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号:4902793</p><p class="ql-block">昵 称:袁汉勋</p> <p class="ql-block"> 阔别四十多年了,如今的青墩乡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带着好奇,我驱车来到了这里。</p><p class="ql-block"> 早就听说该乡已经合并给亭湖区的南洋镇了,而且里面还有一个比较有名的立凯工业园,其产值在整个区里都是排得上榜的,单就员工就有万人之多,且带动了周边的经济繁荣。</p><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我在初级中学附近的一家小饭馆里吃饭。饭馆里人很多,热闹非凡。我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一个炖大鹅和一盘洋葱炒黄鳝。这两样都是青墩的特色菜。正当我吃得津津有味时,突然听到旁边传来一个熟悉而又略带陌生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老师,是您吗?”</p><p class="ql-block"> 我转过头,看到一个中等身材、面容憨厚的中年人正站在我的旁边,眼神中充满了惊喜和激动。我愣了一下,仔细打量着这位中年人,(说实话,看长相起码也有五十多岁了)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他是谁。中年人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连忙说道:</p><p class="ql-block"> “老师,我是您当年教过的学生啊,您还记得吗?我经常坐在教室的第一排,您还经常夸我字写得好呢。”</p><p class="ql-block"> 我听后,脑海中渐渐浮现出一个瘦小、腼腆的男孩身影。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这个成熟稳重的中年人,竟然就是当年我教的第一届初中生。我激动地站起来,一把抱住中年人,说道:</p><p class="ql-block"> “吴廷坤,真的是你啊,小子,这么多年没见,你都变样了,我差点都认不出你了。”</p><p class="ql-block"> 两人坐下来,开始聊起了这些年的经历。吴廷坤告诉我,当年他读初中时,非常调皮,还打过群架。那年正好是全国严打,幸亏我及时纠正了他的行为,并将他拉回到学习上来。初中毕业后,他一直努力学习,一心想要走出这个穷乡僻壤。注:当地人是这么形容它的落后:“天一黑电就忒(亭)电费照把(缴)煤油照打”。所以,我竭力动员他们一定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后来,吴庭坤通过复习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又回到了青墩,如今在立凯工作。他一直记得我当年的教诲: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改变命运。</p><p class="ql-block"> 我听了他的故事,心中感慨万千。没想到,自己当年的一点点付出,竟然在这个中年人身上产生了如此深远的影响。我看着吴廷坤的蜕变,眼中充满了欣慰和自豪,说道:</p><p class="ql-block"> “吴廷坤,你做得很好,老师为你感到骄傲。你能回到家乡,为家乡的发展努力,这是最了不起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吴廷坤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老师,这都是受您当年的影响。是您让我知道了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而最最重要的是:你告诉我知识的重要性,让我有了改变命运的勇气。我一直想找到您,亲口对您说声谢谢,今天终于实现了。”</p><p class="ql-block"> 两人越聊越投机,仿佛有说不完的话。顺便,我问起了当年其他同学的情况,吴廷坤一一向我做了介绍。原来,很多同学都像他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了农村,有的在上海工作,有的在南京工作,有的则回到了家乡,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我听了,心中既欣慰又感动,没想到,自己当年的微小举动,竟然改变了这么多孩子的命运。</p><p class="ql-block"> 吃完饭后,吴廷坤邀请我去他家里坐坐。我欣然答应。一路上,吴廷坤向我介绍着这些年青墩乡的变化。他说,现在的青墩已经从传统的“老三样”(收鸭毛、造锅炉、生产农机配件)变成了“新三样”(电子产品、汽车配件、钢材销售),特别是交通越来越便利了,村村都通了公路;医疗条件和教育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经济发展也越来越快,很多村民都通过种植特色农产品、发展旅游业等方式,走上了致富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的职场微光——飘落的蒲公英</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同学来学校看我时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那天所拍的青墩初中之背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