高峰为西端狼山的呼和巴什格,海拔为2364米。</div> <p class="ql-block">大西北天黑的晚,八点多了太阳还在天上。</p> 到了包头的九原。 住下预定的酒店,明天去呼和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