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文:二人行(河南)504955】</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对察关感兴趣,缘于本篇首图这张照片上的古桥,看过关于这座桥的图片,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虽然不懂摄影,但知道察关是一个典型的徽派传统村落,具有古徽州村落的典型特征,再加上这座古桥的吸引,便萌发了要去实地看一看的想法。于是,安排一次皖南及赣北婺源的古村落之旅,了却心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婺源察关村是一座隐匿于赣皖交界处的一个千年古村,位于婺源县浙源乡北部的浙岭南麓,自古为徽饶古道的重要关卡,素有“吴楚锁钥无双地,徽饶古道第一关”之称 。这座始建于唐僖宗年间的古村,至今仍保留着完整的徽派建筑格局与水口文化,被誉为“中国经典景观村落”和“徽州最美水口”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到得察关村口,未见古村,先见古桥。村头数棵高大古樟掩映中,察关古桥静静地横在小溪之上,桥下溪水缓缓流淌,清明澄澈,古桥影子倒映水中,环境清幽,宁静而唯美。这座古桥及所在的水口,便是察关村的灵魂所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察关水口景观,以800余年历史的单孔石拱桥——秀拱桥(又名祭酒桥)为核心,桥长42米,桥洞与水中倒影合成完美圆轮,宛如“半月沉江”。桥畔28棵古樟、古枫、古槠组成的“二十八星宿拱月”古树群遮天蔽日,与溪中形似宝印的“印石浮砂”构成独特的察关景观。据悉,此地因《闪闪的红星》《致青春》等影视作品在此取景而闻名,成为摄影爱好者镜头中的“水墨江南”典型场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察关古村作为徽商北上饶州的必经之路,徽饶古道穿村而过,青石板上深深的马蹄印见证着昔日“徽骆驼”的艰辛与辉煌 。据介绍,村口的文昌阁曾是学子苦读之地,门联“水口桥头万客南来北往;文昌阁上千秋毓秀钟灵”道尽了古村的交通要冲地位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察关古桥最广为人知的画面,便是一位当地老农牵着水牛从桥上或桥下缓缓走过的场景,这是当地村民提供的付费摆拍项目。这个画面完美诠释了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意境,极具人文气息和艺术感染力,成为婺源乃乡村摄影的代表性画面之一,多次登上《中国国家地理》等杂志封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察关古桥虽然在摄影圈名气很大,但对于众多游人而言察关村还是相对有点小众,到此游览的游客比婺源东线(如李坑、江湾等村)和北线热门村落(如思溪延村等)要少一些,少了些喧闹和商业气息,却更显宁静唯美。周边古村落众多,察关之行可以和附近的虹关村(有“江南第一樟”)等一起游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察关古桥(祭酒桥)是婺源徽州古村落水口文化的杰出代表,它不仅仅是一座实用的石桥,更是一件融合了自然风光、历史遗迹和人文风情的艺术品。其完美的拱形、沧桑的质感,特别是与农夫牵牛场景的结合,使其成为婺源最具标志性和摄影价值的景点之一,深刻体现了中国传统乡村的宁静与诗意。</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