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飞的美篇

张宇飞

<p class="ql-block">北京颐和园,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皇家园林,最早可追溯到1750年建成的清漪园。它曾是清朝皇家的休闲胜地,却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一度沦为废墟。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重建,并更名为颐和园,使其重焕生机。然而,好景不长,1900年又遭八国联军破坏,直到1902年才完成修复,形成了如今我们所见的格局。如今的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仿佛一位历经沧桑却依旧风姿绰约的贵妇,静静伫立在时光长河中。</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洒在昆明湖面上,微风轻拂,湖水泛起层层涟漪。几艘游船缓缓划过,船身装饰古朴,仿佛穿越了时空而来。远处的山丘起伏,掩映在雾气中的佛香阁若隐若现,湖边的垂柳随风摇曳,像是在向游人招手。我站在湖边,感受着这份宁静与辽阔,仿佛整个世界都慢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继续沿着湖边漫步,眼前的景色愈发迷人。湖水清澈如镜,几艘色彩鲜艳的游船缓缓驶过,倒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生动。岸边绿树成荫,远处的寺庙错落有致,仿佛在守护这片宁静。天空晴朗,枝条低垂,微风拂面,带来一丝清凉。我忍不住停下脚步,深吸一口气,感受这份悠闲与自在。</p> <p class="ql-block">转过一个弯,眼前是一片莲田,绿叶繁茂,点缀着点点粉红的荷花。微风吹过,荷香扑鼻,令人心旷神怡。远处是茂密的树林,掩映着佛香阁,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天空虽有些阴沉,却并未影响这份静谧的美,反而增添了几分诗意。我站在田边,仿佛置身画中,不愿离去。</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一座精美的传统建筑映入眼帘,红柱蓝檐,金饰点缀,牌匾上写着“星拱瑶枢”四个大字,庄重而典雅。背景中,一座黄色屋顶的建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游客们纷纷驻足拍照,我也不禁举起相机,记录下这庄严而美丽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走过十七孔桥,桥身由多个拱门组成,桥的两侧垂柳依依,水面平静如镜。远处的小岛上,一座塔楼静静伫立,仿佛在守望着这片湖光山色。我站在桥上,望着湖面波光粼粼,心中泛起一阵宁静与满足。</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一座古老的石桥横跨在平静的水面上,桥身由多个拱门组成,桥头还有一座传统的亭子,仿佛在为行人遮风挡雨。桥边的栏杆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近处的石柱清晰可见,水面波光粼粼,远处的树木郁郁葱葱。我站在桥边,仿佛能听见历史的低语,感受到这座园林的厚重与灵动。</p> <p class="ql-block">湖边,一座传统的中国建筑静静伫立,周围垂柳环绕,湖上一座拱桥横跨水面,桥上有行人缓缓走过。建筑前是一条石板路,游人们三三两两地散步或参观,我也不禁加入其中,沿着石板路慢慢前行,感受这份古朴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湖中央出现一座石舫,静静地停泊在水面上,背景是树木与建筑的倒影。湖面上有几艘游船缓缓驶过,岸边设有护栏,环境清幽。我站在岸边,望着这座石舫,仿佛能想象它曾承载的皇家风华与文人墨客的吟咏。</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一座石桥静静横卧,桥拱设计精美,桥身由石块砌成,桥下是平静的水面,倒映着桥的轮廓。桥的两侧垂柳依依,远处湖面开阔,绿意盎然。天空略显阴沉,却并未影响这份宁静,反而让整个画面更显深邃与悠远。</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是一片宁静的湖景,湖边有树木与小屋,湖中有几艘游船缓缓行驶。岸边有石块与绿植点缀,环境幽静而自然。我坐在湖边的长椅上,静静地看着这一切,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心灵也得到了片刻的安宁。</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来到一座石桥上,桥上游客来来往往,桥下有几艘游船缓缓驶过,船上载着游客,水面平静如镜。我站在桥上,望着远处的湖光山色,心中满是满足与感动。颐和园,这座历经沧桑的皇家园林,用它独有的方式,讲述着属于它的故事,也让我在这段旅程中,收获了无数的美好与感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