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会东三省·哈尔滨

老邱随缘行

<p class="ql-block"><b>美篇号:48359003</b></p><p class="ql-block"><b>题记:当哈尔滨告别冰雪,松花江波光粼粼,夏日江畔的晚风,大街小巷绽放的丁香花,书写着独属于北国的浪漫诗篇。</b></p> <p class="ql-block"><b>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省会,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哈尔滨还有“东方莫斯科”之美誉。</b></p> <p class="ql-block"><b>在一年中最热的中伏时节,我们40后同学及老伴一行七人为了避开上海“蒸笼”般体感的生活,相约向北,开始东三省的避暑悠闲行。</b></p> <p class="ql-block"><b>松花江北岸的太阳岛山清水秀,四季分明,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古就是驰名中外的避暑胜地,享有“东方小瑞士”之美誉。</b></p> <p class="ql-block"><b>太阳岛是哈尔滨的一个标志,郑绪岚演唱的纪录片《哈尔滨的夏天》主题曲《太阳岛上》更是让美丽的太阳岛插上了音乐的翅膀,被千家万户所欣赏喜欢。</b></p> <p class="ql-block"><b>中央大街是属于哈尔滨的那条老街,饱含了城市的记忆,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中主义以及现代元素等欧式风格的建筑。</b></p> <p class="ql-block"><b>哈尔滨邮局旧址建于20世纪初,属新艺术运动风格,位于中央大街与经纬街交口,原名格列伊泽尔大楼。</b></p> <p class="ql-block"><b>建于1906年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迭尔宾馆是中国“新政协筹备活动旧址”,为典型的法兰西路易十四古典式建筑。</b></p> <p class="ql-block"><b>中央大街的每块街石都荡漾着历史的脚步,漫步中央大街,想起了曾在此拍摄的多部影视剧:《马迭尔旅馆的枪声》、《夜幕下的哈尔滨》、《悬崖》、《黄金时代》、《黎明前的决战》……。</b></p> <p class="ql-block"><b>中央大街上造型雅致的阳台,把整座城市向着阳光和梦想敞开。每天朝霞连着晚霞,林立的商铺次第展示着世界的一角,街巷之美,人文之美,独特的哈尔滨之美。</b></p> <p class="ql-block"><b>屹立于中央大街的</b><b style="font-size:18px;">肖克庭院似乎在</b><b>静静地诉说着哈尔滨的往昔,庭院里的一砖一瓦都透露着浓厚的历史感,仿佛能触摸到悠远的岁月。</b></p> <p class="ql-block"><b>承载着哈尔滨最重要记忆的防洪胜利纪念塔位于中央大街北段松花江畔广场,是为纪念1957年哈尔滨人战胜特大洪水而建的。</b></p> <p class="ql-block"><b>中华巴洛克风情街位于松花江畔,拥有国内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巴洛克建筑,融汇了中国的传统与西方的元素。</b></p> <p class="ql-block"><b>巴洛克建筑外观多样、色彩强烈、追求动态、装饰富丽,还有许多特色院落、胡同等文化遗址。</b></p> <p class="ql-block"><b>哈尔滨文庙是为祭祀孔子而建的,始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建成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b></p> <p class="ql-block"><b>哈尔滨文庙被称为哈尔滨的“故宫”,仿照清代建筑形制的三进院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哈尔滨夫子庙”之美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黄房子”为</b><b>原中东铁路俄国职员住宅,始建于1900年,采用砖木结构,以黄色墙体、绿色木门和屋顶为标志性外观,具有俄罗斯民居风格。</b></p> <p class="ql-block"><b>黄房子见证了哈尔滨近百年来的城市发展,现部分建筑已投入商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b>索菲亚教堂享有“远东第一东正教堂”之美誉,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拜占庭式东正教堂‌,始建于1907年。