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琅秋之韵活动——2025年8月24日访赵树理故居

琅琅悦读

<p class="ql-block">此照片2016年派送</p><p class="ql-block">明天朗读内容</p><p class="ql-block">《小二黑结婚》</p><p class="ql-block">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宫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 。</p><p class="ql-block">《三里湾》 :马多寿老婆外号“常有理”,这时候正和“铁算盘”算账。她坐在炕沿上,两手按着膝盖,脖子伸得老长,冲着对面站着的儿子马有余嚷:“分家?你爹还没死呢!”马有余缩着脖子嘟囔:“妈,不是说要分……是区上王书记说,合作社章程规定……”章程是你们亲爹?”常有理一拍炕席,“你爹给地主扛活那会儿,章程咋不说给他块烙饼?如今刚吃上饱饭,就学会拿章程压爹娘了?”</p><p class="ql-block">《锻炼锻炼》:小腿疼是五十来岁一个老太婆……她的小腿上,在年轻时候生过连疮,不过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治好了。在生疮的时候,她的丈夫伺候她;在治好之后,为了容易使唤丈夫,她说她留下了个腿疼根。“疼”是只有自己才能感觉到的。她说“疼”别人也无法证明真假,不过她这“疼”疼得有点特别:高兴时候不疼,不高兴了就疼;逛会、看戏、游门、串户时候不疼,一做活儿就疼……入社以后是活儿能大量超过定额时候不疼,超不过定额或者超过的少了就又要疼。</p> <p class="ql-block">2016年纪念赵树理诞辰110周年朗诵赵二胡先生的《示儿》</p><p class="ql-block">《读中国》 </p><p class="ql-block">在东方 有一条腾飞的巨龙</p><p class="ql-block">在东方 有一个巨龙的民族</p><p class="ql-block">在东方 有横撇竖捺的方块字</p><p class="ql-block">在东方 大写的方块字里</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 和世界一起 </p><p class="ql-block"> 读中国------ </p><p class="ql-block">我们读中国</p><p class="ql-block"> 用祖先钻木的火种</p><p class="ql-block"> 照亮华夏文明 生生不息的长河</p><p class="ql-block">我们读中国</p><p class="ql-block"> 沿着甲骨文沧桑的纹理</p><p class="ql-block"> 驾驭历史的长车 纵横阡陌</p><p class="ql-block"> 我们读中国</p><p class="ql-block"> 在人之初 性本善的《三字经》里</p><p class="ql-block"> 学会做人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我们读中国</p><p class="ql-block"> 在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百家姓》中</p><p class="ql-block"> 懂得同生共存的融合</p><p class="ql-block"> 我们读中国 铺一条锦绣的丝绸之路</p><p class="ql-block"> 让世界 走进一带一路开放的中国</p><p class="ql-block">我们在 谁言寸草心</p><p class="ql-block"> 报得三春晖的唐诗里 读感恩的中国</p><p class="ql-block">我们在 但愿人长久</p><p class="ql-block"> 千里共婵娟的宋词里 读思念的中国</p><p class="ql-block">我们在 炮火连天的硝烟里</p><p class="ql-block"> 读怆然悲壮的中国</p><p class="ql-block">我们在 红旗漫卷的西风里</p><p class="ql-block"> 读繁荣昌盛的中国</p><p class="ql-block"> 读中国 你会越来越爱</p><p class="ql-block"> 这片神奇的土地</p><p class="ql-block">读中国 你会越来越亲</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每一寸山河</p><p class="ql-block">读中国 你会发自肺腑地</p><p class="ql-block"> 向着东方喊:</p><p class="ql-block"> 我爱你,中国------ </p><p class="ql-block">20180812 晨</p> <p class="ql-block">琅琅秋之韵活动</p><p class="ql-block">1.讲一讲秋天的感受</p><p class="ql-block">2.带一张老照片沉淀收获的故事</p><p class="ql-block">3.结合琅琅悦读会秋之韵活动,捡落叶,写短句,带上🖊️。</p><p class="ql-block">4.谈谈你对赵树理故居感受</p><p class="ql-block">5.听张美平老师唱一段《小二黑结婚》</p> <p class="ql-block">田寡妇看瓜</p><p class="ql-block">赵树理</p><p class="ql-block">  南坡庄上穷人多,地里的南瓜豆荚常常有人偷,雇着看庄稼的也不抵事,各人的东西还得各人操心。最爱偷的人叫秋生,因为自己没有地,孩子老婆五六口,全凭吃野菜过日子,偷南瓜摘豆荚不过是顺路捎带。最怕人偷的是田寡妇,因为她园地里的南瓜豆荚结得早—— 南坡庄不过三四十家人,有园地的只是王先生和田寡妇两家,王先生有十来亩,可是势头大,没人敢偷;田寡妇虽说只有半亩,可是既然没人敢偷王先生的,就该她一家倒霉,因此她每年夏秋两季总要到园里去看守。</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六年春天,南坡庄经过土地改革,王先生是地主,十来亩园地给穷人分了;田寡妇是中农,半亩园地自然仍是自己的。到了夏天园地里的南瓜豆荚又早早结了果,田寡妇仍然每天到地里看守。孩子们告她说,“今年不用看了,大家都有了。”她不信,因为她只到过自己园里,王先生的园在哪里她都不知道。</p><p class="ql-block">  也难怪她不信孩子们的话,她有她的经验:前几年秋生他们一伙人,好像专门跟她开玩笑——她一离开园子就能丢了东西。有一次,她回家去端了一碗饭,转来了,秋生正走到她的园地边,秋生向她哀求:“嫂!你给我个小南瓜吧!孩子们饿得慌!”田寡妇没好气,故意说:“哪里还有?都给贼偷走了!”秋生明知道是说自己,也还不得口,仍然哀求下去,田寡妇怕他偷,也不敢深得罪他; 看看自己的嫩南瓜,哪一个也舍不得摘,挑了半天,给他摘了拳头大一个,嘴里还说:“可惜了。正长哩。”她才把秋生打发走,王先生恰巧摇着扇子走过来。王先生远远指着秋生的脊背跟她说:“大害大害! 庄上出下了他们这一伙子,叫人一辈子也不得放心!”说着连步也没停就走过去了。这话正投了她的心事,她一辈子也忘不了,因此孩子们说“今年不用看了”,她总听不进去。不管她信不信,事实总是事实。有一天她中了暑,在家养了三天病,园子里没丢一点东西。后来病好了虽说还去看,可是家里忙了,隔三五天不去也没事,隔十来天不去也没事,最后她把留作种子的南瓜上都刻了些十字作为记号,就决定不再去看守。</p><p class="ql-block">  快收完秋的时候,有一天她到秋生院里去,见秋生院里放着十来个老南瓜,有两个上边刻着十字,跟她刻的那十字一样,她又犯了疑。她有心问一问,又没有确实把握,怕闹出事来,才又决定先到园里看看。她连家也没回就往园里跑,跑到半路恰巧碰上秋生赶着个牛车拉了一车南瓜。她问:“秋生! 这是谁的南瓜?怎么这么多?”秋生说:“我的!种的太多了!”“你为什么种那么多?”“往年孩子们见了南瓜馋得很,今年分了半亩园地,我说都把它种成南瓜吧!谁知道这种粗笨东西多了就多得没个样子,要这么多哪吃得了?种成粮食多合算?”“吃不了不能卖?”“卖? 今年谁还缺这个?上哪里卖去? 园里还有! 你要吃就打发孩子们去担一些,光叫往年我吃你的啦!”他说着赶着车走了,田寡妇也无心再去看她的南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