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览蜚声中外的邓池沟和天主教堂

四川省硬笔书法协会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 25年8月22日遊览了蜚声中外的邓池沟和邓池沟天主教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雅安市宝兴县邓池沟是国家级4A旅游景区,海拔1768米,是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大熊猫栖息地的核心地区,也是四川西部大熊猫生态旅游环线上的重要节点。距离成都约230公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802年,法国远东教会的周耶神甫便开始在邓池沟传教,1829年周耶病逝并葬归此地,从那时起,这里成为了川西天主教堂的圣地。1869年,又一个西洋传教士,阿尔芒·戴维,步履坚定的徒步行走到了这里,之后在此传教30余年,发现了学术界首只活体大熊猫,并将其制作成为标本,送到法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引发了延续的全球“熊猫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宝兴是全世界野生大熊猫最多的聚集地,而邓池沟作为世界第一只大熊猫发现地更是意义非凡,在这里流传着许多和大熊猫有关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与耿达的熊猫基地相比较,各有千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邓池沟天主教堂‌始建于1839年,是一座融合川西民居与哥特式建筑风格的中西合璧宗教建筑,因1869年法国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在此首次科学发现大熊猫而闻名。其建筑为四合式三层穿斗叠梁木结构,四周设石料墙裙,采用中国传统榫卯工艺与法国网络圆拱天蓬设计结合。外观呈川西四合院布局,内部礼堂为哥特式尖肋拱顶,门廊由10根立柱支撑,可容纳500余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839年由法国远东教会秘密建成,1869年戴维在此发现大熊猫并制成标本送往巴黎,引发国际关注。2002年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并作为中法友好象征,2002年宝兴县与戴维故乡法国埃斯佩莱特市缔结友好城市。‌‌</b></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