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苏州博物馆本馆位于中国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204号,是由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园林式综合性博物馆,馆藏文物逾2.5万件/套,以建筑融合传统与现代、珍藏吴地文化遗产为特色。</p> <p class="ql-block">一般人们去看博物馆,总得在门口拍一个照吧,可今天这是不可能的。我2点左右来到这里时,大门口人山人海,如果要排队进入,估计要半个多小时。还好有老人和退伍军人的身份,走的是特殊通道。这张照片是近傍晚又经过苏州博物馆时补拍的。</p> <p class="ql-block">展区分为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吴门书画四大常设展厅,以中央大厅为核心串联。</p> <p class="ql-block">进入博物馆人头攒动,也不知往哪里走好了。最先看到的是这个紫藤园,其实就是一个茶座。</p> <p class="ql-block">回过头去,这个展厅是介绍博物馆本身的设计和建设。这里有一个博物馆设计2期的模型。</p> <p class="ql-block">然后我就开始进行常规的参观了。在到处都是人的情况下,只能哪里人比较少就先看哪里。</p> <p class="ql-block">这个场馆介绍绘画,算是人最少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说句实话,参观博物馆展示的各种展品对我说来是次要的。真的要想看精品,上海博物馆的藏品不是更多更好吗?</p> <p class="ql-block">不过既然进入了博物馆,你就得按博物馆安排的线路。大家走的基本都是这条路。最先看到的是瓷器。</p> <p class="ql-block">接着是玉器馆,也没有特别注明,但这里集中的就是各种玉器摆件。</p> <p class="ql-block">如果要一个一个细看,还是有意义的。只是几千上万的展品,你能每个都细看吗?</p> <p class="ql-block">这一个是碧玉蟾。</p> <p class="ql-block">这几个也是碧玉雕刻成的器皿。</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白玉罗汉和牧童骑牛玉雕等。</p> <p class="ql-block">这是个玉雕传,船下的水波也是雕刻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这里展出的是象牙雕。中间有八仙过海。这些仙人都长生不老,能“逢凶化吉、遇难呈成祥”。</p> <p class="ql-block">象牙雕福禄寿三星。</p> <p class="ql-block">这些老者也都是仙风道骨。</p> <p class="ql-block">木雕笔筒。</p> <p class="ql-block">木雕观音。</p> <p class="ql-block">这里展示的是苏州扇面和图章。</p> <p class="ql-block">陶制弥勒。</p> <p class="ql-block">这一间草屋叫墨戏堂,好像是仿元代建筑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草堂背后还有一个院子。</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展现江南民俗的小摆件。有官员出巡的,婚嫁喜庆的,等等。</p> <p class="ql-block">这几幅画可不是画出来的,而是刺绣作品。</p> <p class="ql-block">徐悲鸿画的这几匹马也是用一针一线绣出来。</p> <p class="ql-block">这里展示的是兵器。</p> <p class="ql-block">这一件作品“真珠舍利宝幢”据称价值连城:这件北宋佛教文物,高1.22米,以楠木为胎,镶嵌珍珠四万余颗,展现宋代金银细工巅峰技艺。</p> <p class="ql-block">铜制的小佛像。倒不是它真的有多精美,只是展品前面没有人头。</p> <p class="ql-block">有一些作品我是很想拍摄的,但要用手机拍下来却很难。</p> <p class="ql-block">这件刺绣的服饰,我等了好一会才在一批游客散去后抓紧拍了一张。</p> <p class="ql-block">展览馆2楼有个专题展《从拙政园到长物志》。</p> <p class="ql-block">主庭院以北侧拙政园为延伸,通过几何玻璃天窗引入自然光,庭院景观采用抽象化假山设计,呼应传统水墨画意蕴。</p> <p class="ql-block">走马观花看了各种展品,现在可以走到室外了。</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抽象画的假山设计。</p> <p class="ql-block">一座玻璃亭子突出在水面之上。</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个晴好的天气,拍出的照片就非常有生气。</p> <p class="ql-block">拍这张照片时周围全是人,我把太多的人给裁去了。</p> <p class="ql-block">景就是这么点景,但显得还是非常开阔大气。</p> <p class="ql-block">中间的那个玻璃顶大厅就是博物馆入馆的中央处,各个具体的展馆就从它的两侧延伸而出。</p> <p class="ql-block">所以其实在室内参观时,也能够透过玻璃看到外边庭园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只是角度和清晰度都受到一定影响。</p> <p class="ql-block">现在直接走到室外,看起来就特别有味道。</p> <p class="ql-block">从庭园中转了一圈,又回到室内。博物馆内的展品是多元化的,这里展示的是一位画家所画的朦胧美女。</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的一处通道。</p> <p class="ql-block">展馆的最后一部分是忠王府,游客从这个小门进入。