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川剧

解杨

<h3>玉峰区公所戏台子损毁了(2025.4.14日拍摄)</h3> <h3>热闹的川剧.<br>  2025.8.22日晚,我通过网络搜索,找到了《CCTV11空中剧场》节目,川剧《白蛇传》时长2:23分钟(由南充市川剧团演出),我只收看了开头前三场四十分钟,觉得川剧能上中央11台,真的难得。早就听说川剧要失传了,在四川老家,乡镇的戏台子,不知何时早就没了,改成楼房宿舍了。听了今晚的川剧《白蛇传》,无论是从锣、鼓、铎、钗、打板,以及音乐伴奏、高腔和对白、舞台布景,还是从演员服装、跑龙套演技和武把子功夫等方面,都让我听得十分耳熟,看的过瘾。因此,提笔写下了,看川剧的记忆,简单描述一下《热闹的川剧》。<br>  话说, 蓬溪县玉峰区区公所,有个戏台子,位于区公所入口处的二楼上,由大木柱子/木梯子/木楼板及瓦房顶构成。院坝内有个60x70米的大坝子,坝子正中央有两棵老黄桷树,树兜下垒了4米见方的,一圈麻条石并填上土,有一人高并且在石头围子上,还能站上十多人看戏呢.六七十年代,我们小时候上街路过区公所门口时,总要往那边望一望,看看戏台子门口有没有演出的海报,或者听一听有没有演戏的锣鼓声和热闹气氛。<br>  虽说戏台子看戏时热闹,然而区公所里也是很热闹的,平常也有进进出出的办事的人奔忙;进入区公所正门,从戏台子下边进去,往黄桷树里边一望,就是区办公室所在地和宿舍;再往右手边石砌的水沟边,拐进去,就有一个3x10米的水池子,边上砌有石围栏,水池里有点水草、水葫芦等,里边还养得有几条金鱼,重点是环境十分幽静,风景独特,在当时可谓是别墅了。沿着水池边上的石台阶而上,上边还有一排三四间的办公室呢.当时父亲去干活并带我去玩耍时,我去过里边这儿,办公室阳光明媚、风景雅致,依山傍水,地处边角更显幽静.。因此,区公所是当时十里八乡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地。<br>  还是说说看戏吧.1968~1975年我念小学和初中那会,父亲经常带我到区公所去看戏、看热闹的。寒暑假有时上街玩耍,有时傍晚看到戏台子门口,大门关闭,仅留一个小门让人检票进入,门口排队和看热闹围观的人也较多。时不时听到了川剧的锣鼓声,有打&quot;逗狗锣的,有打&quot;拜脚鼓&quot;的,还有敲得&quot;梆梆,梆梆梆&quot;响的;同时和着一阵川剧高腔的呐喊吼唱声呢,好不热闹呀。有的人说:快点买票进去吧,戏要开始了。特别是夏天去看戏,就更显得热和闹了.那时一张戏票也就一角钱吧。好多镇旁边农村的孩子和街上玩皮的孩子,都一直在门口守着看热闹、听戏玩呢,一直等到戏快结束了,检票看门的师傅也不看门了,为了戏收场时,防止出门拥挤,都会把大门早点打开的,这时,一大群孩子,顺便就能涌进去,站在近戏台子下边,仰头看戏,铲铲戏锅巴的。而我呢,看戏是不要买票的,因为父亲在公社农机站工作,专门管柴油机发电的,所以,他发好电,才能保证戏台演好戏.每次来演戏的灯光师都会与我父亲接触,都能送父亲一两张戏票的,而我进去看戏都是父亲带进去看的,或是让灯光师带我进去看的。记得有一次有个灯光师叫徐煜,他把我领到了戏台子上边去看的,跟他一起,站在戏台子旁边看,虽然只有看个侧影戏,但也很好的没遮挡视线,也不会拥挤的。他说,那个女演员穿的是旗袍,长袍子下边也开了一半节口子的.当时,我也只是好奇,记住了旗袍这个名词,具体什么样式和全貌,什么叫时装,一点也不懂的。<br>  在这个戏台子上,除演过不少川剧外,还演过杂技/四川清音/四川车灯/三句半,也演过不少样板戏,如《智取威虎山》,《龙江颂》、《红灯记》等等。还演过电影片段《渡江侦察记》,记得当时演出中,舞台灯光变暗了,幕布处出现了两台汽车影子移动,发生了车子对撞,还撞出了火花等等,这些动作设计制作,,就是由灯光师负责表演的。<br> 记得还有一次进去看戏,是跟父亲一起进去的.整个戏院子里人头攒动,黑压压一片,十分拥挤和闷热的,我和父亲就站在了左边的一棵黄果树石阶上看的,视野清晰,上边也显得凉快多了。感觉戏台子上的演员就跟我们平视的,很近很近的哟,这样也不用仰着脑袋看戏,也不会脖子疼了。因此,我真的真的很感谢父亲对我音乐和戏曲知识的培养,然而我也只能学会一知半解。小时候他对我的关爱和关照特别有佳。蒙胧记得,好像我看戏时,有时.就打盹睡着了,他见到了熟人,,熟人送了他几个又大又甜的大杏子,他不舍得吃,把我叫醒,让我都吃光了.真的吃得很甜很香的,因此,至今记忆犹新。<br> 在五十到七十年代那时,只有普及露天電影不要票,随便看。电视和网络视频根本就没有。在农村地区文化娱乐活动少之又少,只有过年或元旦了,才能组织一年一度的文艺节目吧。所以,对于看戏,确实显得稀奇或者是一种侈奢。而我父亲呢,在场镇工作,看戏的机会又多,因此,他爱上了川剧,成为了戏迷.并且还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川剧锣鼓和川剧曲谱的伴奏呢。为了帮助记忆,或是为了川剧不失传,在他的笔记本里,我找到了很多关于川剧曲子的记录呢.估计他已经学会川剧,并且入门了。而我呢,看到他的川谱就打脑壳,想学也无从开头,或一片茫然。所以,对于川剧的热闹劲,我也只能通过网络搜索,再过把川剧瘾,再听听热闹吧。<br> 2025.8.23日于盘锦康桥<br></h3> <h3>父亲的川谱笔记1</h3> <h3>父亲的川谱笔记2</h3> <h3>父亲的川谱笔记3四川车灯</h3> <h3>四川清音</h3> <h3>父亲的川谱笔记4</h3> <h3>父亲的川谱笔记5</h3> <h3>玉峰区公所的两棵黄果树1(2025.4.14日拍摄)</h3> <h3>玉峰区公所的两棵黄果树2(2025.4.14日拍摄)</h3> <h3>四川车灯《懒汉与鸡蛋》</h3> <h3>四川轻音《布谷鸟儿咕咕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