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阵亡级别最高的官二代(国家元首之子)

玄武岩

抗日战争时期,阵亡级别最高的官员子女是林京,林京的父亲是国民政府主席林森。<br><br>1938年3月24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的一则30字的短讯震动西方民众,标题为“中国主席之子战死太原”,短讯全文如下:“据汉口消息,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嗣子林京已在对日作战中牺牲。”<br><br>林森(1868--1943),字长仁,号子超,福建闽县人。早年曾入英华学堂学习,后参加反对割让台湾的斗争,并加入兴中会、同盟会。1909年任职九江海关时,联络新军,多方从事反清革命活动。辛亥革命爆发,领导九江起义,任九江军政府民政长,并促成海军起义。1912年当选为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议长,后因反对政府北迁而辞职。二次革命失败后,在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又赴美国筹募讨袁资金。1917年,随孙中山赴广州发动护法运动,任大元帅府外交部长。1924年,当选国民党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但不赞成三大政策。1925年,与邹鲁等在北京召开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是西山会议派要员。1927年后,历任南京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委员、立法院长、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等职。1931年12月28日,被推举为国民政府主席。 国民政府主席林森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林森号召“全民奋起,全力抵抗。”1938年3月,林森在武汉主持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抗战救国纲领》。汪精卫叛逃投敌后,林森力主开除汪精卫党籍,并明令通缉。1941年12月9日,林森以中国国家元首的名义向德、意、日三国宣战。1943年8月1日,林森因车祸逝世,享年75岁。以国葬之礼被葬于重庆歌乐山林园。<br><br>林森娶妻郑氏,早逝无子。后过继胞弟林为桢之子林京为嗣子。<br><br>林京(1907--1937),曾就读于齐鲁大学、辅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林京先娶陈银岩为妻,到美国留学时又与女售货员维奥拉·布朗产生感情。抗战爆发后,林森将儿子召回,说:“家事可恕,国难难容。你去前线吧!”不久,林京到傅作义的第35军军部担任英文秘书。临行前林京赋诗明志:“三月边城仍飞雪,不恋江南好景色。拼将一生报国恩,愿随将军杀顽敌”。 林森签署的批准书 1937年11月,太原保卫战爆发,傅作义率第35军死守孤城。11月7日,日军攻破太原外围防线。8日上午,35军副军长曾延毅临阵脱逃,官兵中误传“傅军长跑了!”全军即将崩溃之际,林京挺身跃上绥靖公署高台疾呼:“傅总司令仍在指挥!诸君勿乱!誓与太原共存亡!”士兵们认出这是主席之子,军心渐稳。太原失陷后,林京随军撤至吕梁山。<br><br>11月20日左右,林京所部在石楼县附近宿营时,遭遇到一伙溃兵,溃兵洗劫了林京的财物,将其杀害于山洞中,年仅30岁。<br><br>抗战胜利后,林京的遗孀找到傅作义,希望能够找回丈夫的尸骨。傅作义听后落泪道:“我竟不知林京是主席骨血!突围时仓促葬于山洞,如今...…我对不起林公啊!” 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