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跷跷板:天使与魔鬼

虚空婆婆

<p class="ql-block">美篇名:虚空婆婆</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8689323</p> <p class="ql-block">我特别喜欢玩跷跷板,这边压下去,那边翘起来。后来发现,人也像跷跷板一样,既亢奋又消沉,既自尊又自卑,在努力向上的表像下,潜意识里藏着自毁的暴戾欲望。有句俗语很妙:“人人都想好,人人都不想好。”拗口却精准地概括了这种分裂状态。</p><p class="ql-block">细思人生百态,成年人心里装着的隐形跷跷板很有看点。左手打鸡血般高举着“我要奋斗”的励志牌,右手暗戳戳攥着“毁灭吧!赶紧滴”的炸药包。</p><p class="ql-block">如此拧巴的分裂劲儿,在社交媒体时代被无限放大:当我们在朋友圈晒出精致早餐时,相册里可能还藏着未删的深夜痛哭视频。这种量子式的矛盾,构成了现代人精神世界的基本图景。</p> <p class="ql-block"><b>一、进化论埋的雷</b></p><p class="ql-block">人类学家说老祖宗给我们装了套“矛盾操作系统”:遇见狮子要能撒腿狂奔(亢奋模式),躲山洞又得装死省体力(消沉模式)。</p><p class="ql-block">这套保命程序搁现代就彻底乱套了。老板骂人时想掀桌(自毁程序启动),转头还贷短信叮咚响(自尊程序强制开机)。就像我写作卡壳时,翻开美篇,看着草稿箱里躺着十几篇半拉子的“封笔宣言”,无计可施。</p> <p class="ql-block"><b>二、社会牌榨汁机</b></p><p class="ql-block">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自欺”概念,为自毁倾向提供了哲学注脚。楼下菜场王哥的经营哲学堪称经典案例:每天清晨把水灵灵的青菜码成翡翠塔(向上心爆棚),午后剩菜蔫了直接掰烂甩卖,顺带贴心地送一小把香菜(自暴自弃现场)。这种表演性生存,本质是社会规训与自我认同的量子叠加态。</p><p class="ql-block">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闺蜜聚会比谁的皱纹少(自尊引擎轰鸣),回家刷到网红少女又酸成柠檬精(自卑程序占领高地)。这拧巴劲儿,活像被丢进社会榨汁机的番茄——既想保持体面形态,又忍不住淌出酸汁。</p><p class="ql-block">生命基因自带的自我惩罚机制,如同希腊神话中的坦塔罗斯,永远在追求与逃避之间悬停。</p> <p class="ql-block"><b>三、潜意识地下室</b></p><p class="ql-block">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早说透了,人脑像一幢小洋楼。客厅坐着文明得体的主人(超我),厨房忙活着算计得失的管家(自我),地下室里却锁着砸东西撒野的熊孩子(本我)。</p><p class="ql-block">年初百日写作那会儿,我表面是自律达人(超我贴小红花),实则天天想砸键盘甩锅撒手(本我撞铁门)。直到熬到第86篇突然开窍了,给熊孩子(本我)递纸笔,任他在稿纸上撒野,咋样都行。</p><p class="ql-block">结果那些“自毁欲”反而变成意料之外的思维与文风。这印证了阴影的转化机制如同炼金术中的黑化过程,毁灭冲动可以淬炼成创造能量。</p> <p class="ql-block"><b>四、破局点在于失衡</b></p><p class="ql-block">禅宗“烦恼即菩提”的智慧,为矛盾化解提供了东方路径。就像溪水冲垮木桥后形成的新河道,允许失衡反而创造出更具弹性的生存结构。</p><p class="ql-block">存在主义疗法给出可行性强的操作性方案:在跷跷板两端放置“奋斗”与“毁灭”的砝码,允许它们在动态失衡中寻找支点。矛盾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意识进化的阶梯。</p><p class="ql-block">当我写完当日的随笔发布后,就允许自己摆烂,瘫着刷重生、穿越、霸总之类的无脑短剧,痴迷上头反倒在沙发上体验到张驰有度的妙味。</p><p class="ql-block">最奇妙的是,接受“不想好、不愿做”的念头后,那个躺平的我竟半夜灵光乍现,偷摸爬起来写稿改稿。原来,自毁欲是把双刃剑,能拆房梁也能点篝火。这种悖论性反弹,揭示了心理系统的自组织规律。</p> <p class="ql-block"><b>五、以猫为师</b></p><p class="ql-block">阳台上猫咪隔着玻璃扑鸟的徒劳无功,上演了无数回。这样的日常场景是猫咪的生存隐喻: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始终保持摇摆的狩猎姿态。</p><p class="ql-block">可爱的猫咪让我突然看懂人生这场跷跷板游戏。人性的矛盾恰如量子的叠加态,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赋予生命无限可能。允许天使与魔鬼轮流坐庄,摇摆的弧线反而织成安全网。</p><p class="ql-block">就像百日练笔淬出的本能,让矛盾双方在文字里和解——每个“毁灭吧”的咆哮,终将成为照亮深渊的火把。</p><p class="ql-block">当我们停止对“纯粹状态”的执念,允许光明与阴影在意识中共存,便会在矛盾的缝隙中瞥见存在的微光。起点即终点,黑暗即光明,在看似对立的两极之间,流动着永不干涸的生命之河。</p>