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片楼”的遐思

识途

<p class="ql-block">【题记】</p><p class="ql-block"> 今天处暑,炎热离开,秋爽始至👏</p><p class="ql-block"> 每日晨起,我总爱挑一张自认为得意的自拍美照向亲友问安。前几天,我随手发了张青岛“刀片楼”——梵悦·凌云的夜景照,不料竟勾出一段有趣的对话。一位正在外地旅游的知心同学调侃道:“巧了,我们昨天刚去打卡了昆明的纸片楼。”一句闲谈勾起我的好奇心,我便上网查了查,没想到,世界各地竟然都有“刀片楼”的踪迹。</p><p class="ql-block"> 这些建筑造型独特,裹挟着时代的故事,成了网红趣谈,也因镌刻着时代的烙印,凭“稀”“奇”“独”的特质化为城市地标。每一座都承载着专属的历史。青岛这座刀片楼以雄伟身姿与厚重过往占得一席,而昆明的对月楼(俗称“纸片楼”)作为抗战胜利纪念建筑,更藏着特殊的时代记忆。两楼隔空呼应,各有深意。</p><p class="ql-block"> 一时兴起,我便口占小诗一首,聊以自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闲吟·刀片楼》(新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刀片楼”台对月明,</p><p class="ql-block"> 春城琴屿两相倾。</p><p class="ql-block"> 昔时倭跪觥筹错,</p><p class="ql-block"> 兹日雄拔瞰顶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释义】</p><p class="ql-block"> 1. 青岛“刀片楼”在月光下静静矗立,刀刃般的独特造型与月色相映,既点出楼体形态,又以“对月”暗合昆明“对月楼”之名,形成巧妙呼应。</p><p class="ql-block"> 2. “春城”(昆明)的对月楼与“琴屿”(青岛)的刀片楼,虽一为纪念胜利的弧形“纸片”、一为现代耸立的“刀片”,却因“奇楼”特质与历史厚重感遥相倾慕,跨越空间形成对话。</p><p class="ql-block">​ 3. 回溯过往,青岛、昆明都曾遭日寇侵占,日倭败降,昆明对月楼遂诞生于抗战胜利后(“觥筹错”),旨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恰是对“倭跪”(日寇败亡)的历史见证,两句浓缩两地与战争相关的过往。</p><p class="ql-block"> 4. 如今,青岛刀片楼经改造重获新生,以242米雄姿俯瞰城市;昆明对月楼亦作为胜利象征屹立至今。二者共同展现历史淬炼后的挺拔与昂扬,彰显时代变迁中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解】</p><p class="ql-block"> 春城:昆明别称。</p><p class="ql-block"> 琴屿:青岛别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23日</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青岛刀片楼(梵悦·凌云)是位于市南区香港中路的标志性建筑,因外形酷似刀刃而得名。该建筑由贝聿铭父子设计,总高度242米,共65层,曾是青岛第一高楼。 ‌‌</p> <p class="ql-block">  夜晚的高楼大厦裹挟着五彩斑斓的灯光秀,像一道彩虹洒落在城市天际。深邃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周围树木婆娑,现代与自然在这一刻达成奇妙的和解。我常在这样的夜晚,站在阳台上远眺,仿佛能听见时光在楼体间低语。</p> <p class="ql-block">  它就矗立在城市中心,玻璃幕墙反射着阳光,顶部有多个圆形结构,像是城市的心脏在跳动。周围是密集的低矮建筑和车流,一切都显得紧凑而有序。我常在上下班途中经过这里,看它在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下变换着表情。</p> <p class="ql-block">  白天的它在蓝天白云下格外清晰,玻璃幕墙映出天空的蓝与云的白,底部线条简洁,整体给人一种现代都市的秩序感。偶尔路过,抬头望见那锐利的轮廓直插云霄,总觉得它像一把刀,切开了城市的喧嚣与浮躁。</p> <p class="ql-block">  项目最初规划为涉外法务中心,包含办公、商业、酒店等功能,但因资金问题于2013年停工,成为城市更新重点攻坚项目。 ‌‌</p><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项目通过司法拍卖未果;同年6月,青岛涉外法务中心项目正式启动,总投资近51亿元,将打造全国顶级法务办公场所。目前项目已进入改造阶段,计划通过幕墙更新、结构加固等措施实现重生。 ‌‌</p> <p class="ql-block">  阳光洒在玻璃幕墙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背景是蓝天白云,前景有车流与行人,左侧还有一片未完工的工地,整个画面充满活力。每次走过这里,我都忍不住停下脚步,感受这座城市蓬勃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  玻璃幕墙映着蓝天,建筑线条简洁,顶部呈弧形设计,显得格外现代。街道上,几位行人正匆匆走过。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地面上,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生活化。</p> <p class="ql-block">  新加坡的标志性建筑:贝聿铭的刀片楼,位于新门广场,建于1990年,是由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贝聿铭在设计时参考了很多风水问题,其中一个说法是,新门广场朝向新加坡东南海岸,贝聿铭的设计灵感就是将这两座东西大楼打造成一扇正在开启的“新加坡大门”,寓意“恭候贵宾光临”。 后面持续为大家分享新加坡其他有特色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高耸的玻璃幕墙建筑,尖顶设计,线条简洁,反射出天空的云彩。背景是阴云密布的天空,建筑显得格外现代而高耸。旁边有一栋低矮的办公楼,整体氛围略显阴沉,但那份沉稳却让人安心。</p> <p class="ql-block">  昆明"刀片楼",被称为"酒杯楼"或"纸片楼"的历史建筑——胜利堂前的对月楼,其始建于20世纪40年代,为庆祝抗战胜利而建,因建筑自然弧度酷似中式酒杯外沿,民间赋予其"酒杯楼"的昵称,呼应胜利堂的纪念主题。</p> <p class="ql-block">  上海宁波路394号“刀片楼”,又称“纸片楼”,是上海近代建筑中极具代表性的空间利用案例。根据居民口述和史料推断,其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30至40年代。最初设计为旅馆,解放后逐渐改为居民楼,约容纳了40余户家庭。</p> <p class="ql-block">  在广西玉林,有一栋被称为“最牛刀片房”的建筑,设计大胆,外墙一半是砖墙,一半是浅色石材,结构独特,创意十足。虽然周围环境略显杂乱,地面上堆着建筑垃圾,但它依旧挺立,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敢设计,一个敢建”的勇气。</p> <p class="ql-block">  广东也有一栋神奇的刀片楼,宽度不足60公分,除了门就是墙,一楼还挂着“旺铺出租”的招牌。旁边有人在拍照,背景是街道和树木。有人说担心它的质量,怕台风一来就塌,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挑战与坚持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这些楼,有的高耸入云,有的窄如刀片,有的承载着历史,有的挑战着极限。它们像城市的剪影,也像时代的印记,每一栋都在讲述属于自己的故事。而我,只是个喜欢记录生活的人,偶尔抬头望楼,偶尔低头写诗,就这样,在城市的缝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诗意栖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