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雪后初霁的天柱山,银装素裹,宛如仙境。朱静波老师举着相机,激动地说:“这是老天爷给我们安排了一场道具雪啊!”他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亮,仿佛上天专门赐予了我们这一片纯净无瑕的布景。晶莹剔透的雪松,连绵起伏的皑皑山峦,以及弥漫其间如纱似烟的薄雾,一切都如幻似梦,迥异于往常。我们一家子与朱静波老师夫妇与好兄弟徐礼明会合,共同踏上了2025年春节期间这梦幻般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山路陡峭,冰雪覆盖,脚步之下又湿又滑。妻子却从容不迫,细心地为女儿系紧围巾,又拉紧帽子,把女儿裹得严严实实。她回头又递给我一副手套,轻声叮咛:“路滑,当心些。”那手套带着她的体温,仿佛将一份安稳的力量传递到了我冰冷的手上。女儿步履轻快地走着,时不时朝我回眸一笑,鼓励我一下:“爸爸加油啊!”那笑容如清泉般汩汩流过我的心田,让对雪中登山有些抗拒的我瞬间义无反顾。</p> <p class="ql-block">来到山腰间的大龙窝,饥寒交迫的我们围坐在一起,一碗热腾腾的方便面,一根烤得焦香四溢的香肠,竟成了人间至味。热汤滚过喉咙,烤肠的焦香在舌尖绽放。原来在与艰辛搏斗过后,这平常食物带来的满足感才能在心头久久回荡。</p> <p class="ql-block">行至神秘谷时,女儿脚下一滑,身子不由得歪斜,险些摔倒。身旁的蒋老师眼疾手快地扶住了她,礼明也忙赶过来,递上他早已备好的登山竹杖,语气爽朗地说:“拿好,这竹杖可是爬山的好伙伴啊!”礼明是当地人,他一边用竹杖探路,一边用方言给我们讲述着山中故事。那根竹杖在雪地上笃笃作响,像一根定心针扎入这滑溜的雪坡里。</p> <p class="ql-block">越往上攀登,积雪愈深,山势也愈发陡峻。炼丹湖畔,我抬头仰望,只见高高的山顶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脚下是深不可测的幽谷,寒意与恐惧仿佛钻入了骨髓,双腿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礼明这时默默靠近我,悄悄说:“哥,其实我也有点恐高。”他声音里带着一丝坦诚的微颤,却让我深为感动。明明他自己都恐高,还陪着我们登这雪中的天柱山。朱老师虽然是我们的长辈,却体力充沛,一直在队伍的最前头。 妻子则陪着朱老师的夫人蒋老师安静地走在最后,她背包里总备着应急物品,随时守护着整个队伍。</p> <p class="ql-block">拜岳台上,一群手持竹杖的登山者围成一圈小憩准备最后的天柱山主峰一一天柱峰的冲刺,这场面让金庸先生笔下描述的“丐帮大会”的场景具象化了,让妻子忍俊不禁,放声大笑。</p> <p class="ql-block">终于登顶!天柱峰顶白雪皑皑,纯净得如同尘世之外的仙境。我们欢呼雀跃,女儿欣谊兴奋地跳跃着:“我们比杜甫还厉害啊!”朱老师也感慨万千,不禁吟诵起那句:“无限风光在险峰啊。”女儿在山顶用登山杖瞄着雪球打起了高尔夫,有趣的灵魂这是遗传的她老爸的呀。其实,一次次的旅行会让自己的阅历丰富起来,等积淀深厚时,你的境界也会有所提升。要始终相信如果你的面前有阴影,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p> <p class="ql-block">下山时最险峻的天梯那一段,几乎垂直上下的台阶陡峭狭窄,只能容纳一人通过,旁边就是深不见底的悬崖。此刻浓雾忽而升腾弥漫,如白纱般将悬崖完全遮蔽,掩去了深渊狰狞的面孔,倒像是山神怜悯的无声祷告。我和礼明对视一眼,长长舒了口气,不约而同地感慨道:“登天柱得天助,今天幸亏老天眷顾,不然清晰地看着边上的悬崖真不知该如何下山啊!”我手脚并用,小心翼翼踏稳每一步,手背关节因用力而隐隐发白。朱老师一边走一边还鼓励大家:“不要急,慢慢来,安全第一。”此时礼明又折了新的竹枝分给我们,大家拄着竹杖,笃笃的声响在雾中此起彼伏,彼此应和,如同穿越迷途时相互提醒的心跳。</p> <p class="ql-block">终于回到山脚,我们围坐一起,喝着滚热的姜茶,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疲惫却无比满足的笑容。朱老师夫妇轻声交谈着,妻子细心地帮女儿整理头发,礼明则在一旁哼起了小调。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竟似一首和谐动人的乐章。那根竹杖此刻斜倚在墙边,上面裹着斑驳的雪痕泥点,仿佛一位沉默的证人——它曾支撑我们踩过险滑的陡坡,撑住我们颤抖的双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那场道具雪终会消融,但浓雾中竹杖笃笃的敲击声却萦绕于心。原来所谓天助,不过是在危崖迷雾中,身旁的手始终未曾松开;那竹杖点地的声音,正是一串串在冰雪里印下的温热足迹。生命亦如登山,真正需要的道具并非老天所赐的雪景,而是风雪迷途中,彼此伸出的手,以及互相传递的温度——这温度足以融化冰雪,也足以支撑我们翻越人生所有料峭的高度。那山巅雪中同行的一程,正是人间最可信赖的“天助”凭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