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荷及人

景由心饰

文、摄/苏红 <p class="ql-block">  一直想写荷,却始终不知从何处落笔,只因它清新淡雅、超凡脱俗、胜于群芳却又谦逊内敛,让我欲言又止,却也欲罢不能。</p> <p class="ql-block">  你看那荷叶,硕大而舒展,宽阔而圆润,一片连着一片荡漾在水面,犹如一张张飘浮的绿伞,为蜜蜂、蝴蝶、蜻蜓遮风挡雨;也好似一张张惬意的小床,为青蛙提供休憩之地。她时时敞开胸怀拥抱着小生灵,也将一腔热情赋予大自然。</p> <p class="ql-block">  自不必说那荷花,鲜亮而明丽,高洁而优雅,一朵挨着一朵倾情绽放,仿佛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世界;也更像一个个勇敢的卫士,以挺拔的身姿守护着家园。她不比玫瑰那样热烈,也不如牡丹那般雍容,但她却是花中娇子,以独有的气节呈现在人们视野。</p> <p class="ql-block">  更有那荷根,藏于水中,长在淤泥里,茁壮而坚实,不与荷叶争荣,不与荷花媲美,一棵棵根须相连,于朴实无华处擎起整个荷塘。这多么像那些默默无闻的人,立足于本职,潜心做事,不为外界浮华所动念,不为周围喧杂所打扰。</p> <p class="ql-block">  荷之美,荷之韵,不只在景色,更有她内在的高洁气质和卓越品格。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笔下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恰是对荷最好的写照。由物及人,不禁想到了具有荷一样精神品质的人。</p> <p class="ql-block">  东晋田园派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廉典故。东晋时期,陶渊明因家境贫寒,在朋友劝说下出任彭泽县令。郡守派遣督邮视察时,从陶渊明索要贿赂,陶渊明为此深感屈辱,愤然叹道:“吾不能为五斗米向小人折腰”,之后当面辞官。陶渊明拒绝为权贵献媚,坚守人格独立与道德底线,成为后世文人追求气节的典范,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品行,也诠释了“精神独立高于物质利益”的价值观。仔细想来,这与荷花的品质多么相似,都是身处污浊环境,而气节却不因此改变,依然保持着清雅高洁。</p> <p class="ql-block">  苏轼的人格特质更是与荷花高度契合,他一生历经坎坷,却始终坚守文学理想与道德底线,他的诗词中频繁以荷花为意向,表达其高洁、坚韧的精神内核。例如“荷背风翻白,莲腮雨退红”展现了荷花的柔韧之美,而“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则体现了豁达的人生态度。他通过文学创作抒发对自身境遇的释然,这与荷花的精神多么相似,都是在不向困难屈服中积极生活、乐观面对挫折与风雨。</p> <p class="ql-block">  李白眼中的理想人生如同自然生长的荷花,强调“不借雕梁画栋装点门庭,不在污浊泥淖里扭曲本性”,这种生活态度与荷花的天然之美形成呼应,且他的浪漫主义风格与荷花的空灵意向相得益彰。李白一生追求清高自守,通过诗歌表达对世俗的疏离,将荷花的高洁形象内化为自身精神追求的象征,这与荷花的气节多么相似,不为恶劣环境所影响,于纷杂喧嚣中保持初心,于世间百态中活出风雅。</p> <p class="ql-block">  其实,荷花精神不仅绽放于古代文人墨客身上,也映射在现代人的举止言行。我们常说,做人如荷,就是要坚守心灵深处的高贵,不随波逐流,不为贪婪所动念,在红尘中保持一份纯净与纯粹。在当下,荷花精神更是被赋予更多内涵,如廉洁奉公的公职人员,坚守职业道德的从业者,以及在社会复杂环境中保持初心、洁身自好的人。</p> <p class="ql-block">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那些在如荷花一样的人,活出的不仅是一道风景,更是一种人生境界。</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苏红,笔名:景由心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七台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勃利县文联副秘书长。诸多散文、诗歌、格律诗等作品发表于国家、省、市杂志和报纸,著有散文集《花开见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