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漫步游灵山

春日秋月

<p class="ql-block">美篇号:69202950</p><p class="ql-block">作 者:春日秋月</p><p class="ql-block">摄 影:活动群伙伴</p> <p class="ql-block">与其他游客相比,游灵山我多了一份情感,多了一份关注,多了一份念想。“方”在百家姓里算不得大姓,这里是方姓的聚集地,我也知道虽然同姓,但未必与本家有丁点关系,可人的情感就是那么微妙。</p><p class="ql-block">灵山村以方姓为主,有真实的记录。神农十一世孙曰雷,黄帝伐蚩尤时,因功封于方山,称方雷氏。后唐方家后人方杰兴见灵山群峰环抱,东水西流,古木参天,确认为风水宝地,遂迁居于此。灵山方姓宗族兴盛,尚文重教,历代为仕为儒为商,名人辈出。翰苑坊、天尊阁、五福庙、灵阳桥、明世祠等明代古建,见证着方家的风生水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10日,皖南休闲游的最后一个行程,我们选择了灵山景区。灵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的灵山村。检票后乘景区车观光车前往。一路行驶于灵金山、丰山之间的山谷内,一条长长的灵金河从村中缓缓流过,将村庄分为南北两部分,河西边依林靠壁,筑房造屋。灵金河左边房子坐北向南,右边房子坐南向北,遥遥相对。灵山村中有一条长3华里、1米多宽的灵山古水街,街道由青石板铺成。沿水而下,村内水街上有古石桥36座。整个村庄似一条长长的飘带,令人想象无穷。源远流长的小河水,时时发出"叮咚、叮咚"的悦音,兼之鸟鸣、虫吟,奏起了和谐的"田园交响曲"。</p><p class="ql-block">迈步灵山村,四周竹林环绕,竹海茫茫,村的水口十分优美,有水、有桥、还有庙。灵山水口处建有雷租庙,庙两旁各有一个菩萨殿,对面是翰苑牌坊。庙前有一条弯曲的小溪,绕到庙南菩萨殿身底,通过灵阳桥,东流入新安江支流丰乐河。雷租庙及左右菩萨殿旁有一路亭,名"五福亭",来往路人均从亭中走过,川流不息。</p><p class="ql-block">翰苑牌坊建于明正德六年,由杰兴公十九世孙杰公执手建造。牌坊随山势而建,南北走向。高十余米、宽八米左右,横梁上横雕"翰苑"二字。牌坊前有灵山村主干道及一条山涧小溪,主干道由牌坊下而过,通过五福亭,东去方家坞;小溪绕过牌坊后流进灵阳桥。牌坊与雷祖庙口隔一条小溪,相隔10余米,巍立相望。</p><p class="ql-block">走过牌坊,沿溪水逆流而上,通过一座小桥,走20米路左右,便来到了灵山祠堂。祠堂建于明弘治年间,到明万历年间,杰兴公十九世孙杰公二十世孙信公、叔侄二人委托当朝太保许国大学士奏本皇上,为方氏祠堂题名,皇帝口谕:名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村两相国,三士十说有其一。明代两相国先后与灵山有缘。开国功臣李善长当年读书处“石山精舍馆”遗址尚在,其捐建“报德庵”匾额犹存。三朝元老许国未出仕前,曾在灵金山寺开馆授徒,许国弟子科举入仕者众,时誉“一榜十九进士”。</p><p class="ql-block">绝佳的生态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动人的传奇故事,让灵山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灵山之灵之秀,名不虚传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