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网培训记:心净则网清

童年的仙人掌

<p class="ql-block">清网培训记:心净则网清</p><p class="ql-block"> 从上到下,“清网行动”正像冷水泡茶,慢慢来才更显醇厚绵长。</p><p class="ql-block"> 昨日下午三点,我走进公安局大门,院子里威严肃静,连风都似带着几分庄重。我是受邀来参加第三期网络培训的,现场来的都是上万名粉丝的主播——咱们本地不少在网上有点声响的人,基本都到齐了。</p><p class="ql-block"> 张主任先宣读了网络违规违法的条例,字字清晰,像在心上划下界限。接着网络大队孙队长开讲,第一句就掷地有声:“网络从不是法外之地!”他罗列了本县主播违纪违法的真实案例,听得人心里发紧——有的账号被永久封禁,有的被罚款拘留,情节严重的,直接蹲了牢。</p><p class="ql-block"> 他尤其点了会宁本地一些主播的乱象:拉仇恨、窝里斗,把炒作辱骂、开专场诅咒他人当成日常“素材”,生生玷污了“红色状元县”的名声。“让在外工作的会宁游子都跟着蒙羞!”孙队长的话戳得人脸上发烫。还好“清网行动”以来,靠着约谈、处理、拘留、封禁、停播这些硬手段,总算是扼住了网络乱像的势头。</p><p class="ql-block"> 随后大屏幕亮起,放了些鲜少有人知道的举报镜头:有跳广场舞时低俗搂抱的,孙队长叹着分析,“他们多是离异家庭,或是男人在外打工,日子过得难,但也不能拿低俗当解闷”;还有两个男子跳着滑稽的戏码,偏偏就迎合了些没脱离低级趣味的人,“虽不算恶劣,可负面影响积少成多,坏的是整个地方的风气”。更不堪的是有些直播里的“热情聊天”,用会宁土话飙出的浑话,连儿孙的脸面都不顾——作为会宁人,看着只觉是奇耻大辱,愧对着老祖先的在天之灵。</p><p class="ql-block"> 孙队长的家在江南水乡,讲得激动时,他放了段家乡小桥流水的视频,眼里闪着自豪。可话锋一转,他说自己几十年把最阳光帅气的青春都给了会宁这片黄土地——调管网络时间不长,却拼尽全力在整治,连管理都带着温度:会分析违规主播的家庭背景,念着“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既讲规矩,也存着份体谅。我打心底认可他的话,尤其是那句“粉丝在公屏扣字骂人,主要责任在主播”——主播有权直接禁言、拉黑,本就该不给恶意留喘息的机会;要是跟着粉丝互殴口水战,那错的肯定是主播自己。</p><p class="ql-block"> 大屏幕上也公开表扬了三位大主播:甘肃李哥、转递、掌上会宁,他们才是该学的样子。至于那些被惩罚的名单,我就不在这里“点名表扬”了,他们早让家乡父老的脸丢得够多了。</p><p class="ql-block"> 一个半小时的学习,像给心里装了面镜子。往后我得更严谨地规范言辞,汲取好的,剔除糟的,好好宣传大美会宁——毕竟我打心底热爱这家乡。一直以来我直播从没吐过半句脏话,现实里认识我的人也知道,我从不说粗言秽语。父母传下的干净家风,是刻在骨子里的规矩,哪怕受了羞辱,也绝不能违背自己的信仰。</p><p class="ql-block"> 孙队长的言行举止,是真能打动人心的。他是个干净合格的民警,断不会跟那些“头顶害疮、脚底淌脓”的网红主播有牵扯——那可是碰不得的危险底线。我也明白,钱是聪明东西,有时比希望还贴近生活,可关键看在谁手里:高尚的人拿着,钱是干净的;心术不正的人攥着,只会被拖进地狱。北岛那句诗说得对:“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p><p class="ql-block"> 散场时电视台记者留我采访,问培训感言,我只说:“受益匪浅。往后全力支持网安大队的清网行动,我自己会守好干净的直播风格,好好宣传家乡的秀美。”</p><p class="ql-block"> 心净了,网络才能真的清朗——这大概就是今天最该记在心里的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