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陈说非语342】</span></p> <p class="ql-block"> 今天,有人在校友群发了一篇《海角甘泉》 的文章,对文中苏福的独角联~“快取携而不竭,任卤浸咸蒸,独摽平淡”的“快”字提出自己的看法,因此引发大家的讨论。很多人认为“抉”更合理,理由是:抉与取、携是三个动作,潮语有“抉水”之说等,个别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还晒出自己的“论证”文章;有的说“快”是“抉”的通假字;</span>有的还说自己如何对独角联等等。好不热闹。</p><p class="ql-block"> 对独角联用那个字才对,我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自然不敢妄评。但大家对这一问题的态度和做法,我倒是有一点看法,便掺和几句。</p><p class="ql-block"> 第一,<b>苏福的独角联是惠来的文化名片。</b>其之所以会成为千古名联,就在于该联融合自然奇观与人文哲理,平仄精巧,意境深远。我想,作为惠人<b>无论是对神童苏福,还是对独角联,都应该有一点敬畏之心</b>。那些翻翻词典查查百度就说这说那的,就少了点意思。</p><p class="ql-block"> 第二,<b> 独角联的用字是一个考古问题,而非文学问题</b>。即要在考据上花功夫,查阅早期的典籍资料、文献记载进行校勘,而不是在文字上费口舌,用现在的字义修辞去推理论断,否则就会陷入一种“<b>合理化的自我臆想”</b>。苏福是明初的人物,古时的语境字意与现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我们用现在的理解套在六百多年前的人身上,那么,所谓的“合理”往往只是一种臆想。苏福是公认的神童,用什么字自有他的道理,我们应该尊重神童,还原历史,而不是去做自以为“合理”的推测。</p><p class="ql-block"> 第三,<b>那些喜欢对独角联的,自娱自乐无妨,拿出</b>来向<b>公众展示就省省吧。</b>当年郭沫若都望而止步,一帮文化大咖也整不出工对来,如果你认为自己的水平在郭等文化大咖之上,那为家乡创作一名联让人来对便是,<b>就不要难为苏神童和糟蹋独角联了。</b></p><p class="ql-block"> 独角联,海角甘泉的亭柱上刻的是“快”,很多文字资料却是“抉”。是“快”还是“抉”至今没个定论,以致众说纷纷。说到此,真希望家乡的文化人花点心思去考证一下,否则,唯一的文化名片都没个准,这着实有点说不过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虎, 看到校友群群聊,我也凑热闹,说点自己的一点看法。 2025~8.21于惠城鱼仔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