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8月16日上午,从大差市地铁站C口出来,穿过热闹非凡的早餐摊,不到五分钟就拐进建国路,很快就看到了绿荫掩映的张学良公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学良公馆是张学良在西安的旧居,位于西安市建国路69号,由西安通济信托公司于1932年修建。公馆由三栋三层中西合璧式楼房组成,分别为东楼(A楼)、中楼(B楼)和西楼(C楼)。张学良公馆<b>见证了西安事变的酝酿、策划、发生及和平解决的全过程</b>,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5年秋,张学良从汉口迁居至此,开启了其人生最跌宕的篇章。</p> 西楼(C楼)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楼是1935年10月至1937年3月,张学良及其眷属居住地,也是他的办公场所,是西安事变的酝酿、发生及和平谈判的重要场所之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踩着已有90个年头的木楼梯登上二楼。张学良将军的办公室依然保持着1936年的模样:黑色皮质转椅背后的墙上挂着东北三省地图,黄铜台灯旁摆着未喝完的普洱茶,书桌上摊开的《申报》定格在12月11日——正是西安事变前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6年12月11日晚,张学良在此向东北军的军政要员宣布了“兵谏”计划及具体的军事部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12月12日,蒋介石在临潼被扣,张学良与杨虎城联名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救国八项主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6年12月13日宋美龄派蒋介石顾问端纳,携带她给蒋介石和张学良的亲笔信飞抵西安,了解事变真相和张学良、杨虎城的意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2月14日,张学良在此接见了端纳, 并向他阐述西安方面的主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学良会客厅是张学良接待重要客人并举行重要会议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6年12月23日至24日,张学良、杨虎城和中共代表周恩来,与南京方面宋美龄、宋子文在此举行西安事变和平谈判,达成六项协议。这些硅胶人像栩栩如生,灯光打在谈判桌的茶杯上,仿佛能听到1936年圣诞夜滴答的钟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张学良起居室,1935年10月1937年3月,张学良、赵一荻曾在这里生活起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张学良的儿子张闾琳的起居室,他曾和父亲一起在这里居住过。</p> 中楼(B楼)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楼屋顶采用中式<b>飞檐翘角设计</b>,与东、西两楼的西式建筑风格形成对比,这种设计既保留了西式建筑的现代感,又融入了传统中式建筑的韵味。这种中西结合的混搭风格现在看来依然时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楼为公馆机要秘书,侍卫副官办公之地及卫士住所,现在这里是<b>西安事变旧址群联展</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参观,人们不仅可以看到九十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兵谏”故事,看到张学良公馆和杨虎城止园别墅在西安事变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还可以了解张学良公馆和杨虎城止园别墅以外的有关西安事变的更多故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华清池五间厅</b>,1936年12月12日凌晨,东北军包围华清池扣留蒋介石于此,西北军控制西安并软禁国民党军政要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新城黄楼</b>,位于今陕西省人民政府大院内。新城黄楼始建于1927年,因其墙体为黄色而得名。杨虎城任陕西省政府主席、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时,这里被作为会议厅和办公室。1936年12月12日上午,东北军官兵将在临潼华清池被扣的蒋介石送到西安后, 曾住黄楼东厢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高桂滋公馆</b>是原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四师师长高桂滋的寓所 ,与张学良公馆旧址相邻,1933年始建,1936年初落成。西安事变爆发时,被扣的蒋介石于12月14日由新城黄楼迁住于此。蒋介石在此居住11天,期间周恩来与宋美龄、宋子文达成六项协议,促成国共合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西京招待所</b>是20世纪30年代由杨虎城将军提议建成的西安第一家特级旅馆和第一家高级宾馆,西安事变期间,十七路军在此扣押随行蒋介石的陈诚、卫立煌等军政要员及外国记者,周恩来曾在此召开记者会。</p> 东楼(A楼)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东楼与西楼外观全然西式,红木地板、雕花玻璃与罗马柱彰显着1930年代的摩登气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西安事变爆发前,东楼是管理函电的职员办公和外地军官来西安汇报工作的临时住所,事变爆发后,周恩来、叶剑英等中共代表入驻东楼,与张学良、杨虎成共商国事,这里成为中共代表团所在地。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这里二楼是张学良将军的生平陈列。它以张学良将军生平事迹为主题,通过历史图片、实物等展示其跌宕起伏的一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学良将军的功绩不用赘述。周恩来总理曾说:“少帅以磊落光明之姿,为中华开太平。”就是对他最贴切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参观结束,有许多小朋友在这里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6年12月17日,在这个小客厅里,周恩来和张学良在这里就西安事变后的局势进行长谈。当晚,周恩来向中共中央报告了与张学良会谈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期间, 李克农担任中共中央代表团秘书长。李克农于1937年1月19日来到西安,参加了潼关谈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中共代表叶剑英住室。 叶剑英参加西北联军参谋团的工作,与东北军、第十七路军密切配合,研究部署军事防务,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奠定了重要基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中共代表秦邦宪住室, 秦邦宪主持党内工作,宣传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政策,传达中央指示,组织成立红中社西安分社,扩大宣传舆论影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周恩来的住处,在三楼的最里面。门外有洗漱处,1936年的张学良公馆内没有自来水,需要用水桶从院后井中取水。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曾在这里洗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90年过去了,但人们不会忘记历史。他们络绎不绝的来到张学良公馆,来感受体会90年前发生在这里惊心动魄的一幕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座免费开放的历史现场就像一部立体史书,没有玻璃展柜的冰冷距离,只有屹立的三栋楼和木地板细微的震颤在诉说90年前的那个冬夜,就是在这里,一群人的勇气改写了整个民族的命运轨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