</p> <p class="ql-block">右侧的展馆专门展示玉石雕刻的各种手法。</p> <p class="ql-block">同时配以各种实物加以说明。</p> <p class="ql-block">各种玉石陈列品。</p> <p class="ql-block">忠王府始建于1860年,是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王府,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0年苏州博物馆成立时,忠王府被划归为博物馆馆址,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开始已经进入忠王府的参观区。</p> <p class="ql-block">其实,我以为现在的忠王府只是一个名义。李秀成于1860年6月攻占苏州,于1863年离开,前后不过三年。当时忠王府还没有完工。原王府后来的变迁,与李秀成已经完全没有关系。</p> <p class="ql-block">今人来此想了解一些旧貌,其实是不可能的。</p> <p class="ql-block">这个地方叫四面厅。</p> <p class="ql-block">各个厅看起来相似,但摆设的东西各有不同。</p> <p class="ql-block">现在来参观忠王府,无非是看看清代时期的一些用品,或者用模型或文字表现一些历史事件。</p> <p class="ql-block">当年忠王府和周围地区的模拟。</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大厅似乎只有一个空壳。</p> <p class="ql-block">太平天国自称是上帝授权的,所以这里也供奉着十字架。这里有彩绘图案的玻璃窗,十字架上方有精美的木雕画。</p> <p class="ql-block">这是另一个大厅,现在陈列着一门当年使用过的大炮。</p> <p class="ql-block">王府内庭院。</p> <p class="ql-block">李秀成被俘,后来又遭杀害。当时的政要和名人对他有各种各样的评论。比如洋枪队首领戈登,湘军和淮军的头目曾国藩和李鸿章,还有名人梁启超、历史学家吕思勉和罗尔纲。军头的评论以贬为主,而历史学家对他还是多有赞誉。</p> <p class="ql-block">中央的大厅就是当年的议事厅。两侧的房间里展示与李秀成有关的资料。</p> <p class="ql-block">大厅的落地门窗都是雕花的。当年这里作为李秀成的王府,这样的建制并不为过。</p> <p class="ql-block">大门入口处的广场。(参观者从博物馆主体进入忠王府,参观完之后从忠王府大门出去)</p> <p class="ql-block">太平天国使用过的武器。</p> <p class="ql-block">我注意到李秀成的自我评价:“尽忠义,秉持心愿,见义而从。实因义而为,不过在秦为秦,在楚为楚,自尽一心”。</p> <p class="ql-block">这里展示的是当年建筑上使用的色彩,颜色取自各种矿石。</p> <p class="ql-block">忠王李秀成给苏郡四乡谆谕:民不能忘。</p> <p class="ql-block">1864年,天京陷落,李秀成被俘,在狱中留下万言自述。</p> <p class="ql-block">狱中自述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李秀成在1851年加入太平军。</p> <p class="ql-block">1859年被封为忠王,洪秀全賜书“万古忠义”。</p> <p class="ql-block">“天京事变”等大事记。</p> <p class="ql-block">入门处的李秀成塑像。</p> <p class="ql-block">李秀成,原名李以文,1823年出生于广西藤县新旺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亲李世高,母亲陆氏,弟李明成(后封扬王),堂弟李世贤(后封侍王),儿子李容发。李秀成8岁时,曾被舅父带入私塾读书,10岁因家贫辍学,为谋生在各个私塾帮工。1851年8月,太平军进攻永安路过大黎,李秀成为了个人和家庭的生活保障决定加入太平军。</p><p class="ql-block">李秀成参加太平军后,作战勇敢,能力出众,升迁很快。1853年,李秀成任右后四军帅,不久升后四监军。1854年春,提拔为指挥,协助庐州(现安徽省合肥市)防御。1855年,李秀成升检点,负责镇守和州(现安徽省和县)和太平(现安徽省当涂县)等处。1856年,因攻破清军江北和江南大营,解天京(现江苏省南京市)之围,升任地官正丞相。1857年,擢合天侯、副掌率,与陈玉成同掌太平军的军事指挥权。1858年,升合天义、后军主将。1859年秋,为了维持李秀成对太平天国的忠心,洪秀全晋封李秀成为“忠王”,并亲书“万古忠义”赐予他。</p><p class="ql-block">1860年6月,李秀成率军东进,攻下苏州。7月,以苏州为省会建立了苏福省,并推行一系列政策,恢复地方民生和经济。1860年7月至1862年,李秀成两次率军攻打上海,虽然没能占领上海,但是对由外国侵略者和清军组成的联军造成沉重打击。1863年,李秀成受封真忠军师,全面主持太平天国军国大计,为救援天京,不得已放弃苏州,最终苏州被清军攻占。</p><p class="ql-block">1864年,洪秀全因病去世,幼天王即位,天京被清军围困,李秀成负责天京全城防守。7月19日,太平门被清军轰塌,天京陷落。李秀成为救幼主,失去了逃生机会,在方山被俘,于牢房中写下数万言自述,记录了自己参加太平军的心路历程,8月7日从容就义。</p> <p class="ql-block">通往大门出口处。</p> <p class="ql-block">在大门口回望一下忠王府。我在忠王府的时间不长,很可能有一部分被疏漏了。</p> <p class="ql-block">忠王府大门为苏州博物馆出口。</p> <p class="ql-block">这是忠王府的外大门。</p> <p class="ql-block">大门及两侧的全貌。</p> <p class="ql-block">正对大门的石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