</b></p> <p class="ql-block"><b>洋葱头的穹顶、清水红砖的墙体,融合俄罗斯与拜占庭的建筑风格,索菲亚教堂成为哈尔滨的地标性文化遗产。‌‌</b></p> <p class="ql-block"><b>哈尔滨被称为“教堂之城”,南岗东大直街上</b><b style="font-size:18px;">始建于1914年的</b><b>基督教堂,北欧风格的哥特式建筑;</b><b style="font-size:18px;">始建于1907年的(波兰)</b><b>天主教堂,哥特式建筑,塔尖高51.6米,始建于1907年。</b></p> <p class="ql-block"><b>始建于1902年的圣母守护教堂(东正教),典型的拜占庭式建筑,相邻的三座教堂组成多元宗教建筑的格局,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b></p> <p class="ql-block"><b>位于哈尔滨火车站北广场的伊维尔教堂,建于1908年,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砖木结构。</b></p> <p class="ql-block"><b>哈尔滨的教堂宛如建筑群中的珍珠发散着特有的魅力,成为游客观光旅游的新兴景点。</b></p> <p class="ql-block"><b>仿哥特式双塔设计的呼兰基督教堂。由于受时间和体力限制,未能去欣赏被誉为"东方巴黎圣母院"的呼兰天主教堂,实属遗憾。</b></p> <p class="ql-block"><b>位于南岗区的极乐寺,建于1923年,与长春般若寺、沈阳慈恩寺、营口楞严寺齐名。</b></p> <p class="ql-block"><b>黑龙江省博物馆始建于1906年,馆址主楼为原俄罗斯商场旧址,欧洲巴洛克式兼具新艺术运动元素的建筑。红砖墙面,拱形窗棂,方扁形穹顶,体现早期哈尔滨的俄式风情,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美中不足的是去时不巧,正遇馆藏文物打包待移入新馆,故未能目睹黑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金代铜坐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抗日义士安重根纪念馆</b><b>位于哈尔滨火车站南广场,2014年建立,旨在纪念1909年在此刺杀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的朝鲜半岛抗日义士安重根。</b></p> <p class="ql-block"><b>安重根在韩国和朝鲜均被奉为民族英雄,韩国教科书中将其定位为“义士”,纪念馆是中韩共同抗日历史的象征。‌‌</b></p> <p class="ql-block"><b>伏尔加庄园位于阿什河畔,以俄罗斯文化为主题,景色秀丽,风光旖旎,是一座具有浓郁异域风情的庄园,素有“东方莫斯科”之美誉。</b></p> <p class="ql-block"><b>庄园里水连水、桥连桥,一派唯美的田园风情,还有四十多幢俄式建筑:圣·尼古拉教堂、爱神雕塑园、彼得洛夫艺术宫、伏特加主题酒堡、巴甫洛夫城堡等。</b></p> <p class="ql-block"><b>“中东铁路”是中国东省铁路的简称,“一条中东路,半部东北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跨松花江的</b><b>中东鉄路桥全长约1027米,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留铁轨遗迹并增设玻璃栈道,成为网红打卡地。</b></p> <p class="ql-block"><b>萧红故居位于哈尔滨呼兰区萧红大道226号,是萧红的出生地,为清末传统八旗式宅院,青砖青瓦,土木结构,典型的带有满族风格的北方民居。</b></p> <p class="ql-block"><b>“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被称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成名作《生死场》被鲁迅赞誉其"力透纸背"的生命书写,代表作《呼兰河传》被茅盾评价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b></p> <p class="ql-block"><b>哈尔滨是在琴弦上长大的。只要走进哈尔滨,走上中央大街,就仿佛走过时代的交响。只要走过一块块长圆形的街石,心就会融化成一个音符,在岁月中流动,在美景中流动,都会成为自己满满的回忆。</b></p> <p class="ql-block"><b>哈尔滨宛如一首动人心弦的恋歌,让人在岁月的长河中,对它的爱愈发深沉。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哈尔滨都以它独特的韵味,吸引人们前来探寻它的奥秘,感受它的风情,聆听它的故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