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武当山,中国道教圣地,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东接襄阳市,西靠十堰市 ,南望神农架,北临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丹江口水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火烧均州城 进兵武当山!</span></p><p class="ql-block"> 1931年5月,贺龙将军率领的红三军由鄂西北保康县突崮进入武当山区,在均县(现丹江口市)地下党和游击队的密切配合下,创建了以均(县)房(县)为中心的鄂西北革命根据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明代,武当山被皇帝封为“大岳”、“治世玄岳”,被尊为“皇室家庙”。武当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地位闻名于世。武当山是道教名山和武当武术的发源地,被称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武当武术,是中华武术的重要流派。元末明初,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开创武当派。</p> <p class="ql-block">截至2013年,武当山有古建筑53处,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遗址9处,占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全山保存各类文物5035件。</p> <p class="ql-block">1994年12月,武当山古建筑群入选《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被整体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武当山和长城、丽江、周庄等景区一起入选 “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景区”。2010至2013年,武当山分别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十大避暑名山、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入选最美 “国家地质公园”。</p> <p class="ql-block">当天赶上大雾,没办法,雾里观山!</p> <p class="ql-block"> 太和宫位于天柱峰南侧,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有古建筑20余栋,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处于孤峰峻岭之上,殿字楼堂依山傍岩,结构精巧,是武当山的最高胜境,无论是道士还是香客游人,只有登上顶峰,走进太和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到了武当山。</p><p class="ql-block"> 明永乐十年(1412年),明成祖朱棣下令敕建太和宫,建成后嘉封武当山为“大岳太和山”,封这座建在绝顶上的道宫为“大岳太和宫”。</p> <p class="ql-block">山上湿气重,墙上容易滋生霉菌,但巧妙的是霉菌与墙上的壁画融为一体,显的格外传神。</p> <p class="ql-block">下了缆车还要爬一段山路才能到金顶。</p> <p class="ql-block">武当山金殿位于湖北省武当山天柱峰顶端,海拔1612米,面积约160平方米,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是中国现存最大、等级最高的铜铸鎏金大殿。</p> <p class="ql-block">拜见张真人!</p><p class="ql-block">武当山金殿正中供奉真武大帝坐像,着袍衬铠,披发跣足。侧侍金童、玉女,捧册端宝。水火二将,擎旗捧剑。神案下置玄武,俗称“龟蛇二将”,蛇绕龟腹,翘首相望。殿内金匾上书“金光妙相”四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御笔。</p> <p class="ql-block">殿内还有一颗“避风仙珠”,传说能镇住山风。武当山金殿金殿左为签房,是古代信士抽签、问卦的地方。右为印房,是古代专门为信士盖“神印”的场所。金殿后的父母殿,供奉真武父母。金顶前置“金钟玉罄”两座,为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铸造。</p> <p class="ql-block">金殿全部构件均采用分体铸造,经过榫卯安装,然后通体鎏金,结构严谨,连接紧密,无铸凿之痕。殿内供真武祖师像,左有金童捧册,右有玉女执印,水火二将擎旗拔剑。后壁悬清康熙皇帝楷书“金光妙相”金匾。</p> <p class="ql-block">大型化石花岗石须弥座台基,附青石海墁月台,设望柱栏板。</p> <p class="ql-block">武当山金顶金砖是镶嵌于金殿西南角的一块明代纯金砖,重约1.25斤(625克),由永乐年间修建金殿的余银熔铸而成,历经600余年保存完好,是武当山古建筑群的重要文物。</p><p class="ql-block">位置与重量</p><p class="ql-block">金砖位于金殿西南角柱上,重约1.25斤(625克),尺寸较小,需仔细观察才能发现。</p> <p class="ql-block">武当山金殿建成伊始,就出现了三大奇观。</p><p class="ql-block">其一是“祖师出汗”:每当大雨来临前,殿内神像上水珠淋漓,如人汗流浃背;其二是“海马吐雾”:金殿屋脊上立着许多金兽金禽,其中有一头海马,每到夏季,当海马口中“吐出”串串白雾,并“喂喂”有声时,随后必有暴风雨荡涤金殿;其三是“雷火炼殿”:当大雷雨来临时,金殿四周便出现一个个盆大的火球在其旁来回滚动,遇物碰撞即发生天崩地裂的巨响。有时雷电划破长空,如利剑直劈金殿,武当山金顶顿时金光万道,直射九霄,数十里外可见武当峰巅之上红光冲天。</p> <p class="ql-block">武当山金殿坐西朝东,面阔三间5.8米,进深三间4.2米,高5.54米,为仿木结构鎏金铜殿,重檐庑殿顶。殿身为铜铸隔扇,隔扇上铸出大、小额枋,上檐作重翘重昂九踩斗栱,承托檐椽。下檐施单翘重昂七踩鎏金斗栱,檐际悬铜铸鎏金竖匾,镌“金殿”二字。</p> <p class="ql-block">紫霄宫建于宋代宣和年间(1119~1125);元代重建,名“紫霄元圣宫”;明永乐十年(1412)增建,赐额“太玄紫霄宫”;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扩建到806间;</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曾几度修葺,保持了原貌。现存建筑182间,建筑面积8553平方米,建筑及遗址面积7.4万平方米。1982年,被中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武当山道教协会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玉虚宫全称“玄天玉虚宫”。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造宫观庙宇2200间,嘉靖三十一年又经修葺,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最大的单元。后来大部分毁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现存部分建筑和遗址,还建有重达百吨的“龟驮碑”亭四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