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恩施县志》载:“江口寺,在城南里许峡口。今圮。”又载:“天后宫,在城东门内薛家巷,一在南峡口。”江口寺毁圮很早,清朝后期在旧址建成天后宫。</p> 江口寺暨天后宫遗址(贺孝贵 摄于2006年) <div><br></div> 天后宫供奉海神妈祖。妈祖真有其人,本名叫林默,公元960年生于福建莆田湄洲岛,28岁时因救助海难而死,岛上民众为其修庙奉祀。笃信道教的北宋皇帝徽宗最早给妈祖庙赐以“济顺”匾额。以后几百年间,历代皇帝对其封号由2字增加至64字,爵位由“夫人”而“妃”、而“天妃”、而“天后”,直至成为唯一的海神。世人在妈祖身上总结出“慈悲为怀”“扶贫济困”“助人为乐”这样一些符合普世道德审美的品格,纷纷建庙奉祀。恩施天后宫由广东、福建籍商人集资修建,亦为广福会馆。<br> 恩施天后宫规模宏大,面对清江、麒麟溪、巴公溪三水,依山建成数层楼阁。第一层为山门,第二层为酒楼戏台,第三层为供奉天后圣母——妈祖神像的大殿,以后数层为附殿及生活用房。宫内香火旺盛,游客不断,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诞辰,更是热闹非凡,从二十二日晚上很多人就到宫里守候到午夜,为了在妈祖诞辰来临之际烧上第一炷香。<br><br> 在江口寺暨天后宫遗址上建的连珠畔岛小区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民国年间,天后宫衰败,但建筑格局仍在。抗日战争时期,恩施成为湖北省临时省会和第六战区驻地,国民党中央与省党政军机构云集恩施,天后宫曾为军政部107兵站医院。解放前夕为恩施县御寒院,收容流散乞丐。解放初期为恩施劳改科,后为恩施地区水泥厂,在厂房改造中拆毁了古建筑,现存数级保坎残段与部分残垣断壁。(原载2005年5月14日《恩施晚报》)</p><p class="ql-block"> 补记:后地区水泥厂搬迁,在该处建设为连珠畔岛小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